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命的心肺复苏,你会吗?
2023-01-11红岩
□红岩 文/摄
本期专家
胡文辉,北京老年医院急诊急救部副主任。擅长急危重症救治。
我们在新闻里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消息:有人突然意识丧失倒地,被身边的人发现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挽救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若是我们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判断?怎样进行心肺复苏?对此,本刊记者专门来到北京老年医院,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体验,急诊急救部副主任胡文辉、护士长于广荣分别讲解并示范了有关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
判断是否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点
胡文辉介绍道,人体在心跳停止之后血液循环及呼吸随之停止,4 到6 分钟后脑神经细胞会因为缺血缺氧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医生总是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因为这种紧急情况下病人容不得你坐等医生来后再做救护,处在生死之际的病人,几分钟的耽误,意味着错失一线生机。因此在心跳骤停发生现场立即实施急救的那几分钟,被医学界称之为“黄金4 分钟”。那么,当看到旁边有人突然倒地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什么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怎样操作?答案是:所有心跳骤停都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判断心跳骤停记住三大要点:
第一点,意识丧失。轻摇病人肩部,高声问:“喂,你怎么啦?”如认识,直呼其名。要轻拍重唤,看看是否有反应。
第二点,大动脉搏动消失。用食指及中指指尖轻轻触摸喉结旁2—3 厘米部位的颈动脉,感觉是否有搏动。
第三点,呼吸停止或叹气样。耳贴近病人口鼻,面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
若没有反应,没有搏动,没有呼吸,就确定是心跳骤停。作为非专业医护人员,只需判断没有反应和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就可确认(判断时间不超过十秒钟),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20 或999。
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
于广荣讲解道,心肺复苏开始前,应先确认周边的环境安全,将病人仰卧放在平整地面、地板或硬板床上,解开领口、腰带。
第一步,心脏按压。方法是:找到病人的双乳头连线和胸部中线的交叉点,这个就是按压的部位,一只手手掌根部放在按压的部位固定,另一只手重叠放在上面,双手手指翘起(相扣)离开胸壁。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每分钟100 到120 次,胸廓下压至少5cm 到6cm(婴儿约4cm,儿童约5cm),按压后完全放松,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重复按压30 次及2 次人工呼吸,完成一次心肺复苏循环。以上步骤不停重复,可两人轮流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来或心跳意识恢复。
应该注意的是:进行按压时不是用整个手掌施压,而是手掌的根部用力,部位固定。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壁,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每2 分钟(5 个循环)人员交换,尽可能减少中断停止时间。
第二步,开放气道。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必须要让气道通畅,即开放气道。这样气体才能自由出入,从而达到通气目的。方法是:快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物,如痰、呕吐物及假牙,然后施救者一手下压病人额部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下巴颏抬起,成人头部后仰的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同地面垂直为度。婴儿头部稍加后仰即可。
第三部,人工呼吸。口对口/鼻:施救者口完全包住患者口/鼻,连续吹2 次气,要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 秒,看到胸廓有起即有效。
需要注意:吹气时,口对鼻要闭紧病人嘴巴,口对口手要捏住病人鼻子,吹完气后手松开。
如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如果事发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就是AED,尽早使用,因为75%的心跳骤停都跟心脏病有关。“除颤器”是救命的器械,医学专家比喻它是“21 世纪的灭火器”。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机场、一些大型超市内都装有除颤仪,以备急需。
使用除颤仪同样应该做的三点:人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失去了心跳和呼吸。使用电除颤仪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发生短路现象,电极板放置处的皮肤需要清洁干燥,不能有汗液或血液的出现。
使用除颤仪的具体步骤是:取得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后,打开电源,按语音指示操作,根据电极片上的标识,将一个贴在患者右胸上部,另一个贴在左侧乳头外缘,根据AED 指示离开患者并按下心电分析键,根据提示音按下电击按钮除颤,如一次除颤后未恢复有效心率,立即进行五个循环心肺复苏,更换按压者需在5 秒内完成,直至专业医护人员赶到。
急救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急救的同时要拨打急救电话120 或999,一般要讲清: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等,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语言必须精练、准确,重要的一定要讲清楚,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
胡文辉强调,现代社会、社区,不仅平时有众多的危重急症发生,需要及时急救,还面临着各种天灾人祸的挑战。无论是社会常态下的心脑血管疾病、交通创伤事故,还是突发公共事件,都会在现场迅速危及个体、群体的生命安全健康,因此普及特别是“救命黄金时间”的急救显得尤为重要。因在真正发生危重急症和意外的现场,急救专业人员不一定能立即出现,最早接触现场的人如果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抢救技能,对身旁的危重病人、发生猝死者立刻实施正确的救护,无疑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