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中医药院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研究*

2023-01-11王冰瑶何永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创中医药院校

刘 睿 谢 伟 王冰瑶 李 正 何永志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天津 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临床中药学教研室,天津 301617)

2019 年12 月下旬,不明原因所致的肺炎以极快速度在我国境内蔓延。高福团队鉴定出该肺炎的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1],2020 年2 月11 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 CTV)宣布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SARS-CoV-2)。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人传人的特点[2],并且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截至2020 年10 月24 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四千万,该病对世界公共卫生和经济产生重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竭尽全力进行医治及预防工作。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中医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我国的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治愈病例占比已超过70%[3]。此外,我国向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派出中医医生开展中医救治,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医药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大放异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疫情背景下,传统中医药行业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于具有创新及创业能力的中医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当前中医药院校应抓住此次机遇,借助“疫情”背景下中医药的迅猛发展势头,推进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中医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国外很早便提及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1947 年哈佛大学将“新创企业管理”纳入教学意味着创业教育的正式登场。对比西方国家,我国双创教育起步较晚,1989 年发表的《创业教育简论》是第一篇关于创业教育的文章[4],之后的几十年里,我国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蓬勃发展。张育广等[5]对高校创业现状及模式的研究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走向成熟。近些年我国陆续出台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同时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也日益增多。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日渐注重。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相较于国外高校,我国中医药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仍然有所欠缺,总体可以归结为以下4 个方面:

1.1 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在教育中存在独有的历史性和传承性[6],理论知识学习占据主要地位,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以致没有富余的时间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中医药学课程体系自带的系统、复杂特性也使得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易养成严肃、刻板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也束缚了中医药院校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此外,部分师生思想传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创新创业活动就是个别优秀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参加竞赛获奖。这种教育理念致使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动性较低,将创新创业当作课外活动,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

1.2 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丰富。由于环境背景及发展限制,大多数中医药院校还没有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各大院校的课程教学模式基本上也只是将创业与创新课程设置为专业或公共选修课。高校才刚刚尝试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校园活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没有从整体上形成合力,所制订的相关教育体系也有待完善。

1.3 师资力量亟待提高 要培养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师资队伍是关键。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主要倾向学生而忽略了教师,致使教师在参与比赛与引导学生方面积极性较低,但创新创业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很大部分在于教师的科学引导。应教育部要求,多数中医药院校已成立双创教研室,同时设置双创课程。然而大部分院校的教研室只是纸面上的成立,授课教师也为其他教师兼职。这些教师并不专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最多只参加过相关培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教导学生时也会较为吃力。

1.4 双创实践环境有待改善 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因管理者职责不明确,存在“踢皮球”现象,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出了问题也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积极性下降,不愿再参与双创实践。除此之外,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创业活动多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相关,如养生保健、中药护肤类的健康产业占比会较大,此类项目运营需要较大客流量。然而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安全,学校的人流量较低,因此创新创业实践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2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发展对策

作为一门涉及面极广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全国性的系统工作。这一系统性的教育,它无法由某个大学或任何部门独立完成。针对当前中医药院校所面临的创新创业教育困难,亟待政府部门在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之间开设一条通路,推进企业和在校生之间的合作共赢,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链条化系统。面对当前疫情背景下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机制共同努力,促进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上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改革:

2.1 政府层面构建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进入21 世纪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因而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张伯礼院士中西医结合救治与创新中药宣肺败毒颗粒研制的成功更是说明了创新思维在中医药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政府方面应该强烈重视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可以通过颁布政策,制定相关法律,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确保创新创业活动有序进行及发展。另一方面,资金短缺是创新创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基金,给予学生创新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除去后顾之虑。

2.2 学校层面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中医药院校需要创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学校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系列支持和保障。高校首先应由多部门协作,组建一支独立的队伍,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工作进度和责任落实,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给予相关实践活动的资金支持。人员、资金落实后,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协调课程、竞赛、实践三者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中成长,在竞赛中进步,最后融入实践中去。学校在建设创新创业中心时,应根据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点进行区域划分。中医药专业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创新创业中需要教学、实验、展示等过程,因此在打造创新创业中心时应包括教学区、试验区、孵化区、展示区等,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除此之外,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师资力量是否强大是学生能否得到良好教育的关键[7]。教师需要转变传统“填鸭式教育”的思维,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思维交流,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散思维。中医药院校教师还可以融入专业特色,除了进行常规创新创业教学培训外,鼓励学生融合自己所学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特色专业,突出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的优势。

2.3 企业层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结合 高校学生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但学生创新成果难以走出校园、不易对接企业需求,这是目前很多学生不敢投入全力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很多学生在自己努力下获得的创新成果,在取得相应奖项证书后就没有了后续,很难走出校园转化为生产力,即使这一成果具备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这些都说明,在校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时间、经历、金钱有限,很难在自身努力下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企业可以为具备科研成果的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市场分析、风险评估以及财务规划等,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一道保障。除此之外,企业家还可走进课堂,从学科发展、社会需求等角度开展讲座,同时建立良好的长效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积累经验。

3 结语

当前疫情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中医药行业,中医药院校更应抓住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结合自身特色,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素质过硬的中医药人才,助力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猜你喜欢

双创中医药院校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