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审视与实现路径

2023-01-11刘海洋

浙江体育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旅游体育文化

刘海洋

(宁波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21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文件法规陆续发布实施,从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对乡村振兴的内涵作出顶层设计。在乡村振兴推进的过程中,乡村体育的振兴不仅是赋能乡村振兴的手段,更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与内涵。同时,乡村体育也是建设体育强国和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提升乡村体育的发展质量,拓展体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通过乡村体育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产业融合、精神富裕、生态发展、文化传承、治理有效等多维度创新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振兴蓝图的加速实现[1]。

1 “体育+”的内涵定位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持续关注也使得乡村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实践证明乡村体育正在逐渐融进乡村振兴战略。“体育+”模式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全国各地根据区域特色优势已经建成体育强县、体育强村、体育休闲小镇等众多集乡村特点与体育元素相结合乡村体育示范区,乡村体育的基础正在不断增强,农民健身积极性得到充分引导,健康理念深入民心,乡村地区与体育元素相关的产业不断兴起,乡村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文明、生态发展、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现实中乡村体育的发展为乡村体育振兴提供了新视角,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利用好农村丰富的生态和人文优势,乡村体育在乡村振兴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1.1 体育+产业

是指乡村相关产业的扶植和培育以体育元素为关键要素,以营利性为目的,将乡村特色地域资源变现为资产,同时融合乡村地域文化,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体育+产业”的形式,准确地提供乡村居民缺失的体育服务和产品,缓解乡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与村民体育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通过乡村“体育+产业”的开发布局,促进体育资源向乡村地区的转移,统筹城乡体育消费的升级,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另外,乡村体育服务和产品的丰富也必然推动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国策在乡村地区的逐步落地。

1.2 体育+文化

乡村文化是人类与自然持久相处中经由代际流传而积淀的文化特殊体[2]。“体育+文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地域空间,将各类体育实践活动(现代体育、民俗传统体育)与乡村地域物质、制度和精神相互融合为共同体的一种形式。体育活动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导功能,起到促进形成良好的民俗民风的社会功能,为乡村文明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村民个人而言,体育能提升个体身体以及精神富裕,使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乡村居民树立积极的精神文化生活意识。同时,各类体育活动可以鼓励村民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增进个体之间联系,厚植乡音乡情,从而促进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有效。

1.3 体育+公共服务

与城市相比,经济基础落后的乡村地区体育公共服务是十分匮乏的,这也是制约乡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导向,乡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乡村体育公共服务投资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基础条件,进而加速体育与乡村产业的融合以及促进乡村生态治理的发展,为乡村居住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乡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对乡村道德素养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在改变乡村居民精神面貌方面有很大帮助,对于加快法制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均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1.4 体育+生态旅游

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推进,乡村以其特有的生态和人文优势,成为旅游市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体育生态旅游参观和健身康养是近年来体育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的典范。“体育+生态旅游”在关注农村生态保护前提下提升乡村发展质量,有利于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乡村体育旅游能够丰富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提供创业和就业的工作岗位,转变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开发乡村体育生态旅游能够促进乡村相关配套设施和产业的发展,如住宿餐饮、交通信息、体育设施等各方面的发展,带动乡村产业的结构升级以及转型优化,创新乡村经济的新业态发展,吸引各类生产要素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之中。

1.5 体育+特色小镇

依托区域资源,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活动支撑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投资,或者私营资本进入,或者公私合营的模式,以体育元素为特色的示范区域。近年来各类体育特色小镇、体育强村(镇)、生态体育公园等模式成为当前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最典型的案例。以体育元素助力乡村特色示范区域的建设,是体育元素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整体融入乡村建设,给乡村增添了具有体育特色的长远发展活力。在这类特色体育区域开发建设过程中,乡村独特的地域风格和历史人文特征能够得到整体保留和开发,容易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促使体育元素与其他产业尽可能地延伸与发展。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确定区域内重点产业发展,同时,在政府以及政策的支持下,配合资本的大量投入,能够拓宽以体育元素为特色的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培养一系列竞争力较高的特色品牌,如,体育服装器材生产研发、体育创意商品开发、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教育培训等,使乡村地域文化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的演变。

