明代岭南名士李孔修生平事迹考
2023-01-11王宏凯
王宏凯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088)
李孔修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岭南地区的名士,明代大儒陈献章的主要门人,以品行、诗歌和绘画闻名于世,历代受到岭南地区人们的敬仰,称其为“高士”“仙儒”,堪比孔子高徒颜回。到明代中期以后,史籍中李孔修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述,“其生平仅于故老相传间,画作、诗文未尝见之,知甚少也。”[1]3本文尝试对李孔修生平事迹,以及诗歌、绘画成就进行初步研究。
一
关于李孔修的明清文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明代史书中的李孔修传纪,如《国朝献征录》《名山藏》《罪惟录》等;二是明清广东地方志中有关李孔修的记载,如《顺德县志》《南海县志》等;三是明清文人与李孔修唱和诗文和祭悼文字,其中,陈献章《与李孔修书札》和23首诗作,以及霍韬所作的《李子子长先生墓表铭》等最为重要;四是现存的李孔修诗作,以及绘画作品。霍韬(1487-1540),字渭先,号兀崖,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嘉靖十年(1531),礼部尚书霍韬因母去世上疏告忧返回广东,将其母葬于南海西樵山,同时在西樵山下云路村重修李孔修墓,题墓碑曰:“明抱真先生李子子长之墓”,作《李子子长先生墓表铭》,由南海举人陈本诚书丹,番禺儒生甘学题篆。霍韬写道:“抱真子李子孔修子长,少从白沙游,飘然鹤思,不伍于世,破庐薄产,蔬食不继,未尝作皱眉状。作诗写字,不履律于前,自为一家。或观眺山水归而图之,见者争爱酬之,曰李子长画云。平居管宁帽,朱子深衣,入夜不违。近二十年,足下越城阈,惟攻周易。城中儿童妇女皆称曰子长先生云。间出庐云,远近环视,以为奇物。今年卒,无子。”[2]霍韬与李孔修是同时期人,又是同乡,而且仰慕李孔修的德行才学,墓表铭的文字简洁严谨,是研究李孔修生平事迹的重要史料。
李孔修,字子长,号抱真子,拜明代心学奠基者陈献章为师。李孔修继承白沙之学的衣钵,高扬“宇宙在我”的主体自我价值观,隐居西樵山,超然世外,一生不仕,虽房舍破敝,饮食匮乏,依然坦然相对,作《贫居自述》百首阐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李孔修的衣着与众不同,头戴管宁帽,身穿朱子深衣。管宁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隐士,他常戴一种黑色的帽子,后代文人多以戴管宁帽彰显自已清高节操的隐士风范。朱子深衣是典型的汉服,款式中包含着古代礼仪规制,非明代人平日所穿的服饰。李孔修与谢佑同为陈献章弟子,时人将两人并称“二高”。屈大均认为:“白沙抗节振世之志,惟子长、谢佑不失。”陈献章弟子陈庸将李孔修比作颜回。霍韬称李孔修“诚皇明一代高士”。湛若水《祭李子长墓文》云:“抱真溟涬自居,美质天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不慕富贵,不厌贫贱。混迹浊世,行希古人。诗画寄傲,梅雪精神。”[3]李孔修一生布衣,超然自逸,落拓不羁,是明代前期岭南地区的世外高人,也是才华出众的诗人和画家。
