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2023-01-11吕广乾
吕广乾
小学数学应用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审题错误、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价值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应用题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题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了起来,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凸显出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不佳,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
2.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小学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但部分教师没有抓住这一特点,设计的应用题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既不能很好地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又不能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三、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
数学应用题的综合性比较强,知识体系相对独立,包含的数学知识点较多。对小学生来说,解决数学应用题的难度较大,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
1.审题能力不足
审题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能一字不差地读题,能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能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能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数学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读题时容易漏字或看错字,理解能力较差,答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
2.计算能力较弱
在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只要找准了其中的数量关系,就能列好算式计算了。但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弱,他们对运算法则掌握得不牢固,计算结果经常出错。
3.缺乏知识迁移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用题就是将理论知識生活化的数学题。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学会了数学理论知识,但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无法将题中隐藏的数量关系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导致解题效率不高,正确率较低。
四、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策略
1.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准确读题,再引导他们准确分析,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和接受能力不同,他们的审题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具体操作如下:针对审题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先引导他们准确读题,再让他们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并试着列出算式;针对审题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难度中等的应用题,让他们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再进行计算;针对审题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高题目的难度,给他们设置几个“小陷阱”,让他们避开“陷阱”准确解答。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5辆车4次可以将100吨钢材运到目的地,如果用同样的3辆车运输105吨钢材,需要几次才能运完?针对审题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将题目改编一下,让他们抓关键信息:5辆车4次运100吨,求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吨钢材;针对审题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仔细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解答;针对审题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高问题的难度:如果用同样的车运输105吨钢材,3辆汽车需要几次才能运完?
2.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法,使学生快速融入数学学习中,夯实数学理论基础,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多媒体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于一体,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为数学课堂增添趣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小明拿着妈妈给的50元买文具,钢笔12元一支,小明买了三支圆珠笔和两支钢笔,圆珠笔比钢笔少花了6元,圆珠笔多少钱一支?还剩多少钱?讲解这道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购买文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学生掌握了这一题解答技巧后,就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学生要想快速准确地解答应用题,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而高超的解题技巧离不开坚实的数学基础。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应以数学理论知识为支撑,通过当堂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将较难的应用题转化为熟悉的数学知识。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度挖掘例题,不能照本宣科,对例题中的关键信息应做到精讲精练。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2题为例,这是一道以整数乘法为切入点,找出数量关系,进而引出分数乘整数的应用题。教材已给出了本课的知识点:“在这里,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师如果一直这样强调,学生的思维就会固化,教师可以将这句话的前后两部分交换一下位置。交换位置后,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深化和拓展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注重细节,抓住细节才能保证课堂质量。此外,教师还要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挖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标不仅要求教师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求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对数学应用题进行改编,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引导学生将相似问题进行整合与归纳,以此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小组合作学习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从不同角度对数学应用题进行分析,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有这样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小明的爸爸让小明去买水果,水果店的苹果一斤3元钱,梨一斤2元钱,小明买了3斤苹果和2斤梨,还剩5元,请问小明的爸爸给了小明多少钱?解答此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已知条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解答。一种是将总数设为x,用x-3×3-2×2=5;另一种是3×3+2×2+5= 。这两種计算方式都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多种解题方式,还提升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4.将应用题生活化
数学应用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应用题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应用题或者设计应用题时,要考虑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不能为了解题而违背生活常识。如此,既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意义,又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解题技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应用题进行创新和改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例如,有这样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甲乙两地相距3千米,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出发,5分钟后距离乙地还有150米,问小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为了让学生更加具有代入感,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改编,如:小明家和学校相距3千米,小明早上坐爸爸的车去上学,5分钟后小明离学校还有150米,请问小明爸爸开车的速度是多少?这样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能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解题技巧迁移应用到生活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用爱心、耐心引导学生。还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这样一来,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能得以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千户镇川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