2 “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价值审视

2.1 提高乡村居民健康水平

乡村劳作不等于运动锻炼,树立乡村居民的正确的体育思想观念是乡村体育发展的前提。农业生产的特点本身就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虽然随着乡村劳作方式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大规模应用,但是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体力劳动不可能完全消除。身体劳动和体育运动都是通过身体运动的形式来展现,这就让许多乡村居民长期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即自己在劳作的过程中从事体力劳动,也就是锻炼了身体,从认识上已经将农业生产劳动形式同体育锻炼活动等同起来[3]。研究表明,体力劳动虽然是通过身体的做功,具有一定的身体锻炼属性,但是相对于体育运动对人体身心均衡的锻炼价值,两者不能够划为等号,因此乡村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可谓是少之又少。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也越来越科学化,随之对身体健康和精神富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前,一些富裕地区的乡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项目红红火火的开展,趣味性结合竞技性,现代体育项目与特色的民俗运动项目相结合,不断丰富着村民的业余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村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切实得到提升。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如健身指导、健康讲座、村民体质监测等服务逐步引入,村民科学健身理念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乡村生活方式得到发展。体育运动让小小的农村“动起来”“活起来”,让体育运动、健康休闲成为新时代村民农闲之余的新选择、新时尚[4]。

2.2 孕育乡村新的产业契机

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依据乡村自然和人文禀赋,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乡村的产业链有机融合,最大限度释放出乡村产业发展效益,夯实乡村“生活富裕”的基石。现阶段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初级表现形式是向乡村援助体育发展资金、铺设设施器材等,是最基础的“体育+设施”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要逐步深入开发如“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发展模式,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的维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和特色小镇[5]。全方位推动乡村体育同当地文化特色、自然环境优势相融合,培养孕育符合未来体育发展趋势的乡村体育营销模式。当前以体育元素为特色的示范区域的快速发展突显了乡村体育文化的产业价值功能,有利于发挥乡村环境优势,有效融合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优势,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体育消费快速增长。同时,满足乡村居民健身需求,培育和传承优秀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如,浙江宁海县提出全域运动的口号,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依托运动休闲小镇的打造,越野、马术、滑雪、登山、徒步等运动项目的开展,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活动,引来大量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旅游人口,带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民宿及农产品销售等,直接惠及一方百姓。并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当地的户外用品制造企业形成了集聚效应,深甽镇的一条登山杖销售占到全球市场的60%~70%和全国市场的80%份额以上,直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3 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富裕

创建乡村精神文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从文化的价值视角来看,文化是乡风文明的依托,也是乡风文明的内核与精髓,纵观乡村发展历程,文化建设滞后已经成为新时代新村振兴过程中重要制约因素。体育文化作为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培育乡村体育文化的生长,可以在乡村内部产生出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凝聚乡村精神的社会功能,引导和滋养村民的精神健康发展。一方面,体育活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的目标,在参与的过程中需要参与者具有团结协作意识,一同克服困难的顽强拼搏精神以及遵守活动规则的执行意识,这些都是体育文化所展现出来的教育价值[1]。另一方面,体育文化展现出强大的榜样力量。我国体育健儿刻苦训练,在国内外赛场上顽强拼搏、争金夺银,这种“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正是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所需要的动力支撑,不断凝聚起乡村居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辐射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乡村精神富裕的目标追求,应将乡村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实现途径,通过营造体育发展氛围,传播体育精神,将当代体育文化与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相融合,筑牢乡村文化根基,形成当代的乡村价值认同。体育文化的传播,要重点将乡村传统体育项目这些异质性文化资源进行传承保护,将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遗产,通过形塑根植于乡土社会场域的体育文化来激发乡村居民对本土原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赋予乡村振兴强大的精神动力[1]。

