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2023-01-11师伟力尹梓如武素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河北省创新能力科技

□师伟力 尹梓如 武素明

一、研究背景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科技冬奥等国家战略背景下,京津优质创新资源向河北疏解,河北省在对接京津中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城市创新工作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城市创新能力的直接主体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作为城市创新的引导和辅助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十三五”期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增长和增速如下: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39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40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由2016年的7.61%增长到2020年的15.44%。2016~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由2,031家跃升至9,724家,年均增长47.92%,由全国第13位提升至第9位。科技型中小企业由41,953家发展到87,503家,年均增长20.16%;河北省普通高等院校125所,专任教师85,429人,共建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51个,主要集中在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所属技术涉及光伏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节能减排、农业科学等多个领域,这些指标体现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河北省知识创新和扩散的重要载体;全省研究与开发机构总数为69个,其中国家驻冀研究与开发机构14家,省属科研机构55家。研发机构R&D人员1万余人。依托研发机构建立的重点实验室18个。上述数据表明,近五年来,城市创新主体带动作用明显,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二、提升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的创新政策

近年来,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的政策、方案、法规,构建了以《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强省行动的实施意见》《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措施》为统领,以支持服务企业创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基础研究等专项文件为支撑的“3+N”综合规划政策体系[1],形成了远中近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营造了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各项政策、措施、法规的落地实施,极大地优化了河北省创新创业环境,为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指引方向。

(一)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共推出180项改革举措,形成了一套科学评价体系,构建了18个一级指标、8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评价了13个市、雄安新区和22个县(市)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深化改革。开通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河北省“政策直通车”,集中发布涉企政策文件,以方便市场主体及时获取政策信息。依托河北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区,集中受理投诉和举报,从而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省市县网上可办率均达到95%以上。

(二)组建科技特派服务团,集中科技力量,服务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产业技术优秀创新团队,联合省内外相关产业高端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金融投资、技术转移机构,组建的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科技特派服务团,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开展管理服务、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精准靶向、全程跟进,当好科技政策宣讲团、创新决策智囊团、技术研发专家团、产业创新招商团。不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将科技特派员服务由一产拓展至二产三产,已选派2,801名科技特派员,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服务体系。

(三)打造科技金融系列品牌活动。推动河北省科技企业与省内外金融机构对接,与各有关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深度合作,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建立绿色通道、实施优惠利率、配置信贷规模等方式,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更多参与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目前,全省科技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12.85亿元,累计设立子基金29支,子基金规模1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35亿元;2020年发放科技创新券1,659万元;与8家银行签订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协议,设立科技支行12家,划拨保证金1亿元,补偿贷款35亿元。

三、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在综合分析影响城市创新因素的基础上,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针对河北省的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绩效,选取14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了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即是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目标,准则层则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绩效角度出发,其中创新环境涵盖了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创新平台等情况[2];创新投入涵盖了科技支出、研发人员、创新主体等情况;创新绩效涵盖了知识产权创造、技术转移、高新技术等情况。指标层是与河北省城市创新相关联的14个指标。

表1 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体系以河北省11个地级城市为分析对象,以2021年各市统计年鉴、2021年河北省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以各城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官方媒体报道数据等为辅助资料。

(二)建立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评分标准。依据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家和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相关指标,并结合河北省制订并出台的政策措施,建立可量化指标的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三)部分设区市的城市创新能力分析。按照表2评分标准,建立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对标河北省11个地市科技创新能力相关数据,能够基本了解11个地市科技创新能力。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科技资源聚集,区位优势明显,据统计,2020年石家庄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893家,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普通高等院校44家,占全省高等院校的33.85%;科研机构52家,占全省科研机构的73.24%。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石家庄市“财政科技投入强度”和“有R&D活动企业”两个指标相对薄弱,2020年石家庄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为1.33%,排在衡水市(1.60%)、廊坊市(1.42%)之后,与唐山市并列位居全省第三位;R&D活动企业351家,排在沧州市(498家)、唐山市(455家)之后,位居全省第三位。唐山、保定、廊坊紧随其后。唐山市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由“十三五”初期的180家跃升至1,255家,达到全省第2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4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275.75%。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量达到227家,是“十三五”初期的1.77倍,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不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0.7%,明显偏低,排在11城市中最后一位,唐山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保定市2020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为77.3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分别达到2.3%,居全省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40.4%增长到2020年的47.2%。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206家,增量居全省第一。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其“技术合同成交额”仅20亿元,应着力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0年廊坊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88%,高于全省平均值0.13个百分点;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42%,位于全省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649件和6.3件,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311件和4.25件,科技实力明显提升。

