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

2023-01-11谭阳阳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胸怀共同体命运

□卓 翔 谭阳阳

(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教务部,北京 100091;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

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胸怀天下”。人类文明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并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化,根据不同的文化渊源、国家利益、宗教信仰和发展道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体系。顺应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立足中国发展大历史,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形势与需求相结合,推崇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

一、中国共产党天下观的价值维度

(一)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

社会生产力赋予了天下观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革。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产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人又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者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社会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天下”这一范畴从几千年前的城邦国视角更新到了全人类视野,古代小国寡民,一个国家就是天下,随着人类跨出大陆走向海洋,对当时的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全人类逐渐紧密联系起来。从工业革命到对外太空进行探索,人类对于天下的理解又有了进一步更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下的视野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变革而不断变大。

中国的地理区位赋予了天下观独特的自然禀赋。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创造。”[1]P470自然地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根基,地理区位对于民族的文化的精神塑造、文明的接续变迁和国家的政治特征有着根源性的影响。正如黑格尔所言:“我们所注重的,并不是要把各民族所占据的土地当做是一种外界的土地,而是要知道这地方的自然类型和生长在这土地上的人民的类型和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性格正是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出现和发生的方式和形式以及采取的地位。”[2]P123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广袤又复杂的地形地貌赋予了人们宽厚包容、恢弘大气的精神特质。但宽广的地形也同样意味着自然灾害的多样频发,伴随着水灾、地震、瘟疫、旱灾等对人类社会的直接冲击,华夏民族必须同舟共济、相扶相帮才能渡过一个个难关。在几千年的演变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胸怀天下的精神根基。

(二)立足中国发展大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更迭中,中国传统政治理念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天下观独特的民族文化根基。

早在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轴心时代,思想家们就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入思考,在遵循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前提下,作出了涵盖人的自由发展、家的和睦安康、国的繁荣昌盛的天下观体系。《孟子·离娄上》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3]P171天下观主要有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人”,人是最小的道德单位。第二个维度是“家”,家是社会中由人构成的道德群体。第三个维度是“国”,国这一庞大的道德集体由千万个家汇聚成,国之繁荣与家之兴旺休戚相关,国家的繁荣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斗的核心目标。第四个维度是“天下”,家国同构,共同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为实现中华民族家国繁荣而奋斗、为全天下家国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天下大同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家—国—天下”的天下观体系。

中国古代政治理念强调为政要以民众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崇高抱负。《礼记·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孔子言:“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治理大国要事事谨慎、爱戴民众,将“经纬天地”的才能和“照临四方”的情怀统摄于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胸怀天下是为政者的核心所在,只有通过个人修养的提升,立足于民众才能最终实现经纬天地的崇高目标。

“和”为天下发展之道。天下和谐会给人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易传·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4]P29爻辞所言大德之人会以振兴天下文明为己任,积极入世、康健有为,实现个人的向上发展,为家国作出贡献。天下概念意味着一个使世界成为政治主体的世界体系,一个以世界为整体政治单位的共在秩序。从天下去理解世界,就是以整个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从而超越现代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5]P6要实现天下的和谐有序,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睦、国家的昌盛。天下的稳定既是个人、家、国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个人、家、国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四者是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的命运共同体。

(三)把握世界变化大格局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远大理想的政党,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内部格局与国际外部环境正处于激烈的变化之中。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互对冲,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发生深刻的调整,文明交流对话模式加快转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当今世界,科技正为经济和产业变革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在科技剧烈发展的过程当中,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伦理挑战。科技的初衷,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来讲,应当是增进人类的福祉、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增加人类的幸福感,创建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的社会秩序。然而如今的国际社会,科技的应用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道德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与科技的初衷相违背了。如纳米技术伦理挑战、信息技术伦理挑战、生命科技及其伦理挑战、人类基因组伦理挑战等等。这些在科技发展过程之中不断涌现的道德困境,不仅事关科技自身发展的前景,更是事关全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无人能置身事外,全人类当携手共进,共商要事。