2.4 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近年来,无论是以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运动休闲主题公园、生态体育小镇、体育品牌赛事等体育元素为依托的旅游线路正在成为旅游业新的亮点。以体育元素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产业内涵,也为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更多转型升级提的新选择。乡村体育旅游以融合田园风光,尊重乡村生态,依托乡村自然禀赋,融合民俗民风,打造出一种迥然有别于城市的体育生活方式,让乡村体育元素文化魅力彰显,为旅客带来更加丰富的乡村游体验感。如,贵州省黔西南,在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基础上,紧紧围绕“体育+旅游”,通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并积极申报创建培育各类示范项目,提升体育旅游的吸引力。在徒步、攀岩、越野跑、野钓、汽车拉力等项户外运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喜爱体育旅游的游客者走进黔西南[6]。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以开发体育元素的深层文化为核心要点,结合乡村地域资源和乡情的独特性,以体育元素为特点,体育消费与乡村文化相结合,形成乡村体育资源全域化整合,乡村文化为更高体验的多元化增值。结合乡村现代文明的发展,增强民俗体育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升级,在旅游体验中感受乡村体育的时代魅力。如将体育元素融入到民俗传统之中,舞龙舞狮、高跷、武术、登高等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开发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参与性强的体育休闲产品,为游客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乡村体验。乡村体育旅游的开发将会给乡村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新的增长点。

2.5 助力乡村现代化治理

增强乡村的活力,构建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7]。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体育设施和综合性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逐步向乡村倾斜。打造特色体育乡镇,建设传统体育村寨,创建传统体育赛事,乡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多足,这也为乡村治理中体育元素的嵌入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乡村社会的治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乡村体育文化元素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诸如凝聚乡情、振奋乡村精神、巩固乡村传统文化、维护乡村秩序等。随着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乡村地区的推进,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日益加强,乡村的体育元素已成为日常新风尚,晚饭后村头广场上的各种形式的广场舞、篮球场上的趣味赛、花式毽球、简易羽毛球等运动形式展现了生动和谐的乡村风尚,邻里之间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当前在一些传统的乡村节会活动中,传统的乡村体育文化仍保留着完整的文化形态,如舞龙舞狮、高跷、武术等这些体育元素融入到热闹的节日庆典和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中,同时,通过现代体育项目的融入传播和竞赛活动的组织,构建起乡村社会共同的业余空间、精神空间、文化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传递政府治理乡村的意图,逐渐形成乡村自治状态下所需要的规则和规范,有助于形成政府治理和乡村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格局。乡村体育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提供活跃的内生动力[8]。

3 “美丽乡村健身行”典型案例分析

2020年,疫情没能阻挡宁波群众体育的蓬勃态势。宁波全民健身季的开展为疫情下经济社会带来了活力,“美丽乡村健身行”作为全民健身季的重要活动,凸显了“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价值。“美丽乡村健身行”系列活动依托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乡村户外广阔的林地、山河为特色,通过设置马拉松山地跑、越野登高、户外定向等运动项目,融合乡村民俗项目和乡村人文特色,先后在宁波市6区分别举行6站系列活动,在疫情期间很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和乡村居民摆脱疫情困扰、接触乡村自然、调节压抑心态的渴求,同时也展现了宁波市民克服疫情的坚强决心与乐观的精神。

“美丽乡村健身行”系列活动体现了“体育+”的重要价值。通过体育活动的举办,让受到疫情影响的乡村旅游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举办地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匪浅。尽管因为疫情防控各站活动规模有所控制,但通过广播电视、各类现代化宣传媒体,再加之疫情期间人们的活动匮乏,每一站都产生了超出预期的影响力。为了提升活动的规模和宣传度,活动采取现场限额组织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每一次活动都会吸引10万+的参与度。随着疫情的减弱,防控政策的放松,通过对各站乡村干部的回访,在活动举办后,乡村的知名度明显的提升,去乡村休闲旅游、户外爬山的人数明显增加。弥补了疫情期间对乡村旅游带来的限制和影响,乡村的人气止跌回暖,而且越来越旺,农家乐爆满,民宿一房难求。“美丽乡村健身行”系列活动的举办,直接拉动了餐饮住宿、乡间特产的消费,活动期间主办方、承办方精心准备,组织各类乡村企业经营者举办展销,进行乡村特色产品的宣传,充分展现了体育活动的承载力和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的活力。例如其中一站在海曙集士港深溪村,村民摊主喜出望外,发出了“没想到”“货准备的太少了,不够卖”的感慨。乡村的土特产如土鸡、鸡蛋、糕点、菜籽油、有机蔬菜等农副产品均被抢购一空,由于备货不足,有的还现场进行了预定,活动结束后以快递的形式送货到家。

