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
2023-01-11杨玉成
□杨玉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关于历史问题有三次决议。第一个历史决议是1945年在毛泽东主持下制定并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1]P108第二个历史决议是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制定并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为党的十二大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第三个历史决议就是2021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下制定并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个决议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这些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
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定位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关于新定位,《决议》中有两段话非常关键: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P46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P48。这两段话涉及两个方面的新定位: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结合”问题,《决议》在论述毛泽东思想时只讲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逻辑上看,讲“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质上也包含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如说,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提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也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P534那么,《决议》为什么要专门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有必要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单单是富国强兵,说到底是文化的复兴、文明的复兴,我们必须把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创立新思想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事实上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必要专门加以强调。
《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我们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形成的新认识,是对十九大报告有关论述的重要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P14而此次《决议》则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P3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P48这就更加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新概括
《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新概括。对照一下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可以发现主要变化有三个方面:一是顺序上的改变,把“八个明确”中的最后一个“明确”的位置提前,成为“十个明确”之首,在内容上也有所增加。这个“明确”的内容有关“党的领导”,把它提升为第一个“明确”,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党的领导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党中央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是内容上的增加,增加两个“明确”,即第7个“明确”和第10个“明确”,它们分别涉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三是表述上的丰富和完善,这在多个“明确”中都有体现。下面,我们分别就“十个明确”中的一些重要论断或新论断作一些阐述。
第一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个“明确”中的最重要并且最有创新性的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前,我们党在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时通常会讲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等特征。那么,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主要是为了强调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也就是说,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为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展现出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强调“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说这个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本质特征(如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特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经济体制特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的基础,只有坚持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其他本质特征才有着落,如果丧失这一最本质特征的话,其他特征也就无法维持。
第二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明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新论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说过:“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4]P237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5]P824这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共性(普遍性)和中国特色(个性)的有机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符合人类发展普遍规律、符合现代化普遍规律的现代化。众所周知,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系统性的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我们党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问题,一贯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又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任务,这意味着我们党把国家治理现代化看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意味着我们党对全面现代化的理论认识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此后,党中央又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更加表明我们党深刻地把握了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我们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我们强调“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6]P118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我们强调建设现代廉洁政治,这也是符合世界政治发展普遍趋势的。因此,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推进来看,我们党已经把握了现代化的精髓要义,我们党推进现代化的思路没有偏离普遍的现代化道路。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决不是另搞一套,自己搞自己那一套,我们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现代化普遍规律。
我们再看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或个性。事实上,世界各国现代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也认真探索现代化普遍规律与当代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路径和方式,努力把现代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如下特征:一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P824
因此,从我们党对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来看,我们党能够正确处理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实践也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5]P825。正是因为我们党能够正确处理现代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我们才能够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也获得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认同。
第三个“明确”: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这个“明确”中,有两个比较新的提法,一个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另一个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过程民主充分体现在我国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国家治理实践中。与西方那种简单化的选举民主相对照,我国的全过程民主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全过程,不像西方国家的选民那样只在投票选举时有权利,而投票之后就被晾在一边。对于我国而言,全过程民主是真正管用的民主,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新命题。提出这个命题表明,我们党将更加扎实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这一本质特征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
第四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与这个“明确”有关的一个新提法非常值得关注。《决议》在第七部分即“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这个部分,号召全党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P103这个命题把“坚持系统观念”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前,表明党中央深刻地认识到,系统观念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中“坚持统筹推进”和“坚持协调推进”的重要理论支撑,因此必须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指导原则。众所周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系统观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系统观念”首次进入党的重要文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前加以强调,进一步提升了它在党治国理政全局中的位置。尽管《决议》没有把“坚持系统观念”放进“十个明确”的表述中,而是放在党中央的“号召”部分,但这个原则的理论空间很值得期待。
第五个“明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有两个方面,要讲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也就是说从“往哪改”的角度看,我们的改革是往“完善的、发达的社会主义”方向改,不是往其他什么方向改,更不是“全盘西化”,改成资本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改革的鲜明指向,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六个“明确”: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也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和工作重点。
第七个“明确”: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理念、重大决策都在这个“明确”中来阐述。前面已经提到,这个“明确”是新增加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只有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决策部署被纳入“十个明确”中,可见经济建设在五大建设中还是处于核心地位,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的地位没有改变。
第八个“明确”: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个“明确”既积淀着我们党对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使命的深刻认识,也凝结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队改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根本经验就是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要求对人民军队进行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并按照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
第九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明确”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认识。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7]P77。胸怀两个大局,就要求我们统筹两个大局,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作为我国外交的着眼点,把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实现我国外交目标的重要方略。
第十个“明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前面已经提到,这个“明确”是新增加的。当然,它的基本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有论述,只是不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中加以论述,而是在报告的第十三部分即有关从严治党的那个部分中加以论述。这次《决议》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有关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部署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之中,可见其在党中央治国理政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谈到跳出“历史周期率”课题,而以永远在路上的全面从严治党为主要手段的伟大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青春活力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法宝。
以上“十个明确”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这“十个明确”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新阐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除了上述“十个明确”所涵盖的核心内容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还有许多重要论述。《决议》在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十三个方面经验和成就时,还重点阐述了其中所包含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这些原创性理念和思想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1]P50这个论断阐明了对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决议》又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1]P50这两个论断阐明了对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
(二)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1]P53这段话阐明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同时《决议》也阐述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抓住关键少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1]P53-5等管党治党新理念新思想。
(三)经济建设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1]P58等一系列重大判断和原创性思想。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阐明了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阐述了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1]P62-3等一系列新思想。
(五)政治建设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阐明了“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1]P64等新思想和新部署。
(六)全面依法治国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1]P67阐明了党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根本途径的新认识。《决议》也阐述了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1]P67等新思想。
(七)文化建设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69阐明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的新认识。同时,《决议》也阐述了“党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P70等新思想。
(八)社会建设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P73,阐明了党对新时代社会建设努力方向的新认识。《决议》也阐述了“精准扶贫”“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1]P73等新理念新思想。
(九)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P77,阐明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
(十)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1]P80阐明了党对于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的新认识。《决议》也阐述了“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创新军事战略指导,调整优化军事战略布局,强化人民军队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战略功能”[1]P80等新思想。
(十一)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1]P83,阐明了党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根本途径的新认识。《决议》还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1]P84等新理念新思想。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1]P85,阐明了党中央关于坚持“一国两制”的新认识。《决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强调“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1]P87阐明了党中央推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新思路。
(十三)外交工作方面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决议》指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1]P88阐明了党中央对新时代外交目标和方略的新认识。《决议》还阐述了外交要“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1]P88等重要战略思想。
总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新的定位,对其核心内容作了新的概括,对其重要内容作了新的阐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可以说是《决议》的精髓要义。这些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不仅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而且有利于更加牢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必将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