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的价值分析

2023-01-10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动态协同

梁 晶 王 曦 王 星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200)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通过和高校或相关科研院进行合作,开展具有行业前瞻性的重点技术项目的共同研究开发。产学研结合具有在全社会范围之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换言之,产学研的合作能够分担企业创新过程当中的风险,降低创新成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1]自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Teece等(1997)提出以来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估和管理当中。有研究已经证实,动态创新能力是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出的一种新形态。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对资源的重组、构建和整合的能力。相比传统的静态能力,动态能力更加注重在动态环境中企业的资源重组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非常复杂的特性。一方面,外部思想的可用性和开放性,正在逐渐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创新性。同时,由于企业员工具有高流动性,进一步加快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具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创新优势,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实际上,企业产学研合作是一种动态的持续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双方合作主体都需要对资源进行不断的整合、重组,再利用。因此,企业产学研合作对提升自身的动态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动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关于企业产学研合作对企业能力提升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从理论转向实践。但是,从动态能力价值的角度展开企业产学研合作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Carlsson(2013)的研究表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能够使企业接触到其他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这对企业的资源整合和调整能力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2];魏景柱等(2010)基于企业产学研合作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认为在我国当前环境下,企业产学研合作存在许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合作[3];惠青等(2010)研究认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整个知识体系的整合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4];罗斌(2004)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当中会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竞争战略,在内外部资源不断地整合重构的过程当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动态提升[5]。

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产学研合作和动态创新能力的提升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产学研合作当中,科研机构分担企业创新的风险,企业提供科研机构创新资本和市场,能够实现双方共赢,让企业在合作过程当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2 动态创新能力视角下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因素

关于动态创新能力视角下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因素,参考Santoro等[6](2002)和Sherwood等[7](2008)的研究成果,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团队的合作经验、技术交流程度以及技术成熟度。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势头虽然良好,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许多企业基础科研能力薄弱,科研转化人才培养进度缓慢,导致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存在着很大的间隔。这也制约了企业动态创新能力价值的提升。综合分析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新环境建设亟待优化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早期产学研合作企业大多数为国企,具有一定的资源垄断地位。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前,多数企业仍以短期经济效益为发展目标,很难意识到产学研合作对企业自身动态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也正是这种感知上的欠缺,导致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创新环境十分不理想,表现出产学研合作的转化率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2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动态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感知技术机遇的能力,是企业技术学习和转化的能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动态创新能力,需要企业进行科技资源的进一步配置和组合,打破当前科学技术配置不平衡的困境。综合来看,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要分为三个梯队。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占据了总资源的70%以上。这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企业产学研合作分布的不均匀。除此之外,在当前的产学研合作当中,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的主体位置形成了错位现象。产学研合作双方的耦合程度不足,交流不够,大多数的合作只是停留在单个项目上,并没有形成系统、长期的合作创新机制。这也导致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当中资源整合有限,无法实现动态创新能力的提升[8]。

2.3 科技资源产出绩效偏低

现有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在论文数量和专利数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不足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表现出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效率较低,质量较差,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技术创新需求[8]。造成科技资源产出绩效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多数的产学研究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许多科研机构虽然和企业展开了产学研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并没有长效运行机制作为保障,仅停留在表面单个项目的合作上。由于没有深入了解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导致企业对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能力的兴趣不高。

3 产学研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价值

目前,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产业链都在收缩,全球化的逆潮在全球各地席卷。这打破了以往企业的生态平衡,使得他们在动态的竞争环境当中不断地构建新的形态,不断地通过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来维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产学研结合是企业维持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消化和提升行业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Teece等(1997)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的一种高阶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在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的资源整合,调整再分配,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力[1]。基于此,可以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的一种高阶能力,帮助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整合、构建或者重置组织内外部的资源、能力、技术,以获得与环境相匹配的竞争优势。贺小刚等(2006)等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学习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9]。根据企业动态能力价值模型的定义,可以看出,产学研结合可以使得企业不断地进行市场环境的调整和资源的整合,重新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和资源的持续性输出,而这就是产学研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的价值所在[1-4]。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次。而经过企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多年探索,产学研结合对企业创新力的提升作用已经不言而喻。这也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学研对接,相关的研究也逐渐从理论研究转为实践探索,旨在通过研究促进企业对资源的整合和升级,以此来获得竞争力的提升。例如董保宝等(2015)通过研究发现,在剧烈的环境变化下,企业进行资源的整合和重新分配,对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10]。

