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内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3-01-11张俊清吴振霞薛逸凡王煜萱崔智博张奋祥赵宏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内科教学法科学

张俊清 吴振霞 薛逸凡 王煜萱 崔智博 张奋祥 赵宏霞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门诊,内蒙古 包头 014010;3.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中医专业,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4.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中医临床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5.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中医系,内蒙古 包头 014000)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和生理学为指导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诊断、中药、方剂、经典等多学科的高度有机结合。它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学科地位,既是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又是重要的临床学科,同时还是学生学习好各门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因此,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搭建好学生的中医内科学知识结构与框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历来是中医内科教学与学科建设的重点课题。

中医内科学传统教育模式都是偏重于对知识的学习、理解、积累与掌握,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尤其是理论与临床的脱节是中医内科教学中的痼疾。中医内科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临床医生,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能够将其与前期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采用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中医辨证能力,是中医内科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中医内科教学亟需改革,本文拟从以下4 方面探讨中医内科的教学改革。

1 中医内科教学主体需回归学生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填鸭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失去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具体包括3 个方面的内容:(1)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本位,是第一位的,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能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需求而决定,随着这种成长规律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必须不断满足和适应学生成长的规律和需求,达到教与学的统一。(2)教育的根本性质是服务性的,教育的发展就是服务功能的有效实现。因此,无论是教育的硬件或软件的建设,一切都是为了学生。(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的健全和完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当成为教育研究的中心课题[1]。在教育领域,教师应明确“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的3 个维度:学生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怎样使用恰当的方法活动资源教学生;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中医内科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就是要根据中医内科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等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素质、能力、情感等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2 丰富教学方法

近年来,中医内科学逐渐呈现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数是单一的理论教学,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学习的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只是简单的应付考试,在临床实践中无所适从,与临床实践脱节等问题,成为限制中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多种教学方法的引入,联合应用,成为中医课堂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PBL 教学法 PBL 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注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PBL 教学法在活跃课堂气氛、拓宽知识面、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其能够增加专业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增强总体的教学效果。中医内科学PBL教学在问题设计上可将中西医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信息资源,在掌握中、西医学不同理论特点和临床思维基础上,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结合,功能辨证与形态辨病相结合。

2.2 CBL 教学法 CBL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2],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具体病例时,学会如何收集、了解病例资料,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病情中准确地分析、归纳、鉴别、判断,从而抓住主要问题,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与LBL 教学法相比,CBL 教学方法是让教师和学生合作,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及解决问题,属于解决问题式的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引入,结合传统的授课方法,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增强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临床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3 重视经典的学习

中医内科学是前期各门中医学内容对内科病证的总结和归类,不仅涉及中医基础、诊断、中药、方剂等,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各门经典著作都有密切关系,而且扎实的中医经典理论知识,有助于掌握内科学的内容,对毕业后继续深造和提高临床水平也有着重要作用[3]。在中医传统教育中,“读经典、做临床”是主要做法,而且是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水平的有效方法。历代名医均对中医经典理论很精通,在此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提出新的观念,故加强学生的中医经典教学对之后的医学实践有重要意义。中医经典理论的掌握除前期的基础课外,在内科学的教学中也要加强,结合病证讲解,在教学工作中,从3 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讲解病证溯源中,了解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论述与理解,了解疾病的前世今生。(2)对于辨证中的证法方药,详细讲解,强调学生重点背诵,理解古人的用药布局。(3)讲解古人对方药的运用,尤其方药的煎服,伤寒诸方非常重视药物的煎煮,在治法中方药都有详细的煎煮方法,从药物的先后顺序、煎药的用水、剂量的多少等多有明确规定,这正是《伤寒论》千年不衰的魅力所在,但后世却大多忽视了,只用简单的煎服代替。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医内科学内容丰富,学贯中西,涵盖古今,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有限,需要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学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4.1 勇于怀疑教材 目前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法,是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但临床实习中靠着教材看病,效果堪忧。学生开始怀疑,动摇了对中医的信念,背离学习中医的初衷。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学会有效的自学方法,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提出疑问,能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不要迷信权威,养成一种读书的批判精神,会终身受益。诸如辨证分型的方剂是为了更好地教学,不是说某一型固定某一方,而是要根据临床辨证灵活运用。胁痛,瘀血阻络,教材采用膈下逐瘀汤,但由于外伤导致的胁痛往往复元活血汤的效果会更好。

4.2 善于联系记忆 中医内科学是很多课程的综合,涉及医史文献、中医基础、中药、方剂、诊断、经络、针灸等。因此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横向与纵向联系,在学习中医内科的同时,可以借助中医内科学为主轴,对基础课进行温固复习。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上手段多样、形式丰富,而中医内科学由于时间所限,课堂上主要讲授辨证论治的内容。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名家医案学习、文献查阅、扩展治疗方法,进行学习实践。

4.3 亲身尝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医药来自临床生活,是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的总结。中医内科学讲授病种多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要鼓励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让学生在疗效中体会中医的魅力,从而让学生产生中医自豪感,坚定投身中医的信念,成为中医培养的后备力量。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对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学上,应该将学习的主体回归学生,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加强经典的学习,培养课后自学能力,通过自身实践,体会中医疗效,培养学生的中医自豪感,坚定其中医信念,为中医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内科教学法科学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