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的问题导向
2023-01-11肖居孝
□张 力 肖居孝
(1.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 100035;2.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办公厅,江西 井冈山 343600)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1]P108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进行了艰难的理论探索,写下了许多光辉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其中重要的两篇。
这两篇文章是在1930年上半年写的,间隔时间不长。粗读会感觉两者似乎关联度不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讲形势和行动问题,《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多年来调查研究实践的一个理论概括和提升,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但是仔细研读就能发现,这两篇文章实际指向的是同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思想路线问题。在毛泽东看来,不管是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也好,还是不注重调查研究、脱离中国实际也好,实际上是思想路线上出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这是两篇经典文献的鲜明特色。在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党和红军面临哪些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毛泽东不断思考并加以解决呢?
一、需要毛泽东直面解决的表层问题
(一)部分干部战士关于“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虑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写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实际上初步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个问题。他提出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5个条件,包括国内各派新旧军阀之间持续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大革命的影响、全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毛泽东认为,只要这5个条件存在,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红旗就能够打下去。[2]P49-50但是,他只是回答了红旗能不能够打下去这个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解决好:红旗如何打下去?
1929年12月底古田会议后,作为朱毛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信,提出要通过流动游击的方式来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而不愿意做艰苦的建立根据地的工作。所谓流动游击,就是打中心城市,走州过府。这和毛泽东坚持以根据地为依托,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发展红色政权,壮大人民武装,使根据地波浪式的由小到大发展壮大是不一样的路径。毛泽东感到,以林彪为代表的这种倾向问题很严重,必须从理论上告诉红军广大将士如何将红旗打下去。所以,在1930年上半年,他花大力气来写这两篇文章。
(二)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失利的阴影
1928年冬天,国民党湘赣两省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为粉碎敌人“会剿”,红军采取“围魏救赵”策略,拟以主力出击赣南调动敌人,山上山下联动相互配合粉碎敌人的进攻。但是敌我兵力对比悬殊。红四军主力下山虽然调动了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但对于解井冈山之围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下山之后,红四军主力遭到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接连失利,对红四军广大将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如何让将士从战败阴影中走出来,重树雄心,这是毛泽东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在1930年上半年,他要写文章从理论上去向战士们说清楚这些问题。
(三)有人曲解中央“二月来信”导致的思想混乱
1929年2月7日,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写了一封指示信,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向朱毛红军介绍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第二,对红四军的行动方针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认为红四军应该分散到乡村去,必须分成若干个数十人到数百人一股,最多不超过500人一股。第三,鉴于朱德、毛泽东名气太大,为藏匿目标,朱毛必须离开部队到中央来工作,并将朱毛红军的经验传达给全国各路红军。
红四军前委于4月3日在江西瑞金才接到中央的“二月来信”。当时中共中央远在上海,对朱毛红军情况的了解并不全面。并且两个月,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蒋桂战争已经爆发。
毛泽东和朱德根据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分析,以红四军前委的名义,于4月5日给中央回了一封信,对于中央来信涉及内容作出回应。第一,关于对形势的判断,红四军前委在给中央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央此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3]P54第二,关于分兵问题,毛泽东和朱德表示不赞同,因为根据朱毛红军的战斗经验,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才能够对付敌人,如若分成不超过500人一股,“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五军在平浏,四军在边界在湘南,因分兵而被敌人击破者共有五次之多”[3]P55-56。所以,不能按照中央的要求分散兵力,“否则陷于无政府,定是失败”[3]P57。第三,关于调朱德、毛泽东去中央工作,毛泽东和朱德表态绝对服从。但是,部队不能群龙无首。毛泽东和朱德当时向中央推荐了恽代英、刘伯承来接替。但毛泽东和朱德并不知道,恽代英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一个人忙于编辑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指导上海地区党的机关报《上海报》,根本走不开。[4]P494刘伯承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军事,也来不了红四军。[5]P381
当时中央收到这个回信以后,认为毛泽东和朱德说得有道理,收回了成命。尤其是对于调他们俩到中央去工作,有了动议,没有付诸实施,也属正常。
但中央派了特派员刘安恭到红四军帮助工作。刘安恭完全套用苏联军队的管理办法,还以下级来限定上级的权力,曲解中央“二月来信”的内容。尤其是中央准备调毛泽东和朱德去工作,因故没有去成,刘安恭歪曲成毛泽东不听中央指挥,说红四军中分成拥护中央派和反对中央派,造成红四军上下思想极度混乱。
如何消除思想混乱,也是毛泽东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毛泽东给林彪回信的时候,大段把当初回给中央“二月来信”那些话照搬进来的原因。同时,毛泽东这封信不仅仅是写给林彪,他还把这封回信在红四军军内通讯上发表了,要求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毛泽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通过写这封回信,消除中央“二月来信”在红四军内部导致的思想混乱。
(四)“朱毛之争”带来的不良影响
