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平衡的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2023-01-10陈曼琪
陈曼琪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天津 300201)
现代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社会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条件,在此情况下,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思路。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对个人与企业的知识成果加以保护,从而维护好知识创造者的基本权利。但同时,知识成果最终是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这其中又涉及其他方利益,这时就需要在知识产权管理优化与完善中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尽可能平衡好各方利益,从而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使知识成果得到最大化利用。在这一方面,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还存在一定不足,与海外一些国家还存在差距,需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并结合国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优化路径。
1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特征
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完善自身制度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环。优化知识产权管理能够进一步激发企业内部的创造力,促使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管理活动的一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除具有一般的管理特性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性[1]。
1.1 宏观性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时要按照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相应的规划和管理,要将知识产权的管理置身于企业战略发展中考量,将产权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相结合,在企业战略规划的引导下,有效制定产权管理体系,如此才能有效实现管理目标[2]。从这一角度看,知识产权管理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即侧重于企业发展的宏观层面来进行管理和部署,考虑的是总体战略层面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入手制定管理战略和规划,再结合实际落实到具体的管理操作中,层层递进,最终形成有效管理闭环。因此,宏观性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特性之一,需要企业在发展中高屋建瓴地看待此项工作,以保证其方向的正确性、步调与企业发展的一致性。
1.2 规定性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在受到法律制约的同时也受到法律保护。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知识产权管理在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企业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进行规范,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管理制度。从这一角度看,知识产权管理就具有了内在的规定性特征,必须要对管理内容进行约束和限制。此外,从管理的微观层面看,企业管理内容本身就是多方面的集合体,知识产权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所有这些管理项目与环节共同推动了企业“机器”的运行,他们像“螺丝”和“表针”一样看似微小,却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想要让各管理项目和环节都正常运转,就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制度,使每个项目和环节的运转都不会偏离正确轨道。从这一层面看,企业知识产权也自然被赋予了规定性特征。
1.3 专业性
首先,知识产权管理涉及各领域的知识,如法律、经济、管理等,同时又基于多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理论和体系架构,所以企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就必须对各个领域的内容都有所涉猎[3]。其次,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需要将各管理部门都纳入考量规划,各个部门之间联系密切,互为补充,而知识产权管理也是如此。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管理者需要有大局眼光,不但要看到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对企业未来目标有明确清晰的认知,更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能够在知识产权管理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第一时间进行调节和处理。最后,管理者还需要具有较强协调能力,能够通过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来调整知识产权管理方向与步调,使工作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发展频率保持一致,状况发生时能够在部门间进行周旋,与上要做好及时沟通交流,与下应指引员工的工作方向,从而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从上述要求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无疑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对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
2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2.1 战略规划尚不明晰
近年来,知识产权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也已提上日程。但就企业层面看,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将有形资产管理作为企业发展重点进行推进和把控,对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仍不到位,在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方面仅限于了解,并未深入贯彻落实,这就使得知识产权的整体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保护性意识薄弱,同时也缺少对知识产权战略清晰、准确的规划。凡此种种问题,都导致其管理工作开展缺少正确方向和定位,对相关管理资源的整合明显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知识产权内容的内部控制,容易滋生各种产权方面的纠纷,进而损害企业或相关利益方的利益,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4]。现阶段,只有部分大型企业较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将知识产权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内部有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人才,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对产权进行了相对精准的管理,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则在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5]。但即使大型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现阶段在知识产权管理的规划部署层面,仍与国外知名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其战略规划在平衡利益上尚未达到十分科学的层次,致使其有时也会陷入侵犯他人专利的困境,从而损害企业利益及外在形象。
2.2 知识产权管理意识缺失
