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人才培养助力中医药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10赵丹阳李福生
曹 于 赵丹阳 庞 博 李福生 李 萌 刘 刚※
(1.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 北京 10003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 北京 100053; 3.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北京 100005)
中医药的发展为我国人民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人才培养是根本。201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提出:“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1]。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培训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形式之一,使大量西医临床医生能够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看病治病,完成从西医临床医生向中西医结合人员的转化[2], 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形式, 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人才支撑。
1 西学中人才培养的缘起
1.1 中央批示成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行动纲领 1954 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批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1958年,卫生部党组在《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中建议在各省、市、自治区自行规划举办“西学中”离职学习班,毛泽东同志予以高度赞赏并批示,西医离职学习中医“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3]。
1.2 西学中人才培养制度化 规范化 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西学中”是中西医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互相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国家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16 年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 号)》,以及2017年实施的《中医药法》均提出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西医学习中医”[4]。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无疑表示国家要将“西学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 西学中人才培养能更好地助力中医药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2.1 西学中模式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西学中”开辟了用西方科学技术研究、整理中医药的发展模式,直接服务于国家的医疗健康事业,为中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5]。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科学家、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曾于1959年参加了卫生部“西学中”班。在颁奖典礼的演讲中她提到,青蒿素的成功提取,与她的“西学中”经历关系密切,使得她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知识,具备了扎实的中西医科学基础。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被誉为“中西医结合的擎旗人”,他说,如果不是中西医结合,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外科大夫[6]。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等都是“西学中”的典范,他们在各自的中西医结合事业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2 西学中培训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 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特别强调:要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西医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在职在岗以西医药知识为主的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临床类别医师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基层西医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
据有关调查,北京各区县不仅中西医机构与人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均衡,而且与国家提出的万名居民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配比的要求也相去甚远。中医的各种适宜技术,在解决患者病痛方面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广大百姓对中医的需求是巨大的,然而现实是中医医疗资源与广大患者的需求无法匹配。正因为如此,现有中医大夫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因此,鼓励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举办“西学中”培训项目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5]。
3 北京地区西学中人才培养的实践 以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为例
3.1 政府监管 学会开展西学中培训工作 2017年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委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作委员会开展“西学中”培训工作。学会根据中医基础能力和临床需要的不同,开展不同级别和内容的培训,其系列培训包括 “西学中”普及培训、提升培训和名老中医师承培训3个阶梯,力求打造针对性强、质量高的培训项目。截至2020年12月,学会已完成4期昌平区南口医院、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昌平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0学时的西学中普及培训班,培训学员661人;完成1期延庆区西学中普及培训,培训学员56人;完成2期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普及培训,培训学员179人;完成1期北京二龙路医院普及培训,培训学员85人;完成1期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及培训,培训学员28人;并且在昌平区先行示范完成第一期“西学中”提升班的培训,培训学员50人。
3.2 递进式培训方案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医的杰出人才从来都是从临床千锤百炼出来的[7]。为了使西学中学员建立中医临床思维,培养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临床辨证施治的中医药人才[8,9],西学中工作委员会聘请了相关领域的管理专家、教学专家和临床专家,将中西医结合辨病论治五步教法、处方加减乘除教法、思维辐合与发散、直觉与分析、经验与理论、常规与创造相结合等教法融入西学中培训的教学模式,制定培训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严格遴选师资,指导培训的具体实施。“西学中”普及培训班的培训内容涵盖了中医药学的全部核心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合理使用中成药、方剂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思维、针灸学、推拿学13门课程,共计850学时。同时课程还增设了针刺、艾灸、推拿、药浴、敷熨、微创等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讲解示范,并精心遴选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学员的实习基地,组织学员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物馆、安国药材集散地去参观学习。“西学中”提升培训班是针对已经完成基础教学850学时的西学中学员设置的,其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中医的临床诊疗技能,加强中医经典学习领悟及临床应用。培训内容整合临床方药学、四大经典精讲、实用中医临床推拿按摩及针灸技法等。
3.3 严控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培训班设立并实施了考勤、考核等配套制度。要求授课老师必须按时开课,不得缺课少课,学员每天课前、课后双考勤。学员凡是到指定教学医院实习的,采取手机定位打卡,切实保证实习时间。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培训班教学方利用学员微信群进行提示,并征求学员意见,及时调整或改进教学工作。在阶段考试和结业考试中,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和试卷批阅制度。此外,还为师生解决了就餐、停车等问题,最大限度地给师生提供方便[3]。
3.4 培训成效明确 (1)提供资质。由于西学中培训班的开班得到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批准,并且在师资、教学、实习、考核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把关,因此毕业考试合格的培训班学员,获得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监制的《北京市“西医学习中医人员”岗位合格证书》(试行)。这无疑为西学中学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成果,提供了资质上的保证[3]。(2)学有所用。昌平区社区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在参加西学中后,其中一些学员已经获得中医适宜技术资质,在中心开设了理疗室,通过中医适宜技术(拔火罐、刮痧、针灸)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3)增强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西学中培训为多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培养了中西医结合人才,增强了医院学科建设、科室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内涵,提升了医院的中医影响力。
4 西学中人才培养实践过程的问题与思考
西学中培训班的实践证明,通过西学中培训,在诊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能够提高医生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给患者带来更为全面、更为有效的诊疗[3]。
4.1 加强政策支持 多年来,我国在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上有着严格规定,比如西医不具有中医诊疗权和中药处方权,这一状况限制了西学中人才发挥中医优势,也造成了中西医结合医院跛脚前行的困境。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文件中明确指出,非中药、中医类别医师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这一规定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中医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各级医疗机构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西学中”人才培养需要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深入研究与关注支持,需要有关方面出台有利政策,推动西学中教育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建立西学中继续深造培养的长期规划及相关教学体系,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进行重点培养,给予他们参与北京市、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培养的资格与机会,从而推进西学中学科的发展,为中西医结合的发扬光大做出更大贡献[10],如汤钊猷院士所言:“中医理论精髓需要有深厚中医功底的西医去研究,也需要深厚理论功底的中医去凝炼”。
4.2 提高西学中准入门槛 学以致用 在学员的遴选上,医疗机构需要改进选派人员方式,进一步提高门槛。选择那些热爱中医药事业、对中医具有浓厚兴趣和求知欲的学员,避免出现不珍惜学习机会的现象。同时,选送单位应考虑选送学员与单位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确保学习有目的、有方向,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学以致用。
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互学互鉴的今天,“西学中”人才培养作为中医药教育体系中一类特殊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形式,以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实用西学中人才,不仅能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也能为国家储备一批中西医结合专家,开辟出用西方科学技术研究整理中医药的发展模式,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为发扬中医学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