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之后,一路鞍马劳顿。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抬头,刘安恭推波助澜,诱发了毛泽东和朱德之间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民主集中制等问题上的意见分歧,这些意见分歧被刘安恭放大,导致了中央任命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落选。
8月,陈毅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客观公正地介绍了红四军的情况和朱毛之间的意见分歧,使得中央当时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红四军的情况,包括红四军每个领导人的思想状况。鉴于红四军的经验和问题极为重要,中央政治局决定以李立三、周恩来、陈毅三个人组成一个委员会,进行深入讨论审议并提出决议报政治局会议研究通过。经过一个多月的充分酝酿,9月28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上述三人集体研究、由陈毅根据周恩来谈话意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这封近万字的指示信,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了红四军的基本任务、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并且指示红四军全体指战员必须服从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提高他俩的威信,指定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6]P136-137在“九月来信”精神指导下,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统一了思想认识,解决了朱毛之争。
但是,这场争论在红四军内部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尤其是如何反对悲观情绪等问题。古田会议结束后两天就是1930年元旦。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新年贺信,认为中国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来,提出应该采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的方式,去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毛泽东为帮助林彪纠正错误思想,并以此教育全军,思考几天后,1930年1月5日,在福建上杭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住地,给林彪写了一封回信,就是后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彪这封新年贺信代表了一部分干部战士的思想倾向,这引起了毛泽东的思考。在毛泽东看来,林彪对红军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领悟是很深的,比方说基本的战略方针是诱敌深入,基本的作战形式是运动战,基本的战役要求是歼灭战,基本的速决战术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避强击弱、慎重初战,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等等,林彪对此可以说是运用娴熟的。但是,这样一个对战术原则运用娴熟的高级将领,为什么会在战略上不清醒?这是引起毛泽东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二、引发毛泽东思考并要立足中国实际从理论上回答的深层问题
(一)中共创立之初的理论准备不成熟
1948年11月,毛泽东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7]P13571949年9月,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再次强调:“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7]P1514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伟大意义的精辟概括。
但从一大召开之前的理论积淀来看,跟苏联共产党比较就有差距。目前在党史资料库里面留存下来的代表党的一大理论成果的,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纲领》,近1000字,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000多字。这个开天辟地大事变留下来的理论积淀,如果简单用数字说话,仅2000来字。苏联共产党理论武装比较充分。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写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规划了俄国共产党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政策路径;1918年列宁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巨著《国家与革命》。
幼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不成熟。从建党到遵义会议之前,党产生了或“左”或右的错误,直接影响到各个根据地。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为确保中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执行委员会得随时派员到各处召集各种形式的临时会议,此项会议应以中央特派员为主席”[8]P62。六大结束不久,192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就专门制定发布了《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开宗明义要求:“为使六次大会的各种决议能够彻底的传到下级党部以至每个同志的脑中,并且正确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上去。”[9]P652如何根据中国实际来找到中国革命规律,来解开红四军广大将士的思想疙瘩,使他们不仅能行动,而且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行动,这是毛泽东当时必须面对的深层问题之一。
(二)加入共产国际之后的政策路径依赖
中国共产党从二大以后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必须经过共产国际,党的领导人的变更必须经过共产国际批准。而共产国际远在苏联,对各国共产党无法就地指导,难免脱离当地实际。而它对各国共产党的指导非常具体。诸如改造过的土匪怎么对待?土匪首领怎么使用?对如此具体而细小的问题,共产国际都有专门的文件规定。所以我们党早期的一些领导人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中国革命怎么搞?基本上就是一个思路。这就是:向共产国际要指示。这样一来,就没法立足中国实际做到实事求是,形成了严重的政策路径依赖。
怎么样破除这种政策路径依赖,立足中国实际搞革命?这既是毛泽东当时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三)中共六大特殊背景导致的独立自主缺乏
中共六大召开之前,由于国内白色恐怖非常严重,难以确保大会安全召开。不久中共中央得知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将分别于1928年春天和夏天在莫斯科召开,少共国际也将在莫斯科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都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当时中共中央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于是决定中共六大到莫斯科去开,共产国际最后来电表示同意。这样,与会的中央领导人和100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在当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陆陆续续抵达莫斯科。党的六大是从1928年6月18日开到7月11日。会议期间安排了代表到苏联的工厂、农庄参观学习。当时苏联已经建国10年,对外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干涉,对内平定了地主武装的叛乱。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地执行了第一个5年计划,加上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惯性,到了1928年,苏联欣欣向荣,蓬勃向上。