“美丽乡村健身行”的系列活动的举办,也让体育行政部门更加明确了乡村群众体育发展的方向以及“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体育需要创新发展,乡村体育更需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针对乡村的特点制定体育赛事活动的策划,改变过去那种“为比赛而比赛”的观念,淡化竞技的色彩,体现参与性、融合性,注重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将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育+生态旅游的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切实做好“体育+”这篇重要文章[9]。

4 “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4.1 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体育发展

现阶段乡村体育的发展首先是要实现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功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改变。政府单一主体投入乡村体育发展的模式给政府带来了人财物上的巨大压力,如何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多元主体相结合的乡村体育发展模式是当前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各类型的资源参与到乡村体育的发展建设之中。首先,要根据乡村的资源禀赋和地域风俗,构建区域性的乡村体育发展规划。政府出台政策,构建起多层次、多要素和多主体的整体发展布局,以土地、税收、经营权等激励政策调动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另外,政府各行政部门要打破管理业务之间的壁垒,重视乡村体育发展对乡村振兴重要意义,敢于打破阻碍乡村体育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掣肘,成立助推乡村体育发展的联合部门,形成共同参与乡村体育发展的新局面。其次,政府要形成“放管服”的职能转变,自主转变体育发展管理方式,由大包大揽转向主导作用,给社会力量的介入腾出空间,积极引导有关体育企业及体育社会组织共同发展乡村体育。同时平衡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起稳定的多元主体共同建设乡村体育发展的组织机构。最后,乡村体育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乡村居民,通过各种途径带动起乡村居民主动参与体育发展的热情。如定期开展面向村民的运动指导与培训,组织和帮助村民开展体育活动,传达科学健身的知识,增强村民健身健康的意识和水平。加强对乡村的体育骨干的培养,形成服务乡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挥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逐步提升广大村民对乡村体育发展的需求意识。通过多层面、多方位的主体参与,不断推动乡村体育的向前发展。

4.2 打通城乡体育发展壁垒是关键

城乡体育融合发展,不仅是对城乡体育发展均等化与公平性的要求,更是促进乡村体育振兴的关键手段。首先,政府部门要将更多的公共体育资源要素向乡村地区倾斜,结合脱贫攻坚过程中“体育扶贫”,继续把现代的体育发展理念、产业资源、体育文化等新动能持续不断地注入到乡村体育的振兴之中。加大对乡村体育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提高乡村地区体育经费预算,并多渠道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不断提升乡村地区体育发展经费保障能力。在体育场地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乡结合的需求,选址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农村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设计和建设符合乡村地区和乡村居民自身特点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不断提升乡村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探索有条件的体育企业和相关产业向乡村地区转移,这样既可以节省发展成本,又有利于乡村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为村民就业和增收起到作用。同时,要重视乡村地区体育信息和健身意识的注入,城乡共同构筑起全民健身的发展氛围,促进城乡之间体育要素配置的良性互动。其次,要形成城乡体育融合发展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城市与乡村要充分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形成依存融合、互促共荣发展机制。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普惠共享,均等化覆盖,建立城乡体育发展的分享机制,实现全域体育要素流通共享,要打破以往的城乡体育发展的二元体制束缚,全面促进城乡体育的交流与融合。再次,在制度和法律上形成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体育振兴保障机制。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共享,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打破城乡体育二元格局发展的制约,对乡村公共体育服务权益保障以及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通过土地、税收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城乡体育融合发展之中。在法律和制度的执行环节要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建立督查反馈机制,进行目标考核和过程督查,确保各项措施切实落地。通过破除城乡体育发展壁垒,体育资源融合共享,以此稳步推进乡村体育的振兴。