4 产学研协同合作下企业动态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企业的市场创新能力提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能力,也关系到整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疫情仍然肆虐全球的背景之下,面对突然变化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由于自身创新能力不足而纷纷倒闭破产。反观如华为这样一直注重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利用动态创新能力不断进行市场资源的整合和技术的提升,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实现了在逆境中产业额的高速增长。针对目前产学研协同合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发展建议,以期帮助企业提升动态创新能力,实现竞争力的提升目标。

4.1 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企业动态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要企业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合作伙伴变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不断重组更新和技术创新。这就需要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加强专利的保护和重视,以开放宽松的环境去激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让企业真正认识到研发的支出就是经济上的收益,提升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感知能力,推动企业进行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实现企业产学研成果高效转化。环境对创新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正如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革的世界中实现繁荣》研究报告[9]指出,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更加有利于科学创新。

基于动态创新能力价值视角,构建企业产学研结合的生态系统,就需要将产学研的各方主体都纳入创新当中,建立起风险分担成果共享的体系,让各方都能够享受到产学研合作带来的成果,实现多生或者共生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4.2 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目前产学研合作当中双方的信息沟通较少,主要原因是没有构建起科学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能够促进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当中的信息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深度融合交流,实现企业的创新能力动态提升[10]。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动态创新能力价值,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拓宽企业产学研合作的边界,是进行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应局限于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而应当布局全球,放眼未来。例如华为公司在全球各大科研院所都建立了相关的合作实验室和机构,以实现自身对全球资源的掌控和了解,对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对企业产学研合作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加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产学研合作的资本投入力度,通过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三方共同努力,实现创新成果的落地和转化,推动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

第三,完善促进协同创新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能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在产学研合作促进协同创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建立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共同研究的成果主体一直存在着争论,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法律的约束来促使各方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权益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打消企业的相关顾虑,真正落实企业产学研合作有法可依、有纪可循,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动态创新能力。

4.3 提升产学研创新整体效率

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整体效率,就是要实现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共同主体构建,加强企业在产学研合作科学创新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得以往的个人主体努力转变为群体努力,实现协同创新的目标。

4.4 增强产学研成果对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影响

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再利用,也能够促进企业动态创新能力的建立或提升。加快推进企业研究成果的转化,让企业真正在产学研合作当中获取价值和利益,增强企业对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认知感,是企业增强产学研合作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产学研创新影响力的提升。

4.4.1 完善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是产学研合作的框架和基础。要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让企业在公共性科技创新当中发挥主体作用。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就要建立与发展具有公共科技性质的研发机构、协同创新的开放式合作创新组织体系,而这些新型的研发与创新组织体系包括国家公共科研机构和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组织。这一工作需要构建科学的管理结构,建立由科技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家、投资家、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等参与的决策委员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知识服务、管理科学”的现代科研与创新制度,实现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的高效结合。

4.4.2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就是将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结合,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进行科研创新研究。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需要将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国家重点项目为基础,学科和产业的发展最新动态为方向,强化企业在区域建设能力方面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主导方向上的影响力,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测试、研发和转化平台的搭建,在实验室和市场之间无缝转接,构建起产学研合作的成果转化协调发展机制。

4.4.3 建立科技投入决策与监管机制

产学研合作应当在科学的监管机制监督下运行,才能够保证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持续提升。监管机制的建立是深入推动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机构提高对产学研科技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做好科技研发的长远规划,避免项目重复投入的情况发生。对于监督机制而言,需要政府加强对研发过程的追踪和最终结果的问责,通过多渠道的跟踪管理及相应的奖惩制度的实行,保证产学研能够真正地作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4.4.4 培育高层次人才

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是加深企业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纽带和联通桥梁。建设高层次的人才队伍,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建设。纵向方面,应当加强对高端优秀人才的引入,企业只有引入高端人才,才能够在整个企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环境和科研氛围。并通过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带动其他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企业多元创新格局的形成。横向方面,人才培育需要广泛地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领域与产业创新的国际竞争力,注重创新团队的培养,为各类优秀人才的成长开辟专门的通道。只有纵横结合,才能培养和造就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全面发展的宏大的人才队伍。

5 结语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产业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以华为、宁德时代、腾讯为代表的诸多优秀企业都在谋求发展,持续加大产学研合作投入来不断地提高对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逆全球化的环境下实现了营收的不断增长。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企业产学研合作和动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从制度体系、创新平台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三个方面,就如何进一步加深企业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动态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猜你喜欢

产学研动态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国内动态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国内动态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国内动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