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来到莫斯科,六大代表们在苏联各地看到的景象,在内心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六大代表看来,苏联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六大代表对苏联十月革命城市中心暴动的经验是认可的,从而产生偏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这种影响遍及全国各个根据地。一直到1930年4月3日,中央在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中,仍然强调“猛烈的扩大红军与坚决的向中心城市发展,是红军当前最主要的任务”[10]P39。这是毛泽东要长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以上问题,导致幼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早期斗争时,比较普遍的存在两种现象:第一,教条主义地照搬理论;第二,形式主义地执行命令。毛泽东对此有切肤之痛,比如:秋收起义初战失利,毛泽东审时度势引兵井冈山,结果被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正当井冈山斗争轰轰烈烈开展,进入全盛时期的时候,湖南省委派了一个“只知道形式主义的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的代表杜修经来井冈山传令,结果井冈山斗争遭遇“八月失败”;引起朱毛之争原因之一的,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从远方到来”,结果红四军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前委书记落选。同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相对立的,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并践行的调查研究。大革命时期和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曾作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新、宁冈七个系统的社会调查。到了1930年5月,红四军攻克江西省寻乌县城后,短距离分兵一个多月。毛泽东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寻乌调查。调查期间,他写下了《调查工作》一文,也就是后来的《反对本本主义》。
三、现实启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批评了林彪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情绪,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多年来从事调查研究的理论总结,是为反对教条主义而写的一篇论述调查研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著作。1961年3月,中共中央把《反对本本主义》作为中央文件印发给各中央局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3月11日,毛泽东为印发《调查工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给“三南会议”写了如下批语:“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季,已经30年不见了。1961年1月,忽然从中央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3月13日,“三南会议”结束的当天,毛泽东再次提到这篇“经过一番大斗争以后写出来的”文章。[11]P553、555在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今天,重温这两篇光辉文献,对我们时刻牢记并践行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有重要现实启示。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奋勇向前、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
毛泽东写这两篇文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坚定红四军广大指战员的坚定信念。他不但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且豪情满怀地向广大红军指战员展望了争取江西、促进革命高潮到来的前景。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2]P106毛泽东毕生胸怀救国救民伟大抱负,信念坚定。习近平指出:“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1]P114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是毛泽东毕生的坚守。毛泽东是全党坚定理想信念的楷模。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牢记并践行习近平所强调的:“坚定信念,就是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以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12]
(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理论和方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实事求是这个法宝,奋力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怎么样才能坚持和运用好实事求是这个法宝?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习近平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P118重视调查研究,是习近平的一贯思想,他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13]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崇实干、力戒空谈,时刻牢记并践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三)脱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失误的沉重教训
中国革命史上的脱离实际,曾经导致革命事业的多次灾难。尤其是第三次“左”倾错误,导致党的力量在白区几乎丧失百分之百,苏区丧失了百分之九十,教训十分深刻。脱离实际的结果,最终就是脱离群众。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初心使命。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全党同志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不断体悟初心使命,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4]
(四)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931年4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时强调:“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3]P267-268
如何才能做好正确的调查?习近平指出:“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15]他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16]正确的调查,既是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世界观的问题。习近平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1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这两篇文章,在毛泽东思想史上,乃至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80多年过去了,这两篇文章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今天重温这两篇经典文献的目的,就是为了时刻牢记并践行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