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辅插图生成路径与编绘原则
2023-01-10□文│赵庆
□文│赵 庆
教科书、教学辅导读物及一般通识类读物都具有较为突出的教育功能,主要以儿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从不同方面多层次担负着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广义上可以泛称其为教材。教材的概念涉及面较广,包括数量、影响力最大的教科书,也包括学习材料;既包括书籍、声像、资料等有形物,还包括师生的经验。[1]文图结合是这些出版物编排方式的共性,以文主图从的形式为主,或图主文从的绘本模式,动态地组成了一个有机的图文关系体系,插图的丰富类别、主要功能、生成过程是必须予以清楚认识的。
一、插图的种类
多方位掌握插图的基本类型,有助于后期整体性规划好全套教材的合理编绘和科学配置。
从不同角度对教材插图作出不同的分类,可以帮助理解插图系统的丰富性及其所承担的不同功能。从出现的位置来分,有封面(封底)用图、扉页用图、课文插图、练习插图,以及随机补白的装饰图或设计图标;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人物肖像、动作情节、场景风光、器物形制、地图、经典艺术作品等类型。比如,文中谈及法家人物韩非,可加入韩非的肖像画;文中叙述甲午海战的经过,可加入一幅激烈的海战场面绘画;在《闰土》课文中加入一幅月光下少年擎叉刺猹的绘画;在讲古代墓葬的文中加入墓室结构图或随葬品器物的图绘或照片;在讲述二战灾难的文中可以直接引用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等等,这些都是在不同部位出现的、不同性质和用途的插画。
其他分类还有独幅、多幅、连环画的分法;还有从绘制形式上来分,比如国画、线描画、漫画(卡通)、版画、油画、水彩画、照片等种类;从图文关系的密切度来分,又可分为背景图、匹配图、延伸图等。[2]
二、插图的功能
插图的设置,一定使其担负某项使命而助益于教育的功能。对于插图的功能和效用,学者们作了很多研究和归纳,但从教材的基本功能为出发点,其插图的最主要功能有以下三点。
1.认知理解的功能
我们也许有这样的阅读经验,一本不认识的外文书如果有一定量的插图,就不影响你对其核心内容的把握。在诸多形式的阅读材料中,图片是最接近人们视觉认知习惯的,照片或写实的绘画几乎等于甚或强于人眼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效果,抽象地说明性图表或经过加工的线描绘画,更是经过取舍处理,强调出需要被首先读取的知识,弱化或删减了冗杂干扰内容。尤其在低幼读物之中,图片不同于文字的需要时间推移的线性认知特点,图片具有整体认知的特性,小读者可以瞬间摄入、加工图片所要传达的形象和意图。[3]加快加深对文字精神的理解与吸收,图片往往主导着这一过程,而文字居于辅导地位。把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一定的形象画面或归纳成简略的线条表达,外部世界的性状及变化过程,可以一望而知,这种直接的、亲和的、感性的知识传输的效果往往是文字所不及的,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2.促进思维水平的功能
绘图的产生,本身就是高水平的思维与情境转换的结果。从婴幼儿到青少年,逻辑思维水平和直观感受能力在不断地发育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外部信号的刺激,而教材教辅类书籍,则是各种最精要的图文信息的有程序的汇总和编排,能使受教育者高效率地获得正确的信息,并感知这一过程的内在逻辑链条,最终形成施教者所要达成的不断增强其智力思维水平并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目的,而插图使得这一过程事半功倍。在“读图写作”的训练中,学生可以迅速提高从图像中剥离出故事情节并上升到诸如是非、优劣的价值判断的能力;在说明性图表中,学生能够感知枯燥抽象的知识是怎样转化归纳成容易接受的画面和直观的逻辑线条和块面;欣赏经典艺术名作,更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下体验艺术大师是怎样运用艺术思维和手段来升华那些原本寻常的生活场景,学会如何去表达主题思想。这些读图感知过程,都能使读者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交替转换升级中,自然而然地培养联想、推理、归纳的强大思维能力。
3.培养审美水平的功能
插图作为美术作品,本身就是审美的对象。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美育是塑造健全人格、提升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感知、发现、欣赏、鉴别、进而学会创造美好的事物,是美育教育的目的,而优秀的插图系统恰好能够在教材中极大地担负这一职责。
首先,图画的形式之美,直接被读者感受。教材教辅及通识读物的插图,必经精挑细选、悉心编绘达至美轮美奂,从精致简练的线条块面到韵味无穷的水墨晕章,从明艳轻快的水彩到厚重含蓄的油彩,或者真实的照片场景,都直接使读者体验艺术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和提升,培养其对形象、色彩、构成的敏感度,确立其对美丑优劣的高下判别标准。而优美悦目的图文设计,可以活跃版面,避免单调,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图画的内涵之美,潜移默化地打动着读者的精神世界。美好的画面,除了打眼的形式,更有打动人心的深层次精神内涵。作为艺术作品,插图总是最大程度地承载着需要向读者灌输的精神信息,并巧妙地移植了真、善、美的价值观。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高超处理手法,也启迪着读者深度思考并探寻艺术表达的语言技巧,并引导学生对艺术发生兴趣。
最后,训练学生对插图“画外之音”的领会。也就是准确把握整篇课文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的能力,这也是其审美功能的重要方面。插图的直观再现性,拉近了教材和读者的距离。画面加上文字引导和深度解读,产生对画面以外意味的感知、联想、加工等创造性思维过程,在美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加强记忆、深化认同。从而契合素质教育理念,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美育进而德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事实上,优美的高水平的插图带来全方位的审美享受,尤其是引用的美术摄影名家名作,能够迅速确立高级的审美标杆和判别尺度。
