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课程育人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11吴雪吟杨惠茜
熊 枫,吴雪吟,杨惠茜
(1.广东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2.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党政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640,3.广州华商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引言
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中,让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效应。
“管理沟通”是一门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对大学生整体职业素质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道德的养成并重,因此,该门课程既要让学生掌握管理沟通的基本思想、原理、方法和技能,学会如何运用沟通手段来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也要让学生从课程学习中感悟职业道德对未来从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修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单一专业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式,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管理沟通”课程中,并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从而实现两者协作育人作用。
一、课程育人要求下的“管理沟通”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这一目标不仅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整体的教育效果,更表现为教师课程教学活动对学生起到的教育效果,即最终的教学效果能否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检验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反过来讲,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决定了课程教学效果是否理想。“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方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案设计的首要环节。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其中,细化落实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三者的统一以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完成“管理沟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引导下,深入挖掘该门课程内容的德育元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于沟通管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促使“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教学强调“管理沟通”是一门技能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特性。目前该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就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方面尚有不足。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对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提出了标准,即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上述认识,经过持续不断的研讨与交流,对“管理沟通”课程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育人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突破以往教学目标设计未能体现思政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全面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管理沟通的基本含义、概念与作用、性质、类型、框架等知识点,掌握该门课程基础知识,做好理论基础准备。
2.通过设计课堂表现形式,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切身体会到教学的真实感。具体而言,就是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这对教学的真实性与感染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通过采用让学生撰写自身案例、游戏互动、情景模拟、电影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丰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中需做到自信、诚信、友善,把这些良好道德情操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促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4.让学生感悟在较为困难、复杂的沟通管理事务中,如何把握情与法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素质。
从以上所设定的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可以得知,该门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与社会核心竞争力,使得学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深刻地回答了教育的首要问题,即培养什么人,契合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教学设计和方法
由于“管理沟通”课程具有应用性特点,本课程在综合管理沟通教学目标相关教材框架的基础上,借鉴当前学界关于该课程的教学研究结果,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线,教学设计和方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主要包括与具体的教育理念相适应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案例两个方面。首先,该课程内容选取要契合其教育理念。该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专业性、清晰性、实践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其中,教学选取的内容紧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教学的基础知识内容要清晰,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兼顾应用性和实践性,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在紧扣教学目标与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该具有广泛性,既包括内容的多元化,也包括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案例。一般选取本土典型的职场案例,为学生提供仿真的管理环境,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在未来职场竞争中的优势。
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方式与评价方法。课程立足于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方式与评价方法。该学习活动方式具有自主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自主性学习是以基本的电子文本的形式。互动性学习是指通过在线开放课富有创造性的带测试题的高清授课微视频,加强师生互动、教育资源的共享;此外,还建立了网络自测系统和师生交流系统。实践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仿真实践的环节,让学生实践并提供实践报告。
与此同时,为促使学习活动方式达到效果,本课程建立了学生自我评价制度和学生讨论发言平台,设计了网络交流环节和参与实践环节。第一,网络自测系统自动生成学生自测结果,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反馈。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且设置适当的师生互动环节。第三,设立了实践环节。该课程要求学生参加仿真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也会不定时进行更新,以方便学生在不同情景中进行实践。
3.建立以教学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该门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基础,形成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策略。(1)本课程在授课开始之前先预测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从而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因材施教。(2)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问答或单元测验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以便根据新情况微调教学计划与方法。(3)学期末根据所选课程的性质(必修或选修),采取不同形式的考试或考核,以便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结合该课程学习的特点,过程评价主要是指根据已获取的定量或者定性的信息对学生学习进行跟踪和反馈,对下一阶段的学生学习给予激励,适当地对学生学习进行提示和引导;而它主要通过课程论坛、课程评价反馈表等多元化的形式实现。
(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根据“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深入探究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规划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活动中。以“管理沟通”第三章《沟通主体策略》、第七章《危机沟通》和第八章《跨文化沟通》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内容示例
结语
“管理沟通”将育人功能体现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工具,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思政元素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本课程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着眼点,转变教学观念,设计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路径。“管理沟通”课程育人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