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法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2023-01-10廖小珍
廖小珍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回归到课堂主体的角色之中。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积极运用知人论世法更具吸引力和效率,广大语文教师应认真研究、实践、总结。
一、知人论世法的内涵
知人论世法的名称最早出自《孟子》,简义为“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文章作者的为人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评论家钟嵘和宋代大儒朱熹的注解,“知人论世”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近现代的文学家、史学家都重视应用知人论世法,如文学家王祖献先生、邓云乡先生,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朱成甲先生等,在实际的文学评论和历史研究过程中都运用过知人论世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对“知人论世”的内涵从“知人”和“论世”两个方面展开探究,发现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其中“知人”主要指了解文章作者,尤其是作者的生平和经历;“论世”则侧重了解文章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积极运用“知人论世法”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作者写诗写词时的境遇和情形,进而在学习诗词之前简单地了解作者的心境,在学习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诗词出现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探究、体验作者在诗词中寄寓的情感,同时,增加文化知识的储备量。
二、知人论世法在古诗词鉴赏中的应用现状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校勘《诗经》时曾说,“不学诗,不知言”。孔子认为,诗词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很有必要,而且非常重要。在我国新的课程标准下,国家愈发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要求构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体系。基于此,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广泛存在,以及一部分教师的认识不足,导致知人论世法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存在问题。知人论世法教学需要收集较多的素材,这无疑给教师增加了课前准备的工作量。一部分教师在采用知人论世法时,往往会感到麻烦,对素材的收集大多采用敷衍态度,也不辨别素材的真伪和契合度,甚至会衍生出历史虚无主义。在这样的环境下,盲目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效果下降,学生也会逐渐丧失对该法的兴趣,无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其次,一部分教师的应用方法过于死板、单一。在实际教学中不重视学情,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新的教学方法下依旧被动学习,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再次,一部分教师则过于看重知人论世教学法,忽视教学方法与课本教材中内容的相互结合,可谓是本末倒置。
三、知人论世法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运用方法
1.主题式谈话法
主题式谈话的方法指的是围绕课本教材的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内容为依据,通过师生交谈或是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在知人论世法的应用过程中较为常见,并且应用效果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谈话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和观点,进而做到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师生间的配合默契度提高,为教师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便利。不过要注意的是,在采用主题式谈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素材,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互动。举例来说,在《春望》一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有关唐中期安史之乱和杜甫生平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些素材,并让学生相互讨论,结合时代背景切身感受作者的内在情感。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作的看法。在学生表达完毕后,教师还要做好补充工作,讲明该诗作于公元757 年,时值安史叛军入长安。而作为极具爱国情怀的诗人,杜甫在目睹了长安城残破景象之后写作此诗。恰当补充素材,围绕主题展开师生对话,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应用好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在《满江红》一词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结合南宋的社会状况和岳飞的生平展示必要的素材,让学生在了解岳飞生平和南宋朝廷腐朽的基础上,感受诗词中字句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诗词内容。
2.情境化演示法
在运用知人论世法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工作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采用情境化演示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丰富知人论世法教学内容的同时,让知人论世法更具发展力和活力。教师可以先构建一个特定的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故事,让学生的诗词鉴赏过程更加的直观化、具象化,以此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依赖情境化演示的方式,使用时应合理分析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举例来说,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词的鉴赏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演示有关潼关的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潼关的险峻,理解作者当时见到潼关的心情。时值陕西大旱,已经告老还乡的张养浩闻此恶讯,拖着老迈体弱之躯,接任陕西行台之职,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行至潼关,见饥民相食、饿殍千里之惨状,居险关之上望西都长安愤而作词,成就《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作者张养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位平民出身、一心为民的元代名臣,讲述其倡导科举、心系百姓的故事。以这样的情景演示方式运用知人论世方法,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同时,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更加精准地鉴赏古诗词。
3.实践性参观法
在知人论世法运用的过程中,采用实践性参观的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通过活动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以实际的观察和调研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巩固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加深印象的前提下掌握知识。采用这种方法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诗词中的故事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加深对诗词中意蕴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鉴赏诗词。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爬泰山,以实地参观的方式感受《望岳》这首诗。同样的方式也可以在《观沧海》《登黄鹤楼》《赤壁》《登幽州台歌》等教学过程中运用。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虽然直观,但是限制较大,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应用,尤其是安全问题,要确保学生在足够安全的环境下去实地参观,若是条件不充分,可以采用情境化演示的方式。
综上,对于中学阶段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而言,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符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大势。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在了解知人论世法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其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找寻其应用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