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施肥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3-01-11许飞飞连蔚然秦慧敏
许飞飞,连蔚然,秦慧敏
(稷山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运城 043200)
种植玉米需要改善过去人工施肥以及小机器施肥的方式,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施肥设备,提高施肥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文章介绍了多种病虫害防治措施,全方位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1-2]。
1 玉米生长特性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喜温、喜光的农作物,在生长阶段需要相对较高的温度,属于短日照性农作物,在短日照条件下,白天光照8~10 h就可以开花结果。
玉米植株高大、需水量较高,在生长期间所需降水量为410~640 mm,如果过于干旱,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但是玉米自身拥有较强大的根须脉系,可以充分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即便在温度较高、气候较干燥时,也能通过茎秆和叶子吸收水分[3-4]。
2 施肥技术
2.1 施肥特点
玉米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影响玉米的生产因素较多,例如玉米种子的品种、适用肥料的选取、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模式等。施肥技术贯穿整个玉米生长过程,对玉米生长是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玉米对肥料的化学反应也较为强烈,所以应提前做好准备,合理施肥。研究表明,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施肥,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5]。
其一,影响玉米产量。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主要有穗数、穗粒数、粒重等综合因素,其中任何一项指标上涨,都会提高玉米产量。通过合理施肥,能使这3 项指标同步提升,就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6]。在施肥过程中,应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尤其是合理把控施肥量,才能提高玉米产量,施肥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玉米产量波动甚至下降。例如,在施肥过程中,如果氮肥的施用量过高,不仅起不到使玉米增产的作用,还有可能使穗粒数下降,进而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其二,影响玉米品质。现阶段,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食品的品质要求也随之增长。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玉米中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进而提高玉米质量。在施肥过程中,不同施肥技术也会导致玉米质量发生不同变化,例如,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使用钾肥,可以提升玉米质量,但也会引起玉米中淀粉含量相对减少的问题,所以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由肥料所带来的营养成分不均衡等现象,并通过合理调节肥料种类,使玉米营养含量均衡且稳步增长,保证玉米的品质[7]。
2.2 施肥技术
2.2.1 制订合理的施肥方案
玉米化肥有很多种类,应结合不同生长期使用不同程度和剂量的化肥。玉米播种期,玉米种子附近所施加的肥料称为种肥,可以直接满足玉米幼苗对营养的需求。
如果由于种肥不足或土地营养稀薄等造成肥力较低,种子的发育情况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要及时补充种肥,促进幼苗的茁壮生长。通常情况下,种肥会选择容易被幼苗所吸收的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都富含玉米幼苗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注意的是,施加的种肥必须与化肥相区别,种肥施加处应该在种子下方3~5 cm。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氮肥是十分重要的化肥,尤其是在底肥环节,一定要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结合土地肥力、蓄水能力以及玉米的生长情况,合理判断肥料的施用剂量,并精准把控施加时间,将氮肥的效果最大化,发挥化肥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
一般情况下,氮肥的合理施用量为120 kg/hm2左右,可以根据土地玉米产量的高低,适当调整氮肥使用量,上下浮动不超过2 kg。在连续高产的土壤和长期不施肥的田地极易缺锌,所以应注意锌元素的缺失情况并及时给予补充[8]。
2.2.2 施加有机肥
有机肥大多是由动物粪便加上一些农作物秸秆和杂草堆积在一起,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形成,肥料中富含有机物质。有机肥是我国目前多种肥料中最为理想的肥料,施加有机肥对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所富含的有机物质以及提高蓄水能力等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9]。
在肥料选择中,首先提倡的就是施加有机肥。一般情况下,施加有机肥的数量不能少于75 000 kg/hm2。施加有机肥的过程中也可以适量掺加磷肥,将磷肥混入有机肥中共同炼制;在使用前也可以掺入适量氮肥,补充有机肥中所缺失的营养物质,进而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2.3 一次性施肥技术
我国玉米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春玉米的产量相对高于夏玉米的产量,而春玉米对于肥料的需求也相对较大。
在我国东北地区,土壤多为黑土,土壤的肥力普遍高于黄海地区,所以在不同土壤施加肥料时所采取的剂量也不同。于是出现了一次性施肥技术,即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只施加一次肥,肥料施加与播种同时进行,应选取特殊肥料,保证肥料在玉米的生长幼期、中期、后期都能持续供应营养物质。
在幼苗阶段施肥尤为重要,要注意控制施肥量,既能有效节省肥料的施加剂量,也能节省人力,更有利于降低肥料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一次性玉米施肥技术还不成熟,对肥料的选择也有相对较为严格的要求,肥料以高氮复肥和混肥为主,在市场上的价格也相对较高[10]。
2.2.4 自动化施肥
过去,我国农业施肥方式以小型施肥为主,即人工施肥或小机器施肥,施肥技术落后,施肥效率低,只有少部分大型农场采取先进的自动化施肥机器设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对玉米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人工施肥和小机器施肥难以达到现阶段玉米种植水平所需。
