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10李静
李静
儿科学是研究儿童时期生长发育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疾病预防及卫生保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临床医学范畴中的二级学科[l],是医学高等院校中临床医学、影像、检验及预防等各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儿科学在本科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儿科学教学中大部分依旧使用理论授课、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及入科见习等途径。由于儿童与成人在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性,导致大学生通过上述常态教授方式对医学知识掌握受限,很少能够获得成就感。因此,深化儿科学教学改革,教师思考如何结合儿童器官系统发育的动态变化特点,将知识高效率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联系,无疑迫在眉睫。混合式学习即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融合。混合式教学概念是将教学中所用的媒介、资料、环境、资源、学生接受程度混合使用[2]。基于混合式学习特点,接受知识个体的条件决定学习过程中,所用工具、所处环境、所学内容及所在进度,是人本主义的思想充分体现。文章旨在依托“雨课堂”这一新兴的教学媒介,更改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增强学生获得有利信息、逐层剖析病症的能力。
1 雨课堂简介
在当今社会,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使用工具,由于这种普遍性,各种各样以它们为载体的学习工具应运而生。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了智慧型学习平台——雨课堂[3]。雨课堂的研发是以智能手机的普及、全社会网络环境优化、“微信”成为大众交流工具为基础的,是教师端、学生端、督导端、管理端等多终端串联、同步的综合平台,具有课前调查、预习推送、课程签到、答题互动、课后分析等功能,实现教学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和及时反馈[4]。近年来,常规线下教学模式将逐步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而雨课堂为这种变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经提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2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2.1 儿科学概况
儿科学课程伴随着锦州医科大学本科专业,如临床医学、影像、预防及麻醉等共进步,同发展。锦州医科大学的儿科学课程总学时为52 个学时,包括36 个学时理论课,16 个学时见习课。其中涵盖儿科绪论、生长发育、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儿童感染性疾病、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循环系统疾病及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等各个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因此,在儿科学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告知学生加强学习理论,而且指导学生临床中如何运用这部分知识,从而有助于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儿科学不同于内科学,儿童疾病具有自身特点及多样性,因此,教师授课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科特点,又要结合儿童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过程,体现出儿科学自身的独特性,在几代儿科人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教学模式及总结前人经验,从而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授课能力培养,加快本科专业改革的步伐。参照我校医学生培养方案,儿科学为第四学年上半学期开课,采用“十三五”规划教材,王卫平主编《儿科学》(第9 版)。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
真正深入学习儿科学中各个系统中疾病临床表现,避免临床中患儿年龄过小,不能配合查体,家属拒绝学生现场实习等短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利用其优势,将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线上播放典型疾病临床表现,线下巩固理论知识,改变传统授课形式,引发学生探寻新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践行高等医学教育“做中学、教中学”的理念[5]。因此,儿科学教学模式改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能力。具体方法及措施如下:
2.2.1 优化教学方法,强化考核手段
充分发挥多媒体、互联网平台授课媒介作用,将PBL、CBL 教学法切合理论授课过程中,细化知识要点;课上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后在线上平台布置作业并考核,作业安排以符合临床工作的应用型知识为主,同时安排适量自学拓展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以线下教学为基础,以线上教学为补充,利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促使其全方位发展。
2.2.2 着重实践教学,优化考试方式
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医学生达到高层次人才的目标。丰富考试考核方式,不仅有传统的书面考试,课上随机点名、病例讨论与分析、小组合作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儿科学教研室多次更新试题库,历来将日常考核和学期末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在于平时每一次课堂提问效果和课后思考题的考核。细化考核分值,以百分制为例,侧重点不同,分支各异,分配如下:期末笔试成绩占60%,见习成绩占30%,剩下10%为课堂测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客观、全面和准确的反映学生成绩贯穿于儿科学教学的每个环节[7]。
3 线上教学设计内容
基于锦州医科大学网络平台、微信群,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学习环节如下:
3.1 课前预习、课中纠错与课后检测相结合
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教师于上课前一周将讲授过的难以理解的重要内容,比如先天性心脏病中法洛四联症中心脏杂音等课前推送视频、预习课件、病例及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思考题以公告公式形式通过雨课堂发布给授课班级,推送给学生,学生收到任务后,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中,教师利用雨课堂统计功能对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及答疑[8],同时,雨课堂提供了习题推送、随机点名、弹幕互动等功能,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增加与学生互动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还可以通过发红包奖励功能,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课后,教师通过雨课堂将课程总结和习题推送给学生,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并解决学生在作业和复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由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考核与考试成绩紧密挂钩,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雨课堂也可以使知识共享,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2 线上随时交流与答疑
雨课堂中弹幕功能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每个学生性格不同,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抛头露面,通过网上交流,避免学生不愿意面对面交流的尴尬。线上留言及讨论不仅促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对主题深入思考,而且让教师对学生可能面对的多个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够及时、准确做出回答,减轻学生课后复习压力,增加学习效率[9]。还可以让教师对于接受能力较其他同学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指导与关注,提高整体学生学习成绩。
3.3 课后反思
每次课程结束,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报告进行课堂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发现问题,随时更新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解决问题,达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效果,这样反思更加客观、真实[10]。
4 线下教学设计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儿科学知识章节合理分配时间与内容,线下教学以传统课堂授课为主,PPT与板书完美结合,辅助线上考核与答疑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11]。全面随时更新相关内容前沿知识,导入采用典型病例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顺学习思路,辅助课堂随机点名功能,增强学生专注力,课后随堂测试,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及记忆。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英文词汇,丰富学生英语词汇量。线上与线下教学完美结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 困难与挑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儿科学讲授中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但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惑与困难。首先,学生使用手机参与雨课堂,无形中给予个别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一些事情机会。因此,教师只能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切忌过分依赖雨课堂。教师此时将传统教学与雨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手段[12-13]。综上,使用雨课堂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授课气氛,而且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1 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学设计提出新思路
教师如何设计出新颖、独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出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等问题,这些均需要在以后教学中逐渐摸索。特别是加强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设计出的问题要与时俱进,具有代表性及前沿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
5.2 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增加教师要对网络技术娴熟使用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时刻更新教育理念,建立终身学习概念[14],强化知识架构。更为重要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加学生提问的机会,需要教师随时回答问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样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热情。
5.3 教学管理部门监管及督导
教学管理部门人员要通过学习,深入明确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本质及内涵,开展高等医学教育“混合式教学”转向课题研究,对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出中肯、高效的指导意见。职能部门对教师的考核测评在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中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加强教学督导对于教师授课过程、授课效果、学生接受能力进行管控。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顺利开展。采取多种方式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组织相关教学培训、奖励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教学经验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整个教研室教学质量。
6 总结
孔德拉狄克[15]说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适用的范围和特定的功能,这样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的要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环境”等多重因素,辅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