表2 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评分标准

四、河北省设区市城市创新能力的特色与优势

(一)石家庄。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功能定位,结合石家庄市区位特点、产业特征、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聚集优势创新要素,持续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建设文化公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石家庄打造成为具有特色文化底蕴的创新型城市。

(二)唐山。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加大创新投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企业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创新能力提升速度。与此同时,建立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对绿色技术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示范。

(三)保定。以雄安新区战略规划为契机,保定市加快建立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之间连接的轨道和公路交通网络。以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省属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借助百年农大品牌和基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四)其它。秦皇岛、邯郸、廊坊、承德、沧州、邢台、衡水和张家口等市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创新绩效等方面各有特点,应根据自身创新能力劣势,补齐短板。邯郸建议加大创新投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从以加工、装配为主的“地区生产者”到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拥有者的转变[3];廊坊应最大限度发挥毗邻京津区位优势,引进京津高技术企业和成果,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健全政策体系;沧州是重化工业基地,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实现各项创新指标均衡发展;邢台、衡水应充分调动人力、物质资源,从补齐短板入手,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合作,实现创新主体协同[4]。承德、秦皇岛、张家口应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投入,在保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推动创新能力提升,选择发展旅游、大健康、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生态型新兴产业[5]。

五、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水平、教育质量有待提升。河北省地域内大学数量少,没有985和211大学,仅有一所211大学,位于天津市。大学数量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河北省创新知识和技术水平较低,规模偏小,直接导致河北省高校与地方政府和周边企业以及所在行业大中型企业共同研发水平中难以跟上发达省份的科技创新步伐。

(二)企业创新水平低。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现有的107个县域产业集群,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投入及技术创新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和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偏低,就业质量不高。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优秀毕业生难以留任河北省企事业及相关研发单位,外省毕业生赴冀工作的吸引力远远小于华东、华南等发达省份和地区,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和提升质量,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有一定局限性,京津被河北省包覆,张家口、承德等地地质结构和地理位置限定了其交通的发达程度,沧州所辖各县市交通也十分受限,各城市之间以及与其它省份之间的交通便捷性均有待提高。公共图书馆藏书数量以及种类相对较少,公共文化建设、公众获取知识的文化环境及医疗设施、医疗条件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提升河北省城市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谋划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衔接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和完善区域性科技政策,聚焦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不断发力,形成覆盖创新全过程的政策体系。布局前瞻性产业,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引进高校院所、头部企业在河北省设立研究院和产业孵化中心,瞄准国际前沿,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在大数据、北斗导航、创新药物等重点高技术领域培育前瞻性产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二)聚焦重点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结合“十四五”科技专项规划的编制,紧紧围绕河北省十二大重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创新产品研发,主动设计布局,集聚国内外优势研发资源,联合建立重大技术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民营技术创新机构等新型研发组织或创新平台。在新材料、信息智能、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产业重点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钢铁、石化、食品、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点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

(三)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向县域产业集群布局。结合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进行技术创新,主动谋划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地方政府引进聚集国内外优势资源,研究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市、县级科技部门或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作用,加强对县域重点企业的调研指导,帮助企业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建设企业研发机构[6],争取建设市级或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二是鼓励县级政府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符合条件的由省科技厅给予支持。三是鼓励集群内骨干企业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推动没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产业集群集聚创新资源,争取尽快实现省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四)积极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带动作用,形成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一是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确保财政科技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速度,重点支持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创新示范工程和创新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优化财政经费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公益性研究与服务事业等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和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落实,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7]。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外合资合作、外资企业等申报科技计划,鼓励国内企业吸引外商投资。三是鼓励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在激发市场配置资源中的作用,通过政府计划引导、财政资金投入、企业资金匹配、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多种政策工具,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扩大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投入总量。

猜你喜欢

河北省创新能力科技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河北省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