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时,由于企业领导人没有对其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内对于知识产权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以及知识的普及都不到位,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理论知识。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员工容易忽视企业运营发展中各种数据或材料的保护,造成重要资料丢失或成果被盗用,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二是部分员工具备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但由于企业领导对产权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未能专人专用,导致专业人才无用武之地,其专长得不到充分施展,不但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打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如果这一问题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发酵,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创造力和向心力。
三是对专利申请与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管理手段认识不足,忽视其重要性,从而无法发挥这些手段的保护性作用,使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得不到保障,进而降低科研人员的科研攻坚积极性,并逐渐丧失对企业的信心[6]。
四是人力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当,即不重视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未在人力资源战略部署中将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纳入其中,企业人才培养计划也缺少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划,导致人才供给缺口较大。
五是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不规范,未能形成一套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容易因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引发产权争议和事端。同时,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完整的管理链条、管理体系建设缺位,容易在转让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企业无形资产流失,造成企业亏损,影响企业后续发展[7]。
2.3 知识产权管理组织需优化
知识产权管理内容较为庞杂,涉猎广泛,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其中,这就要求企业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管理组织。组织作为一个团体,由于人员数量多、人员间存在个性化、学历与背景差异,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就需要从中做好协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基于此,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时就需要有一个“火车头”来带领,以帮助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的各环节能够有序运行,进而保障企业内部整个管理系统的运转。从这一角度看,该组织的负责人必须掌握基本的知识产权系统知识,并对企业的综合业务和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认知,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处理工作时以更为内行的视角去找到问题的症结、争论的核心并找到问题解决之道,如此才能让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在正确的道路前进,进而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然而目前我国“专利整体上‘大而不强’,基础性专利、核心专利较少”,所以企业内部在进行专利知识的管理时需要对此引起重视,从宏观的角度看到知识产权需要努力的方向,并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对照这些要求分析当前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其管理组织还存在较多问题,不但“火车头”能力不强,且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或部门常常各自为战,缺少相互衔接与协调,内部难以形成管理合力,这为企业健康发展埋下较大隐患[8]。可以说,当前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仍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在管理团队当中需要有相关专业的法律人才作保障,中小企业在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之前,遇到知识产权纠纷一般会申请法律援助,聘请专业的律师进行处理。专业律师虽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其作为外来人员并不了解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处理问题时会与企业想法有所偏差,也难以从企业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在组建专业管理团队之前,也应将法律人才吸纳进来,以此来完善管理队伍的人才结构,进一步提升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为后续管理活动开展夯实组织结构基础。
3 利益平衡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3.1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社会公共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从知识产权角度看,在专利发明者进行专利申请后,有些专利就无法被广泛使用,发明者变相成为垄断者,这对于社会公共利益无疑会造成损害。但如果发明者的专利随意被他人无代价的使用,则会对发明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使其劳动成果付之东流。基于此,就需要通过相关制度的认定和约束来平衡使用者与专利拥有者之间的矛盾,而知识产权制度的出现就是缓解这一矛盾的产物。“知识产权引发的矛盾冲突需要政治国家层面上的协调,国家借助立法、行政和司法手段协调和平衡有关的利益冲突。”法律作为一种制约手段能够在某种层面上实现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法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准则和手段,能够为产权划清界限,明确其所属范围是公共领域还是私有产物,并通过法律来判断发明物对社会的影响力及其能为社会创造的效益的大小,再通过不同层级的划分将产权保护做到精细化管理[9-10]。在进行专利转让的过程中,明确专利人的权利,通过专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合法交接,则能够使知识产权所有人获得应得利益,同时也让专利的社会价值得以在他人手中进一步放大。可以说,知识产权制度扮演了一个“天平”角色,在知识产权所有人的私有利益与社会公共效益之间很好地作出平衡,使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对专利持有者的私有权益形成有效保护。
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机构,经济效益无疑是第一位的,企业所做的一切战略目标和规划皆以盈利为目的。但同时企业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所以,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盈利的同时将社会效益创造纳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让企业产品做到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赚钱的同时为社会谋福利、谋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的创新性发明能够带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其在进行产品构思或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盈利问题,还应该考量社会效益等公共利益,再结合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改造或创新。如按摩椅的发明和使用,就是在企业创新产品的同时综合考量了社会需求,其既属于一种产品,也在为社会输出一种服务,使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更好地放松和休息。