明代中期以后,李孔修逐渐被人们渲染为奇人异士,民间流传许多李孔修的神奇故事,从而真实的生平事迹变得扑朔迷离。《顺德县志》云:“大抵子长行履,世人称述多过其实,且有不慧之事辄附会之,以为笑柄,小说所载不一而足。”嘉靖十年霍韬作《李子子长先生墓表铭》特别申明:“李孔修子长行履,世人称述多过其实,今摭其可传信者如左。”霍韬认为民间讲述李孔修事迹多有夸张不实之词,所以选取“庶母讼产”“输粮被笞”和“子长废人”三件可信的史实写到墓表铭中。霍韬记述李孔修有庶母,其父去世后,庶母改嫁他人。庶母曾经诬告李孔修吞没家产。官司打到县衙,李孔修毫无争辩之词,当堂承认。县官感到奇怪,反复了解才得知真情,乃是李孔修不愿与庶母争抢家产,宁可受冤。县官敬重李孔修的贤德,百姓则笑李孔修为“痴汉”。李孔修年少时性情桀敖不训,到县衙送粮,县令“异其容止,问姓名不答,第拱手”。县令责备李孔修傲慢不恭,“令怒,笞五下,竟无言而出。”陈献章闻知此事,写下“驴背推敲去,君知我是谁。如何叉两手,刚被长官笞”[4]的诗句。李孔修傲世轻物的性格和卓然不群的才华,使他在当时就有很高的声誉,甚至视为仙风道骨的奇人。《广西通志》将其归入“仙释传”:“李子长,怀集人,遨游羊城间,放浪不羁,师新会陈白沙,……其后或往来,踪迹奇幻,相传以为仙去。”[5]李孔修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主张致虚、守静、自得,以求得个体心灵的自由为最高境界。弘治二年冬,陈献章赠诗给李孔修,诗云:“数年学道究重玄,山顶莲花水底天。今朝悟来无一物,不离本性即神仙。”可见两人思想中相同的道家追求。
清代咸丰三年(1853)郭汝诚主持修纂的《顺德县志》对李孔修生平事迹的记载最为详实全面。此书参考《献征录》《粤大记》《五山志林》《王中秘文集》和康熙二十六年姚肃规《顺德县志》,乾隆十五年陈志仪《顺德县志》等,文字详实并加以考证。“李孔修,字子长,大良人,自号抱真子,侨寓广州外城,今高第街,混迹阛阓,人不识也。介张诩师事陈文恭于江门,文恭极称之,相与讲论得无欲之旨,名由是著。……孔修家贫,敝庐薄产,蔬食不继,未尝一蹙其眉。所为诗不履前人户牖,能画出游得佳山水归即图之,遇空之辄画猫以鬻,神致毛骨如生,鼠见恒惊走,翎羽亦精绝,人得所画,争相宝贵,不肯多作。……生平醇谨端慤,与妻食必举案,年九十余卒,宪使李中,参议王洙经纪其丧,南海霍文敏葬之西樵山,志其墓,以为白沙抗节振世之志,惟子长、张诩、谢佑能不失其宗云。”[6]
李孔修生平事迹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拜陈献章为师为第一阶段,约在弘治元年之前;师从陈献章是第二阶段,约从弘治元年至弘治十三年;弘治十三年陈献章逝世,李孔修隐居南海西樵山为第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前后两个阶段缺乏史料记载,传言附会的成分居多,只有在陈献章门下阶段有相对准确的编年史料。李孔修曾经参加广东乡试。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初赴省试,以搜简过严,叹曰:此岂朝廷所以待工耶,掷砚而去。今贡院右,有掷砚亭存焉。”[7]李孔修自幼刚毅善良,不畏权势,所以陈献章评价李孔修“非俛首当世之人”。清代罗惇衍《集义轩咏史诗钞》引《王中秘文集》较详地记载掷砚亭史实,“天子三年一举士,士之贤者,无论怀才抱义,皆试于有司。有司择其贤者上之,天子为乡举士。试日,有司坐大门,左诸生头伏嗫嚅,足缘行,衣单衣,披发缨,听点官督军牢,军牢雁行,持大杖督诸生,自顶至踵,无不转换,掀揭破除其夹杂积弊。时子长年方少,将诣院,奋然不悦曰:朝廷至大,何若是疑士,士至小,以不肖相视,此岂朝廷所以待士耶?即弃砚去,不复入。后有司闻其贤,乃于贡院旁筑掷砚亭。”自宋代以后,科举制度采取了一系列严苛措施,防止考试作弊,考生如同囚徒,斯文扫地。李孔修敢于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可谓旷古稀有。