我国需要积极引进并普及先进的自动化施肥设备,使施肥方式从人工施肥和小型机器施肥逐步转化为大机器智能化,提高自动化水平。玉米机械施肥就是在玉米的播种机上加入施肥的装置,可以在播种的同时施撒肥料,能有效提高玉米施肥效率。
3 病害防治
病虫害对于玉米高产、高质有相当大的影响,要抑制病虫害的产生和扩散,这是玉米作物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11]。
3.1 常见病及发病期
在玉米种植发育过程中,大斑病相对常见且危害严重,大斑病也被称为枯叶病,在我国南北方地区都普遍发生,病变特点主要为玉米叶上形成青色叶斑并逐渐发展成大小为5~10 cm 的斑块,严重情况下会直接从玉米的叶子传播到玉米穗中,影响玉米产量。在发病期间,严重情况下可能使玉米减产20%~30%。如果防治不及时或玉米产生抗病性,会导致病情加重,可能使玉米减产50%。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从幼苗期直至生长后期都有可能发生大斑病,尤其是在成熟阶段更为严重,其发病主要是由植株的下方叶片首先产生病变,自下而上逐渐蔓延扩展,对玉米产量有相当大的影响。
玉米丝黑穗病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为害程度较重的玉米病害。发病时产生的病菌会破坏玉米果穗,直接影响玉米生长。玉米丝黑穗病在我国东北、华北等玉米产区都有发生,2002 年我国东北部地区春玉米的发病率高达14%~70%,发病面积超过100 万hm2,使当年玉米产量损失约为96 亿kg,后果相当严重[12-13]。
3.2 防治方式
在玉米播种前选择高质量的土地,选择高产且抗病的玉米种子,在播种前及时施加种肥,例如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有效提高叶片的抵抗力,并且抑制农田间和自然环境中所携带的病菌活力,防止玉米叶片受到侵染。
如果预防不及时或者没有效果,玉米幼苗受到大斑病的侵害时,可以在病害早期阶段喷洒50%硫代磷酸甲酯600 倍液及40%克瘟散乳油900 倍液等,使用频率为每15 d 喷洒1 次,在喷洒过程中要均匀喷洒药物,避免叶片接触不到药物或有些叶片过度治疗,可以有效抑制大斑病扩散和对幼苗的侵害,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14]。
4 虫害防治
4.1 产虫规律
玉米的植株高大,根茎和叶脉所含的水分也相对较多,植株茎秆中含有较多糖分,是害虫非常喜欢的食物。因此,植物的茎杆会经常受到害虫的侵害,导致玉米是一种害虫经常侵害的农作物。
玉米的种植区域特点多为成片种植和连年种植,此种方式的优点是能保存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为植株提供营养,缺点是为害虫提供了生存条件。因此,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有许多常见的害虫,如玉米螟、蚜虫和红蜘蛛等。
4.2 预防及治疗措施
4.2.1 农业防治
玉米在种植过程中,有可能因种植技术而引起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应采取严格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在种植过程中,从根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方式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产生,进而使玉米健康生长。例如,每年在丰收之后,将玉米秸秆妥善处理,及时消灭越冬害虫,这样可以保证在玉米种子种入土壤前,土壤中没有害虫残存[15]。
在选取种子的过程中,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强的品种,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入侵,做好土壤和选种准备工作。相关农业部门可以将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及时公布给广大农民,使农民对于病虫害的生长规律和发病期有所了解。并对农民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对于病虫害的认知,掌握合理的防治手段,提高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避免因操作方式不科学而引起的损害土壤和粮食减产等,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16]。
4.2.2 物理防治
物理预防是对玉米害虫的相关生活习性和生理弱点进行直接控制。目前,我国最常用的物理预防和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光线驱虫,也就是利用害虫喜光的生理特点,在夜晚将通风灯和诱虫器放置在玉米植株上,吸引害虫到达指定位置,从而进行精准去除和定向灭杀。这是我国物理防治手段最常用的方式和方法,虽然效果良好,但是操作相对复杂。例如,昆虫的捕诱器摆放和定位放置都相对困难且成本较高,所以精准、定向灭杀害虫,更多情况下可能仅限于理想状态下和个别情况。由于难以控制捕诱器的摆放位置,所以这种操作方式仅适用在小范围内防治玉米害虫,在技术上还有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物理防治手段不仅可以保护玉米植物和相关农作物,也对周围的土壤和空气环境没有损害。针对成本相对较高和摆放困难等问题,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方式与物理治疗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17]。
4.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原理和物理防治的原理方式类似,这两种防治方式通过利用害虫的生理弱点和日常生活习性,有针对性地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以达到防治效果。生物预防会保护玉米农作物的幼苗和茎秆的生长环境,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虫害防治技术。
在玉米螟的生长过程中,从始发到高峰期再到盛末时期,可以释放赤眼蜂抵御玉米螟虫卵的产生,从而减少玉米螟虫对于玉米植株的伤害。但是,应注意投放赤眼蜂的数量,否则由于人为引进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所以要严格合理控制投放数量。
4.2.4 药物防治
目前,化学药物手段虫害防治是我国玉米种植中最常用的方式。在虫害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选取适合的农药品种,应尽可能地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喷施农药的时间也要注意,应明确分析农药的最佳使用时机和最佳使用剂量,避免同时施加相同种类或相似药效的农药,否则会伤害玉米植株。在各种药物搭配使用的过程中,应确保不会因发生副作用而产生其他的病虫害,精准把握药物搭配和药效搭配,使药效发挥最佳效果,达到治标治本的目标,提高防治效果,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在玉米施肥技术上,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多引进相关大机器自动化设备进行施肥。同时,积极探讨玉米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玉米施肥技术和解决玉米病虫害的治疗方式,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