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张家口为例

2023-01-11李少聪金铭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层级法治教育

□崔 佳 李少聪 金铭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任务,确立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教育的开展是法治的重要延展过程,它是以法及法治为教育内容,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实现法律知识普及、法治思维建立、法治信仰树立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需要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在不同的阶段要以不同的切入点,且需要探讨深度和广度,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规划、有层次、有目标的培养。

一、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特点

(一)反向层级性表现明显。学科教育,多以知识性内容介绍为基础和中心,由易到难,但法治教育不能够如此去走传统道路。法治教育的层级性表现与其他学科相比,甚至出现了反向建设的特征。法为什么会出现?法为什么会有惩罚?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各种各样的法学术语和表达方式拗口又深奥……,这些都无法让作为受教育者的青少年大众所了解。知识基础的教育不是法治教育的最前提,也不是法治教育的最终归宿。这种情形之下,对小学生需明确“纪律”、对中学生需引导“意识”、对大学生需形成“思维”、树立“信仰”,就成为层级性设计的合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在否认“法律”的普及教育活动,法治教育的“思维、信念、信仰”一直都先于知识掌握,呈现出反向层级的特征。

(二)法治教育是跨学科的实践活动。法治教育本身指向两个学科领域——法学和教育学,然而两大学科交叉有限。进行青少年普及型系统性的法治教育是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法学脱节教育学,不明确对学生开展系统性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而教育学脱节法学,难以把握法治教育的难点,开展法治教育困难重重。

(三)对教育者要求较高。法治教育三要素就是法治教育的主体(谁来教)、客体(教谁)、内容(教什么)。法治教育的客体都是确定的,就是不同教育阶段的青少年,那么谁来教,教什么,就存在可探讨的空间了。反向层级性和跨学科融合性的存在,法治教育的主体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1]。

(四)宏观设计,微观指引。法治教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需要宏观上的科学设计,从青少年实际出发,以法治教育的目标为指向,做好层级区分、统筹教育内容,而具体的教育呈现和手段加持,就需要进行微观指引了。具体来说,其应包含两个方面。

1.法律实体的普及。虽然法治教育具有反向层级性的特征,但是规则、权利义务、社会组织、国家运转等都以条文的形式呈现,既方便获知又直接高效,是进行法治教育的基础性存在。

2.形成法律信仰。培养社会成员的法治习惯是法治信仰产生的第一步。其次,法治需要成为被社会成员共同认可,成为人的内化理想和信念[2]。最后,流淌“法治血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树立法治信仰。

二、张家口市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基本情况调查

(一)小学生问卷调查反馈统计。小学生问卷共发放212份,回收210份,主要发放年级为四、五年级。见表1。

表1 小学生答题情况统计表(部分题目)

小学生的法律知识来源以《道德与法治》为主,不少小学生对于宪法、刑法、民法等名词的区分十分模糊。什么是“老赖”,小学生解释较难,但通过分析答案,大部分也能选对。72.3%的小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64.3%的小学生认为可以使用法律解决问题。

(二)初中生问卷调查反馈统计。初中生问卷共发放198份,回收198份,主要发放年级为初二、初三年级。见表2。

表2 初中生答题情况统计表(部分题目)

(续表2)

初中生问卷中,课堂仍是法治教育主战场,被调查的初中生大部分能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法治思维逐步形成,但是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辨别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待提升。

(三)高中生问卷调查反馈统计。高中生问卷共发放203份,回收198份,主要发放年级为高一、高三年级。见表3。

表3 高中生答题情况统计表(部分题目)

高中阶段应当已经初步具备法治意识,熟知一些基本法律常识并有互补的应用意识。大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高中生在对待法治问题上呈积极态度,但是法律意识、常识性知识、运用法治知识维护自身权利上却存在不足,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高中部分学到的法治知识甚少。

(四)张家口市大学法治教育的问卷调查。课题组主要依托张家口学院开展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44份,回收问卷333份,调查对象为在校生,涉及多个专业。见表4。

表4 大学生答题情况统计表(部分题目)

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课堂部分主要是《思想道德与法治》(原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律部分,该课程的课时只有15个左右。大学生更多地是在课堂外甚至专业培养中去学习法律知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能够坚定法治信仰,知法、守法、用法。

三、张家口市大中小学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层级性目标达成不足。

1.小学阶段开课不足,重视度不够,缺乏相关活动的开展。

2.高中阶段法治教育存在短板。调查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法治素养明显优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高中生的法律知识欠缺,常识性内容掌握不足,使用法治思维指导实践的效果不理想。

3.大学阶段法治教育开展乏力。大学生希望多一些法治知识帮助自己顺应社会生活,但课时少、活动缺、内容陈旧、手段匮乏,这样的法治教育没有活力,大学生主体能动力不足,造成法治教育开展乏力。