李孔修在入白沙门下前,已经是岭南文坛的知名人物。李孔修与陈献章相识甚早,长达近四十年,但直到李孔修47 岁才正式拜陈献章为师。湛若水《祭李子长墓文》中说:“抱真少游江门,亘四十年,人曰学圣。”弘治元年(1488),由张诩推荐,李孔修正式拜陈献章为师,陈献章作《次韵李子长抵江门之作》《送李子长还五羊》两首诗记述此事。张翊《与李先生书》记载了其中的缘起。张诩力劝李孔修拜陈献章为师,“若使孔修师而事之,其成就之大也,必矣。”张诩赞扬李孔修“志甚大,才甚高”“年几弱冠而有许大见识力,量何所往而不至也”[8]。李孔修与岭南文人学者交往甚多。吴廷举,字献臣,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二年授顺德知县,后仼广东右布政使,与李孔修成布衣之交。乾隆《顺德县志》记载:“吴廷举由县令历藩臬,在粤最久,与孔修为布衣交。两人高风在尘埃之表,粤人常道之。”[9]两人分别数年,甚为牵挂。吴廷举《寄李子长》云:“岭表江南经岁别,新诗妙画几番妆。故交莫谓无书报,客梦翩翩到广州。”[10]两人思念之情溢于言表。现存与李孔修唱和诗的人有陈献章和弟子张诩、李承箕、湛若水等人,还有贵州左布政使张吉、广西按察副使黄钥、刑部郎中李瑜,刑科给事中王希文、名士张天赋等。李孔修去世后,广东按察佥事李中、参议王洙出资经办了他的丧事。
李孔修生平事迹中只有从弘治元年至弘治十三年的活动轨迹较为清晰。弘治元年李孔修到江门见陈献章,同伍伯饶、杨伯顺同游李村山,后返回广州。此后多年,李孔修往返于广州和顺德之间,从陈献章学习理学和诗文。弘治二年九月二十六日,陈献章给张诩书札中说:“李子长在馆已半月”。此年李孔修作《咏龙眼》。弘治三年李孔修居于新会圭峰山玉台寺。弘治五年十月,陈献章六十五岁寿诞,李孔修作诗相贺。弘治七年春,李孔修往广西梧州拜谒梧州知府张吉,张吉《答李子长雨中遣怀》写两人相聚的感受,陈献章也作《送李子长往怀集取道谒张梧州》《再依韵答子长三首》,鼓励李孔修“自古或由诗入相”“华顶不登君谓何”。弘治九年李孔修作《卧愚亭》诗。弘治十二年,与湛若水等相约游西樵山。弘治十三年陈献章逝世后,李孔修便离开广州,隐居西樵山,从此远离功名,以诗画为生,飘然如仙,性格变得更加怪癖,破庐败甑,蔬食不贍,不肯投合于时。皂帽深衣,入夜不违,居家未尝出户或出,远近环视以为奇物,儿童妇女皆称子长先生。李孔修归隐西樵山时已经六十岁,直至去世,其间约四十年的事迹已经难以详考。
根据霍韬等同时代人的记述,李孔修卒于嘉靖十年,即1531 年,年寿九十余,以此上推,李孔修约生于正统六年前后,所以李孔修生卒年应为(约1441-1531)。李孔修的籍贯是广东顺德县大良乡花基人。花基在大良乡东南,多李氏族人聚居,曾有李孔修故居和祠堂。清代严大昌有《过花基访李子长先生故居诗》。李孔修曾长期寓住广州高第街,明人屈大均《赠高第街邻人李叟》诗云:“高第南临珠水滨,堂开与尔作芳邻。东家御史称寒铁,西舍仙儒是抱真。”[11]明朝初年,南海人周新任监察御史,惩恶肃贪,号称“冷面御史”。他与李孔修都居住在广州高第街,所以屈大均将“御史”和“仙儒”并称。李孔修晚年定居南海西樵山,逝于西樵山。李孔修墓位于西樵山云路村。由于李孔修曾在岭南多地居住,所以李孔修籍贯有顺德、南海、怀集等多种说法。
二
李孔修在明代岭南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是明代白沙学派的重要传人,也是杰出的诗人和画家。李孔修与张诩、谢佑等人并称,被后人视为白沙之学的嫡传。清代全祖望《鲒埼亭集》中说:“能得白沙之传者,当推林缉熙或曰当张东所、李子长、谢天锡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白沙弟子》指出陈献章弟子中,“以伍云为首,云字光宇,新会人,与李子长并知名”。李孔修深受陈献章白沙心学的影响,将陈献章心学思想中抗节振世,学宗自然,洗心静思的思想精髄演绎成自己清贫高洁的道德修为,加之李孔修孤傲不羁的性格,使他和他的诗歌、绘画成为明代岭南文化中耀眼的奇葩。