这种兼具创新属性和社会服务属性的产品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更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最终赢得大众认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这一产品案例同样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企业的发明创造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实现了向社会的投放供给,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如果企业未能对此做好必要的知识产权管理,发明创造同样会向社会输出,但企业利益将会受到损害,并使得该产品在同类企业中泛滥,形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企业为谋取利益,将降低产品质量,最终反而会损害大众利益。从这一角度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不单单是保障自身利益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社会利益的关键性工作。基于此,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时,必须将自身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对此项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如此方能引起企业内部所有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营造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的良好环境氛围。
3.2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如上文所述,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且内容十分复杂,所以管理难度大。就专利而言,其具备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专利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资产”,能够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时,需要立足知识产权的复杂性,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企业应健全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用以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处理、相关资料管理等,同时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应以扁平化管理的实施为原则,减少层级,以提高工作效能。在人员配备上,应结合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内容对多种专业人才进行吸收,以满足实际管理需求。其次,应加强管理机制建设,不断对管理流程、制度、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机制建设上需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工作职责,同时结合多部门协同的需求,建立起一套协调机制,衔接知识产权管理与其业务事项。再其次,要辅以配套的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管理作为部门内部和外部的重要考核内容。尤其对于部门外部人员的激励,应将专利研究、产品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意识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渗透到其他各业务环节,从而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对于企业各项工作的指引和激励作用。在培训机制方面,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明确培训目标和周期,定期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让组织成员得到进步,与时代同频共振。最后,应结合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逐渐形成一套提升内部创新能力的工作机制。例如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产品设计和方案制定,最后进行统一评估,再结合市场发展前景和企业发展方向,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内部筛选,最终确定的产品交由提出者进行组织设计,并以产品设计方向为中心进行短期团队建设,赋予提出者更大的领导权力,带领团队进行创新研发。这种创新性的组织方式与产品创意相结合,有利于保留产品的创意,有利于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创收与长期发展。同时在这样的企业氛围下,也能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形成企业内部人员之间良性竞争的同时实现创意共享,如此不但优化了企业内部的利益分享机制,更能够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
3.3 合理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自身具有跨区域性特点”。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受地理位置束缚,像网络一样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知识产权无国界,能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产权传递,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知识产权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国际间也对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和交流,制定了相关国际公约,为国际间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为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借鉴,指明方向。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中,各国之间的利益问题是矛盾的关键,各国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一,所以知识产权的相关条例在制定时也必然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不可能做到完全统一,这就需要求同存异,制定多边公约。这其中需要重点对一些知识产权的基本问题进行明确,形成统一的原则和规定,用一种标准进行多层判定,并且保证公约的有效性和严肃性,以确保每个国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对违反公约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如此就可以避免某些国家的独裁,平衡各个国家之间的产权保护管理,进而达到利益的相对平衡。公约一旦制定就具有一定的效力,不能擅自修改,但这种保护机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进行改革创新。
而基于知识产权管理的这种国际间交叉重叠问题,企业作为国际间贸易的载体,其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时应确保内在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按照国际条例进行调整,根据本国具体情况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在进行知识产权体系构建时,也要将国际框架作为参考,结合本国或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应对知识产权的国际扩张时,应制定有效的策略进行国际问题的应对和处理,需要从利益平衡入手,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4 结论
随着创新创业浪潮的掀起以及国际间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对我国企业而言,必须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管理背后所存在的利益牵扯,进行从知识产权管理的特征出发,梳理自身管理上所存在的不足,然后立足利益平衡去不断提升思想高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配套组织与机制,同时结合国际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要求来调整自身的管理方式与应对策略,在维护好各方利益平衡的同时,提升自身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进而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