层级性目标的存在,前一目标的实现方能启动后一目标的达成,层级性目标的达成不足,必然会带来后续法治教育的衔接问题[3]。就目前的调查来看,虽然初中阶段的调查结果最为让人满意,但是我们也关注到,初中阶段的规则的认知和法治习惯的养成与小学内容存在重复,学生们经历了两个学段,却完成了一项目标。而到大学,有关“法”的初认识,已经在小学阶段就完成,内容反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缺乏专门的教育者,法治教育开展存在短板。小学的法治教育往往由班主任或者教导主任授课,教育者缺乏法治学习背景,法治教育就难免出现问题。有中学与社会层面相关部门、组织存在合作,也邀请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进课堂、进校园,而这些专业人员不甚了解教育,过于专业,只能让受教育的孩子们茫然,效果也不甚优。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有专门的法治教育者,能够有效进行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的教育活动。

(三)多途径探讨和尝试不足。从上述调查中能够发现,无论在哪个阶段,课堂都是开展法治教育的主力阵地。目前张家口市的大中小学大多能具备多媒体教室教学,部分中小学、高校有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但是却缺少建设性的探讨和尝试。课堂教学之外,家庭社会均应当承担教育责任,但目前来看这些多途径的探讨和尝试不足,被禁锢在方寸间的法治教育,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最优[4]。

(四)法治实践没有合适的途径,“学而无用”。敢于求知、敢于践行,法治教育需要法治实践的加持,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都较多地集中在理论认知之上,知晓“是什么”,但是如何实际应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让思想变成行动,让理论指导实践,“怎么做”更显重要[5]。

(五)未有效整合法治资源,一体化法治教育受限。在中小学,法治资源分散性浪费的情况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未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时间空间、教育者水平良莠不齐、灌输式教育为主、未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等。在高校,法治教育资源丰富,思路也开阔,除了图书馆和法学专业教师,还有“教育基地”,但是整合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四、张家口市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

1.明确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法治教育的重视度,贯彻好“双减政策”,避免“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目前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因为分数评价至上,法治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法治教育的层级性目标无法实现,更谈不上对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有效培育。

提升法治教育的重视度,区别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重视法治教育中法律意识的培育、法治思维的建设和法律信仰的树立,而不是简单的法律条文的灌输,更不是以防止学生违法犯罪来代替法治教育。

提升法治教育的重视度,还要将法治思想应用到学校自身。例如,以法治校,运用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约束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改善法治教育条件,等等,只有将关注的力度提升,才能更好地进行法治教育。

2.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需要建设一个完整的、跨学段的课程体系,将层级性目标更加明确和可操作。应当将法治教育纳入基础教育,教育大纲要从大中小学整个学段入手,统一制定系统性、阶梯式的法治教育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成长编订教材,并可以考虑加入具有地区特性的校本教材。

(二)建设法治教育队伍,提高教师法治素养。教师是法治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法治素养制约着法治教育的发展。目前中小学缺乏法治教育的教师,就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除了引进法治学习背景的教师这一直接手段外,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提升教师法治素养恐怕是更容易的方式。

1.建设法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平台。法治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内容庞杂的系统,它涉及法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诸多知识。要掌握知识,将其能够具体操作,并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这样才能做好法治教育。建设法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平台,进行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多层级学校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提高整个法治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2.加强中小学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中小学缺乏专业的法学背景的教师,而高校一般都有专业的法学教师,高校的法治教育主要大一开设,大一的学生正处于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阶段,大中小学正能够进行交流互补。若能在一城之内中小学、大学互相整合资源,大学以中小学为教育实践实训基地,中小学利用大学的资源,必然会使法治教育一体化更加成功。

3.制定教师法治素养考核制度。合理的考核不仅能够约束教师,也能够促进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提升全体教师法治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合理整合法治资源,探讨多途径的教育。

1.合理整合法治资源。法治资源具有广泛性,这些资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是否能够应用于课堂、应用于法治教育,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需要教师积极获取各类法治资源,并将官方根据法治教育需求定期发布或推送的文件和资料重点落实。还要将法治资源进行吸收和处理,变成各学段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这个转化的主体不仅有学校,还应该有家庭和社会的参与,营造全社会法治教育的氛围。

2.探讨多途径法治教育。在法治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更应该探讨多途径的法治教育。比如在网络技术支持之下的线上开展的方式,张家口部分小学开展的法治线上小课堂,就获得了广泛好评。一般认为法治实践需要相对专业的条件,但易操作的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都可以将所学致用,只需要重视专业的指导即可。除此之外,大中小学也可以开展法治相关的学生活动,比如小视频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若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院旁听、律所参观等活动,这种直观的接触,更让学生对法治的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效果非常明显。

猜你喜欢

层级法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题解教育『三问』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