李孔修是明代前期岭南地区重要的诗人。陈献章评价李孔修和张翊说:“子长只作诗,廷实(张翊字廷实)寻常来。”吴廷举与李承箕、李孔修为挚友,《国朝献征录》卷五十二记载:“嘉鱼李承箕世卿不仕,善为古文;布衣李孔修子长苦攻诗,皆所厚善。”陈献章与李承箕、李孔修一起研讨唐代孟郊、韩愈的诗歌,畅谈斟酌,甚是欣慰,诗云:“东野功深偏洗削,退之意到每优柔。眼前一二聊拈掇,正好承箕对孔修。”陈献章写给李孔修书札四封,其中两封的内容都是与李孔修讨论诗学,其二曰:“诸稿中间一二篇特好,得诗人蹊径,趣亦雋永,异日当自知也。余多装点暧昧之疵,益力未及,而志愿太高,用心过苦,故有此病耳。”陈献章所倡导的以自然为宗,率性而发的白沙诗风得到李孔修的继承和发扬。陈献章唱和李孔修诗有24首,其中多首吟咏到李孔修的诗歌,“白首喜同湛雨坐,青灯细话子长诗。”“看君合伴庐冈睡,不独能诗一技成。”[12]923李孔修的诗才受到时人的赞誉,李承箕《次韵石翁灯下阅李孔修诗偶成绝句二首》:“昨夜新凉入敝帷,手摊诗卷坐移时。江湖满地秋来兴,消得渔翁一首诗。”
李孔修诗歌同样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与友人的唱和诗作,诗风清新雅致,真率洒脱。霍韬在《李子子长先生墓表铭》中记载,李孔修诗句云:“月明海上开樽酒,花影船头落钓蓑。”白沙先生极为赞赏。明代郭棐《岭海名胜记》卷十三有李孔修《春日游西樵》,诗云:“扶病涉江还上岭,寄情飞跃有高深。翠濛烟树微通路,红乱花枝正满林。禅语本无生处像,圣功元出静中心。暮春全好风坛在,明日堪来属杖寻。”此诗是新发现的李孔修诗作,未见于后人编辑的李孔修诗集。李孔修大部分诗作已经散佚,只存《西樵山》《咏龙眼》《卧愚亭》《送湛甘泉迎诗》《春日游西樵》《贫居自述》等,共105首和少量单句。清代乾隆年间罗学鹏编《李徵君抱真集》一卷,收入《广东文献三集》。2008年广东樵山书院编《李子长先生集》,收集李孔修诗作,以及与友人间唱和的诗文。
李孔修隐居西樵山后,孤居山林,贫寒窘迫,行事更加怪异,被视为奇人。他的诗风也发生骤变,更加坦荡率性,直抒胸襟,不再刻意追求诗歌的格律与辞藻。有时俚词鄙语,冲口而谈;有时妙义微言,应机而发。这一时期,李孔修诗歌的代表是《贫居自述》102 首,集中体现了李孔修高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自然为宗的心学思想,以及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哲学。“乐天知命”是《贫居自述》诗的核心思想。《贫居自述》第一首诗云:“自述贫居百咏诗,衷情端不讳人知。阴阳消长非无日,穷富循环也有时。但把行藏安义命,莫将得失论男儿。挥毫吟咏人休笑,措语何须富丽词。”诗人在诗注中写道:“乐天知命故不忧,此首为全诗大旨,孔、颜真乐亦不外是。”明清两代,李孔修署名的《贫居自述》曾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广东书坊有单独的刻本。清代嘉庆年间,顺德人罗学鹏编《广东文献》,就是抄录“市坊所售子长《贫居百咏》”。《贫居自述》又名《贫居百咏》,曾经传入越南。越南后黎朝冯克宽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出使中国,他所著《使华手泽诗集》后附抄“明朝李先生《百咏诗》”,即李孔修的《贫居自述诗》[13],说明李孔修诗歌在岭南诗坛的地位,以及对域外国家的传播和影响。
三
明代以后,岭南绘画粲然繁盛,名家辈出,涌现颜宗、林良、钟学、梁孜、苏六朋、苏仁山、居廉等众多名家,李孔修便是其中的重要画家,在明代岭南画坛具有重要的地位。明代士大夫阶层强调绘画与诗歌的融合,以抒洩内心感受,追求笔墨情趣和气韵生动作为文人画的核心理念,因此感观重于技法,神韵胜于形似,促使文人画爆发出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在诗书画印的绘画要素中,形成影响中国千余年的文人画。李孔修的绘画风格与他的诗歌演变历程相似,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绘画受唐宋元绘画的影响,讲究笔墨韵味,意境悠远,以山水、花鸟为主体,属于传统文人画范畴。嘉靖八年进士王希文《求李子长画》诗云:“画形不似画虚难,此妙知君亦等闲。景物都归模写下,乾坤直在转移间。泉声不聒幽人耳,树色能开老道颜。我欲还家洗尘虑,闭窗趺坐看江山。”