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视频新闻制作的思考
2023-01-11金少凌
金少凌
短视频一般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进行传播,时长大都在1~5分钟内。像抖音、快手等都是短视频的主要发布平台。因其时长短,兴趣点多,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接地气,贴近大众生活,且成本低,制作过程简单,有创意,比图片和文字更立体,易让人有代入感,更加符合当代快餐式的沉浸式体验,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创作者和受众的欢迎和喜爱。
短视频不仅为网民所喜爱,也是各主流媒体高度重视、悉心打造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但不同于民间作者在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即兴式、碎片化,以娱乐、逗趣、猎奇为主的万花筒式作品,主流媒体更多的还是要肩负使命,做好“新闻”这一主题。那么,如何让自己制作的短视频新闻能够直击人心,提高受众的黏性,增强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则需要大开脑筋,深挖智慧。为此,开封网通过短视频新闻栏目《开报小新在现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意、悬念与以变应变
作为媒体来说,短视频就是资讯生产,资讯生产的首要任务是讲故事。既然是讲故事,就需要有一条关键的主线,然后围绕着这个主线,层层展开,逐步深入,最终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你所创造的故事的进展,完成对故事主题的表达。至于这个故事是否好看,能不能吸引受众看下去,一方面决定于你的新闻敏感、选材眼光,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你有否具有驾轻就熟,利用铺陈、倒叙、制造悬念等不同的新闻技巧与手段能力。除此而外,还要有好的镜头表达。
以《开报小新带你打卡开封盲盒》这个短视频新闻为例,我们事先在进行拍摄时就提前谋划如何拍,通过设置出镜记者寻找盲盒、找到盲盒、拿到盲盒与拆开盲盒的剧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故事主线。但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另外有一家媒体抢先一步,把这个内容进行了拍摄,一下子打乱了我们的拍摄计划,也突然间没有了更好的创意。怎么办?拍还是不拍?最后决定继续拍。但是,没想到的是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又给了我们当头一棒——盲盒被搬走了,并且不知去向!当时进行采访的两名记者非常失落。冷静过后,她们第一反应先是联系主管部门,问清楚盲盒的去向后,我们知道这个新闻可以做了。那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重新进行了构思和创意,可以做一个带有悬念的作品。盲盒丢了,去哪了?开报小新带你找盲盒?这样,两位记者的镜头设计就来了,她们就地架构剧情,把之前记者找不到盲盒的镜头重新拍摄了一次,同时在原先盲盒放置的地方开封高铁站拍摄了一个开报小新跳跃的镜头,又回到单位门口补拍了跳跃的镜头,就好像从单位一跳瞬间到达高铁站,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视频拍摄发布后,受众的反响非常好。
二、情感、现场、灵感与“借题发挥”
有情感的作品才能够打动受众。而情感不单是指记者本身要富有爱心、同情心,更重要的是要以平视的角度,通过自己的真诚、善良甚至行动,让被采访人感受到,从而在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高度信任,然后才有可能让被采访者愿意将自己心底的真实想法讲出来,这是非常关键的。
2021年年初,开封突然降温,不少群众向我们反映,自家水管爆裂,无法用水。打供水公司的电话,他们虽然派出了人,但维修的进度很慢,使大家很不满意,牢骚极大。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决定派人深入现场,进行了解。经了解,不是管道维修工不给力,而是因为天气突然降温,导致爆裂的水管过多,管道维修工人手少,一时忙不过来而造成的。事实上,参加维修的工人师傅不仅无人怠工,而且非常辛苦,一直在加班加点地干。有的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于是,我们决定做一期特别节目,让记者跟随着管道维修师傅们进行实地拍摄,通过镜头把实际情况告诉大家。
于是,在极寒的天气里,记者坐着维修工人的车,和他们一起深入开封的大街小巷,体验管道维修的艰难。在采访时,记者既是新闻人,又是他们的好帮手,一边注意完成自己的工作,一边在余暇时帮助他们打下手。通过一天的跟拍,我们根据采访素材,一气呵成地制作推出《辛苦了,供水管道维修工》短视频,把一个原本要做成批评的新闻做成了一个正面报道。视频播出后,收到了极好的效果。那些原先满腹牢骚、愤而向媒体“投诉”的群众不但再无怨言,反而变成了更多的理解和称赞,整个来了个180度的大反转。
三、细节,文案,剪辑技巧和背景音乐
短视频是一门综合艺术,有了好的采访素材,它的文案、镜头运用以及后期的剪辑、背景音乐等也至关重要。因为再好的采访与情感,如果在剪辑时不知运用技巧,以流水账式的镜头表达与组接,那么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是剪辑也讲究灵感,如果灵感未到,不妨暂时搁置,不要勉力而为。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等到灵感来临时,往往会水到渠成,一气呵成。用最精当的文字表达出最动人的情感。
2021年春节前夕,因疫情的原因,政府号召外地人留开封过年,我们做了4期《他们今年 留汴过年》系列作品,每个作品都是选择最吸引人的点,单独抽出来10秒至30秒放在开头,一上来就抓住观众。我们曾采访一名基层干部为了防疫工作留汴过年。刚开始拍摄的时候找不到感觉,后来我们的记者就和被采访人聊天,想到让这个干部给远在外省的父母写一封家书。写着写着,这个基层干部的情感来了。我们记者将镜头对准这个干部的信纸,拍摄那些感人的话语。就这样,这位基层干部负重前行的脚步特写、写信的特写、胸前的党徽、聊天时红着的双眼,我们把这些镜头组接到了一起作为片头,视频的力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四、亲和力,挖掘记者潜质,用接地气的形式进行表达
《开报小新在现场》这个短视频新闻栏目目前由两个90后的年轻记者负责,是个小团队,他们脑子灵活,有激情,手头快,目前二人已经合作拍摄了不少爆款作品。这些短视频,绝大部分都是他们用手机进行拍摄的。目前手机的像素非常高,而且剪辑起来也非常方便,不需要将采访的视频素材拷贝到电脑上,再进行剪辑,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突发新闻,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剪辑。
我们出镜的记者在采访时,在着装上比较接地气,非常有亲和力,容易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另外,记者在采访中注重接地气,用老百姓的视角进行讲述。让老百姓看明白,让他们置身其中,信任记者,并且愿意跟着记者的镜头与讲述,接着看下去。比如我们做的“新冠疫苗到底咋打?”“室外智能健身到底如何使用?”“智能公厕到底都多智能”,诸如此类的新闻,就非常接地气,最大限度地缩短受众与记者的距离。
五、结语
作为报业集团的新媒体,与有着丰富拍摄经验和大量视频拍摄人才的广电来比,视频专题片比不上。但对于短视频来说,则是可以深耕的一个领域。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整顿互联网领域,对于大多数自媒体来说,他们拍摄的短视频更多涉足的是生活领域,多表现在吃、玩、旅游等。对于新闻来说仍然是主流媒体的阵地,我们要用好、用活短视频新闻这个利器,加大各方面的投入,适应受众的阅读习惯,通过短视频新闻提高影响力和传播力,占领舆论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