二、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价值追求

(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立足于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与其它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党的一切伟大实践根植于人民、一切奋斗目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依托于人民而建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抵御外敌,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和民族的独立自强,使中国人民取得了思想和行动上真正意义的解放。其二,培育了一代代为国家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人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关键因素就在于无数的优秀人才在伟大革命斗争和革命建设中舍生取义,以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实现了自身的伟大价值。其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遇危险时刻,无数党员同志第一时间冲上最前线,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保障。其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着眼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出台相应政策,通过富有组织性、原则性、前瞻性的工作方式为人民群众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着眼于为亿万家庭的和睦兴旺而奋斗。家庭的幸福程度是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切实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富民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6]P11。首先,实现家庭和睦兴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家风对人道德的培育、精神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并影响深远。子女自出生起就会接受家风潜移默化的熏陶,家庭中的优秀榜样与家训会在日夜的朝夕相伴中对人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风可从小教导人们爱家爱国,在人的心灵深处印刻鲜明的爱国主义底色。在成长的过程中,子女会逐渐构建家国一体的崇高理念,明白家是国的一部分,家是小家、国是大家,实现家与国的兴旺发达是自身现在刻苦学习,将来步入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果家道衰弱,人会缺乏稳定的发展氛围,诸如红色家风文化、弘扬道德的家风文化等将难以根植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家庭和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能得以显现,人民群众才能以安稳积极的心态为国家作出贡献。家和国密不可分,只有家好才能为国家好汇聚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植根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顺应人类发展大潮流,着眼世界变化大格局,立足中国发展大历史,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切伟大事业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民族的复兴不能靠某一代人,要靠一代代中华儿女将伟大梦想薪火相传、接续拼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信念来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

(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是世界人口数量第一的大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执政党,有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党员。大国有大责任,大党有大担当。

从中国共产党天下观所期盼的人类未来来看,中国共产党是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是一种平等、互惠、合作、共赢的天下观。从天下主体的角度来看,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极为重视人类未来的发展,多次强调人类是一个整体,在地球这个家园上没有任何人、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比如自然环境的变化会逐渐压缩人类的生存空间,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蚕食人类社会的公共境域。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呼吁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建设美好的人类家园。

从中国共产党天下观所追求的各国发展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世界性商品贸易的发展给各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各国国家的发展情况与世界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面对贸易摩擦,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积极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呼吁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同其他各国的共同发展……这些都彰显了大国和大党的历史担当。

从中国共产党天下观所推崇的理想社会来看,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盛行,一些西方国家推崇的普世价值观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沉重的灾难。中国共产党推崇“和而不同”的国家相处模式,为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实现最高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从中国的发展到世界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实现了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辩证统一,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深化世界文明的对话沟通,倡导“以对话代替对立,以包容化解歧视”,为促进世界文明的多样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胸怀天下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优秀品格

(一)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特质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以争取、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治组织。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表明共产党立场、初心、目标的行动纲领,《共产党宣言》的扉页就旗帜鲜明地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7]P44共产党代表的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的一切都是属于社会、属于人民。在共产党所希冀构建的社会主义世界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阶级对立,更不会有阶级斗争。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不会仅限于一个阶级、政党,而是为消灭一切阶级对立、结束一切私有制度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政党。共产党将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统一起来,这种胸怀天下的初心和立场就是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特质。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的信念源泉和实践坚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统揽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共产主义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的历史性统一,更实现了崇高理想和现实实践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发展理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与此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不仅体现了大国责任、展现了大党担当,更照亮了人类未来的前进之路。

(二)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8]P459马克思胸怀天下的崇高信念镌刻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浪潮上,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发光发热,引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畏牺牲、不惧艰难,勇于担当、敢于奉献,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民族的独立富强、为人民的自由解放作出了辉煌卓越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胸怀天下的崇高理想与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天下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寄语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以“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辽阔视野和豪迈气魄将民族命运同全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所谓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但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也要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恢复符合自己情况的地位,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9]P237江泽民同志提出“为使中华民族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而努力奋斗”[10]P596。胡锦涛同志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11]P271一代代功勋卓越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承赤子之心和纯粹的共产主义信仰,为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形势不断变化,各种复杂关系纠葛交织,人类社会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以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格局和宽广胸怀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高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2]P45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和平与发展,追求人类自由与解放的初心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的鲜明特征在人类社会的实践中得以检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历史的滚滚浪潮中愈发凸显,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崇高信念将为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带来更为磅礴的推动力。