[14]可见李孔修对虚实相间,形神兼备的艺术处理,山树幽远,泉声空谷,闭窗清修,心中自有乾坤,一派空灵虚幻的道家趣味。清代谭宗浚《述画赋》评价李孔修绘画笔力苍劲,兼具质朴自然的绘画风格。“骨力傲岸,风格嵚岺,”“如田家之朴趣,良古风之可钦。”[15]李孔修隐居西樵山后,画风也发生骤变,作品笔简意赅,水墨淋漓,不拘形似,与晚明徐渭、八大山水的画风相似。李孔修以善画猫而闻名。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评述明代广东画坛,认为“白沙字,李子长画猫,梁市南、陈全人白描佛相人物,袁道生山水,黎叔宝印章,黄仲享印纽,皆粤东之所贵也。”[16]“遇空辄画猫卖之,毛骨如生,鼠见惊走。”民间传说李孔修画猫具有神奇的魅力,清代黄登辑《岭南五朝诗选》记载:“孔修所写禽鸟尝遇火,辄见有物从烟火中飞去,写猫能屏鼠。”李孔修绘画的内涵是白沙心学“书即心、心即理”的思想,融入了高洁幽独的品格和豪迈不羁的性格,使他的绘画充满神奇魅力。清代汪兆镛纂《岭南画征略》,彭蕴灿《画史汇传》,近代汪宗衍著《广东书画征献录》等著作都将李孔修列为明代前期岭南地区重要画家之一。
李孔修传世作品极少,缺乏传承有绪的真迹加以研究,所以对李孔修绘画艺术作出准确评价也非易事。根据国家文物局《全国馆藏文物数据库》,现今博物馆收藏李孔修作品有7 件,以广州艺术博物馆为最多,如表1,是研究鉴别李孔修绘画的重要依据。此外李孔修绘画也偶见于艺术品拍卖会,其真伪尚需考证。
表1 各博物馆现藏李孔修作品情况
从文献和传世作品来看,李孔修绘画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花鸟、禽兽和人物。李孔修早期绘画应该以山水题材为主,所以《明儒学案》记述李孔修“性爱山水,即见之图画,人争酬之。”广州艺术博物馆现存李孔修《罗浮第六峰图》,清末民国人何藻翔曾藏有《罗浮第五峰图》,说明李孔修应该绘有一组罗浮山诸峰图册。陈献章《题李子长画二首》可以窥见李孔修山水画的风格和趣味。《题李子长画二首》其一诗云:“青山影里人家少,绿树阴中石径微。偶出洞门回首望,白云何处有柴扉。”其二:“谷静山深树几丛,溪边白石可青筇。诗中此景多相似,只恐诗家是画工。”[12]778李孔修兼具诗家和画工之才,深受白沙心学的影响,山水画多寄托林栖野居,漁樵耕读的隐居思想。
李孔修的花鸟画见于著录作品,有广州艺术博物馆藏《芙蓉双鸟图轴》,天津博物馆藏《花卉卷》。明代张天赋(1481-1547),广东兴宁人,师事湛若水,有《题李子长为写爱梅图因题》:“原是一阳初动处,叶冈刚说是花王。当今若泥唐人意,请问南山李子长。”[17]说明李孔修的《爱梅图》有唐人绘画的风格。1941 年香港西南图书印刷公司《广东文物》有高剑父藏李孔修《秋江群雁图》。李孔修曾自绘写真像,清代顺德人陈官《题抱真子自画小影》诗云:“抱得天真乐可寻,春光澹澹墨痕深。遥将有象征无象,想见先生太古心。”[1]65李孔修自画像曾收藏于顺德古粉(今杏坛罗水村)李孔修故居,《顺德县志》记载有潘宪勋《过古粉李子长先生故居观自写画像》诗。清代岭南画坛怪杰苏仁山继承李孔修的绘画风格,开启岭南画坛的变革之风。广州艺术博物馆收藏有苏仁山《李子长像图轴》。李孔修亦善书法,《顺德县志》记载他曾题“世芳堂”牌匾和为《文庙祭器记》书丹。《广东书画征献录》记载何氏嘉乐园藏有李孔修书法卷,认为有陈献章“茅龙笔法”的神韵,而且与《雄猫图轴》上李孔修款识书法风格相同。
李孔修《驴背吟诗图轴》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馆,钤印:子长(白文方印),石斋(白文方印),有陈献章题跋:“贾岛当年遇文公,骑骡道上思未融。只因鸟宿池边句,推字无如敲字工。石斋书。”学术界普遍认为此图为李孔修真迹。清代广东新会人胡方(1654-1727)《鸿桷堂诗集》有一首《题李子长先生骑驴图真迹》诗,诗注中云:“画为伍重驹家藏物,上方有高望公、陈元孝题诗。”[18]高俨(1616-1689),字望公,广东新会人;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广东顺德人,皆是明末清初岭南画坛大家。胡方的诗作证实李孔修确曾绘有《骑驴图》且流传后世,但胡方所见《骑驴图》不是现存《驴背吟诗图轴》。《驴背吟诗图轴》的陈献章题跋并不见于《陈白沙集》。