4.3 构建丰富的乡村体育活动体系

首先,分类开发村民容易掌握的日常体育锻炼项目。乡村体育振兴首要的目标是切实增强村民体质,提高村民健康水平[10]。要配合村庄的生活条件和节奏,完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构建贴近乡村生活的乡村体育锻炼项目体系。包括以强身健体、调节机能、放松身心为导向的康体类型项目,如跑步、健步走、骑行等。以训练体型、减肥瘦身、提高审美情趣为导向的修身类项目,如广场舞、体育舞蹈等。以陶冶情操、培育品格、愉悦心灵为导向的休闲类项目,如风筝、跳绳、踢毽子、飞镖等。以锻炼思维、提高脑功能、陶冶情操为导向的益智类项目,如象棋、围棋、桥牌等。以具有一定技艺性、竞争性,可以提高村民技能水平和拼搏精神的单项竞赛类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其次,传承发扬乡村民俗体育项目。 民俗体育活动是乡村人文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繁荣乡村文化生活氛围,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乡村居民精神文化具有重大作用。民俗体育活动是乡村生产劳作和生活形态的体育表现形式,它不单单起到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愉悦身心的体育作用,更是寄托着重要的乡村情怀。同时,乡村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与乡村体育产业、乡村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对于乡村产业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民俗体育项目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根据乡村的区位特点、生产生活习惯进行设计开发,形成活力十足的乡村民俗体育活动体系。再次,要丰富乡村体育运动节事活动。乡村体育运动节事活动主要包括乡村体育运动会、农耕趣味运动赛、民俗体育节、乡村健康节、单个项目的乡村竞赛等。乡村体育运动节事的开发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规划和指导,要充分调查、了解村民的需求,结合乡村生活劳作习俗,以活跃乡村体育文化、提升乡村居民体质为目标,项目的设置与开发要便于推广实施,贴近村庄的文化和村民的习惯,让村民易于接触、便于参与,同时结合社会流行和热点进行适时调整,以激发村民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实践表明,丰富的乡村体育运动节事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展示的平台,体验参与体育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居民对家乡的情感以及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得到发展,村民之间的情感更容易得到巩固[4]。

4.4 拓宽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维度

传统的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亮点主要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器材服装生产和围绕体育元素进行的相关旅游活动。新时代,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体育产业的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需要紧紧围绕乡村独特的地域风格和历史人文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创新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在体育用品生产上,要结合乡村地域人文特色和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大力开发体育文创产品,将乡村文化与体育、运动、健康等元素相互融合,开发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和收藏价值且具有村庄独特“符号”的体育文创产品,在产品中融入美好的运动经历或乡村游览观光经历,引起人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要拓宽横向和纵向的产业发展链条,规划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多渠道融资、长远规划,明确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等。在产业的特色品牌创建上下功夫,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途径,使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得到提升,使产品有更广泛的价值链。如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小镇的开发,将太极体育元素融入到乡村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太极拳为元素开展乡村体育研学项目,围绕太极拳元素承接举办各类竞赛表演活动和培训活动,乡村人气不断提升,推动了乡村文化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乡村体育产业的特色发展、深度开发,与乡村民俗体育运动深度融合,可以让非乡村居民了解乡村的生产、生活、文化和精神,在运动和游玩中增长知识,强化体验,增强团结协作和挑战自我的能力,提高乡村发展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感受美丽乡村的变化,激发爱国爱党的民族热情。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之上,做好特色产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创新开发服装器械、体育周边商品、纪念手办等产品的开发,培育和引进体育表演、培训等产业,打造乡村的传统竞赛体系,实现乡村体育的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嬗变。

4.5 打造“体育+旅游”的乡村全域旅游模式

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11]。体育元素融入到乡村旅游产业之中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体育+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这是一种以旅游为导向,以体育元素为内容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12]。在乡村旅游中融入体育元素,既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内涵,也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体育元素中所具有的参与性、实践性让乡村休闲游有了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乡村体育在助力实现“健康乡村”的同时,可与乡村地区的民俗文化游相结合,开发以体育休闲、健康生活、运动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多方位、多层次感受乡村的魅力。如,利用乡村地域特点、体育设施、乡村餐饮住宿等设施,结合“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等乡村传统节日,举办既可以是以村民为主的群众性赛事,也可以是面向游客的娱乐性体育赛事或是承接政府主办的专项赛事,将这些赛事作为重要抓手,比赛项目设计要注重乡村传统文化和乡村生产生活的融人,让这些赛事具有较强的乡村性、文化性、趣味性和参与性。除赛事活动外,也可以结合乡村民俗庆典活动,举办传统民俗体育运动节会,并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让游客沉浸式的感受乡村的悠久历史、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以及生动活泼的运动体验,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乡村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得到体现。在赛事、运动节会的举办中,还可以配合举办民俗表演、土特产展销、非遗文化展示、体育产品展示等活动,充分体现“体育+旅游”的全域特点,形成以体育元素为主题的全域旅游模式,不断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以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有效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猜你喜欢

旅游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