(三)中共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奋斗史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百年奋斗中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创下了彪炳史册的千秋伟业。党的百年奋斗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奋斗史,党的百年奋斗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深邃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世界担当。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亿万人民居无定所、苦不堪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华民族带来了自由和解放的曙光,通过长达28年的艰辛革命探索和艰难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勠力同心,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变革。无产阶级政党最核心的目标——为人民求解放,在中国这片古老又广袤的大地上得以实现。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启了兴国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取得了彪炳千秋的伟大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结合中国社会的实情,不断思考、不断发展,使革命的丰硕成果和伟大经验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扎了根、发了芽,并成为指导中国伟大革命事业走向成功的理论巨树。兴国大业的成功从此扭转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命运,为中国放眼世界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厚植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中国命运新的转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党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国大业的推进为中国实现“强起来”带来浑厚动力,使中国有更坚定的信心、更强大的实力投身人类社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民族真正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百年初心不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世界的稳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世界人民看到了古老东方文明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康健有为、胸怀天下的崇高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华民族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为全人类谋发展、为全世界谋大同,共同建设更为美好的人类社会。

四、永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而不懈奋斗的天下情怀

(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聚天下英才

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平等性、包容性、共赢性、发展性的特征。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天下观的新体现、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引,结合世界的客观形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结合对人类未来发展深沉的责任和担当而作出的新构想和新呼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是依靠某一国家、某一民族而实现,人类作为地球上一切社会实践的主体,首先就需要人自身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奋斗。人类通过自身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反过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也能促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对辩证关系是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人实现自由发展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光辉的前进道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有着坚定信念和卓越才华的人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注入更多的原动力。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才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人物来。”[13]P502人才的出现离不开时代的塑造,任何人才都是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重视人才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清晰地认识到,包含智力、体力等方面导致人才形成的先天因素只是关键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人才真正得以实现,就在于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脱离人类社会实践、社会发展不可能造成真正的人才,人才也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考察,才能真正确定是否为人才。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14]P19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国家不断革新、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资源是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资源,各国要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引导人才树立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通过社会的实践来检验和甄别人才,世界各国汇聚人才力量,齐头并进、共同发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途而不懈奋斗。

(二)要尊重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兼容并蓄共建多元化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新的天下观,是对传统天下观的继承与超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P51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的构想超脱了国家和民族的框架,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必然的现实世界’与‘自由的未来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16]P116人类社会的差异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这种差异性是各民族在不同环境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必须在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中找到人类发展的平衡所在,“自由人的联合体”就在于以尊重文明之间的差异性为前提。

尊重文明之间的差异性,要奉行平等原则。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类文明的进步依靠合作和协商,而非暴力对抗与矛盾斗争。人类社会的平等主要包括政治对待上的平等、经济发展上的平等和意识形态上的平等等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根基,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贸易壁垒等方面严重危害了各国之间经济的平等有序发展。平等亦可称为“公平”,平等具有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互助合作,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要性。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各个文明之间要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加强合作、和谐共存、美美与共才能使人类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尊重文明之间的差异性,还要奉行互助原则。互助是人类高尚的品格,对于政党和国家来说,更要发挥引导作用,在实践中践行互帮互助。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站在全人类生命安全的高度,以大格局和大担当积极投身全球抗疫事业,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2021年12月20日举行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20亿剂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给世界带来了希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抗击疫情,为世界各国提供援助,生动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诠释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初心与实践。

(三)世界各国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担当和贡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愈发复杂,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多,世界各种严峻的全球性问题频发,面对新冠疫情和科技更迭,人类命运该何去何从是每一个国家都应当深思的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7]P20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复杂国内外环境下,未来世界的发展要依靠各个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通力协作,国与国之间的相处更应该秉承互相尊重的原则,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化问题,各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加强协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的作用不断提高与深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而作出“一带一路”倡议,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积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的崇高理念。

当前世界各国的核心价值观主要还是集中于各国的实际利益,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仍然是一个带有曲折性、复杂性、长远性的难题。但随着时代的激流勇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会愈加坚定,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步推进、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的建设上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崇高的人民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动实践中达成了一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未来,中国共产党还会与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共同迈向更为辉煌的前途。

猜你喜欢

胸怀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海归程倩云:热心如火红 胸怀似海阔
命运的更迭
胸怀军旅梦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