自唐代末年开始,猫题材绘画成为单独的绘画种类。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孙克弘、陆治、周之冕、八大山人等都有猫题材绘画作品。李孔修画猫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猫题材绘画占有重要的地位。汪宗衍著《广东书画献征录》收录李孔修《雄猫图轴》。此图有李子长印(白文),孔修(朱文),款识为“乙卯夏日,入罗浮,画于黄龙洞天华精舍,抱真子”,“乙卯”即弘治八年(1495)。黄龙洞在罗浮山延祥寺之西,有湛若水题额,南汉时于此建天华宫。明代岭南文人多在罗浮山建讲学读书的精舍、书堂,李孔修也曾游历宿居在罗浮山。从陈献章《和子长民泽论诗寄兴罗浮之作》,李承箕《罗浮次韵答李子长》等诗说明李孔修与罗浮山渊源深远,从侧面证明此幅作品的真实性。《广东文物》卷八著录李孔修《猫图》立轴,纸本,题识:“子长李孔修”。藏印:荷屋鉴赏 、邓氏苍梧传研楼鉴藏、苍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少唐心赏。题签:李子长孔修墨笔猫图真迹。邓苍梧,澳门著名收藏家,斋名传砚楼。“荷屋”为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进士,官湖广总督。精鉴金石书画,收藏极为丰富。全祖望《鮚埼亭詩集》有《馮生元才家順德屬之訪李抱真先生画猫然殊恐其难得也》诗云:“李公学道人,闲情作画师。相传小庐山,沙翁曽赏之。吾家繙薑鼠,四出不敢支。乞灵得一卷,潜伏倘有时。购之不敢用吴盐,李公之画直百縑。(吴中以盐易猫)”[19]清朝初年,全祖望在广东顺德得观李孔修猫图,赋诗赞扬此图是避鼠灵符,价值不菲。
近代文献中也偶见有关李孔修遗存文物的记载。近代金石学家、书法家邹安藏有李孔修所绘《虫蛀砚图》。邹安(1864-1940),字寿祺,又字景叔,浙江杭州人,曾在上海创办书画金石团体广仓学会。李孔修《虫蛀砚图》传承过程不详,近代学者马叙伦(1885-1970),字彝初,号石屋,所作《清平乐·为邹景叔先生题所藏李抱真虫蛀砚图》,“深衣章甫。吟啸西樵坞。回也不愚参也鲁。公是颜曾之侣。江门遗旨能寻。一帘风月闲心。文字不遮禅悦,何妨尽兴酣沉。”词中赞美了李孔修的品德和才情。近代马叙伦曾收藏一方李孔修款残砚,上有陈献章铭辞和屈大均题记。马叙伦拓图并作《浣溪沙》。黄节(1873-1935),广东顺德人,是岭南近代著名诗人,1915年写有《题云谷子残砚为马夷初》诗,也是题咏李孔修的残砚。诗云:“抱真之砚铭白沙,翁山志之意有加。一如玉带生作记,为文山题杨铁崖。翁山自比铁崖老,胸有沧桑物非宝。石屋得斯乃世守,雅共古人挹襟抱。黝青阅劫残半规,别锤毡蜡题其眉。诒书属我久未报,浸至吾子南归时。西泠雪后万绿失,携持将归命不律。湖山可怀况述作,当与此砚相始毕。管宁帽与朱子衣,抱真入夜常不违。能同一室岂世物,嗟我宣南非所归。”
自汉唐以来,岭南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以广州、顺德、南海为核心的地区,地灵人杰,文风鼎盛,成为岭南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李孔修清风傲骨的人格,理学词华的诗文和萧疏意趣的绘画,受到后世的敬仰。明清两代至今,李孔修祭于社学,故居、高士祠、掷砚亭供后人拜祭,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悼祭诗文。李孔修所传承的白沙之学,以及在诗歌绘画所取得的成就都奠定了在岭南理学史、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