三、 图文体系构建的路径
对教材编撰者而言,要完成一整套高品质的图文适配的教材,必须研究插图生成的机制,并采取合适的路径。哪里要出现插图,大小位置,绘制哪些要素,突出何种核心场面,适用何种形式和风格,都不是随便处置的,一定要仔细权量、精心设计。其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科学、平衡、动态化的图文关系体系,从根本上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对于图文关系,绝对化地认为文主图辅或图主文辅,抑或在任何条件下二者都同样重要的观点,都是失于片面的。图文主次关系实际上在整套教材中是在动态变化的,高低年级不同,文理科不同,课文与练习不同,脱开具体使用环境的探讨难免教条。教材图文生成的依据当然是教学大纲,教辅及通识读物也要把握一定的内容框架。插图编绘生成的路径和手段主要有以下四种。
1.依据文字脚本的绘制
在文字描述的基础上,确定需要绘图的脚本以及场景的意象,准确传递给画家,绘制者在充分阅读文字并理解场景要求之后,通过形象思维、运用艺术技巧呈现在一定的平面范围之上,这一路径占插图编绘的大部分。一般地,需要图片呈现的情况有两种,一是文学性的场景再现,比如为《孔乙己》绘制小说描绘的情节和场景,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带入感;二是文字难以尽意,以图片来增强解释文字的信息容量,比如为陈胜吴广起义历史绘制大场面历史画,文字也许一二百字,但一幅精美的绘画作品传递的情节和细节就极为丰富了。人物样貌、衣着、器械、环境、情绪、事件过程和结果乃至主观的褒贬扬抑等都可以一图收之。这些插图对文字内容可以起到形象演绎、信息增强、知识延伸的作用。在插图的具体创作上抓住关键点,要充分运用写实、具象、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段,及其程度的精准把握。[4]
2.以图画为出发点的绘制
这种插图较多见于低幼读物或图画绘本。其编绘路径是依据情节简单但意蕴深远的脚本,铺陈开去,充分将其意象化,呈现为少儿容易接受的图画形象,大幅或多幅,配以极简约的文字或对话,形成富于亲和力的图文构建,促进读者形象思维的发育,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图画风格以概括力强的卡通类为主。要求逻辑完整连贯,即使没有文字也能看懂。
3.经典艺术作品的直接引入
在各年龄段的教材中,不可避免大量涉及祖国大好河山、悠久人文历史、辉煌艺术成就、伟大英雄人物等,表达这些内容的图片,往往已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正是对青少年宣扬优秀的绘画、雕塑、摄影等文化艺术的大好机会和阵地。这些视觉艺术作品本身就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甚至是艺术史上的经典,把高层次的艺术美学风尚尽早地让小读者接触、了解、学习、感悟,对于及时树立其正确良好的审美价值启蒙,具有水到渠成之效。同时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例如2019年新使用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多方专家编写,大量引用经典绘画艺术作品,提升整套教材文化含量,受到师生欢迎。[5]
4.说明性配图的科学分解
总体上,理工科涉及的插图、地图、表格、统计图、动植物标本图等,文科涉及的器物性状、肖像、事物关系的抽象表达图等,都属于说明性插图,这类图片在文字表达相对较为困难或不利于快速理解的情况下,尤有必要进行图片编绘。这类知识性的图片往往也已有多年的积淀成熟的样式,在使用时除了注意版权问题,还应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明显不符合时代特征的要重新编绘,在过程中应由通晓专业知识者分解绘图要点,之后要审核图片作品内在原理的正确性和表达方式的科学性。
通过以上几种路径和手段的大致归纳,说明在出版工作中对插图的处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充分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工作手法,可以把插图和文字统观并举,有效构建高水平的、有机的、动态的图文体系。
四、插图绘制应遵循的原则
教材插图不同于一般插图,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和要求。在编绘工作中必须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上严肃认真地把握以下工作原则。
1.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首先要强调的是,虽然插图在形式上属于美术作品,但性质上是教学材料,所以出现在教材教辅中的美术作品,其“教化”功能是第一位的,所谓“成教化助人伦”。要树立核心价值观,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插图的形式和内容都必须秉持正确的政治立场、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思想境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以及对人文生命的善良关怀等,这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要真正把德育、美育融入教学之中。
2.追求高层次的审美旨趣
插图作为美术作品,编绘过程也必须重视其艺术本体规律,图画作品不仅有绘画技巧的优劣之分,其艺术审美趣味也有高低雅俗之分,高超精致的制作技巧、优美可人的画面效果、健康雅致的精神风尚,才是蕴含高层次审美规律的插图作品。要坚持思想性第一位的原则,插图画家不得以彰显艺术个性为理由在教材领地推行其低俗平庸的作品。
应当明确,普通教材教辅插图属于审美教育、素质教育范畴,不是专业艺术教育。教材应努力培养读者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进而创造美的欲望和能力。作为美术专业的插画画家,有能力、有责任绘制真善美统一的插图作品,编选者也应以高水准和宽视野来严格遴选或组织编绘高层次的艺术作品作为教材教辅读物的组成部分。
3.把握科学的适配度
图文适配度是指在图文有机系统中,插图与文字关系、插图与大纲关系、插图与读者接受水平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关系的把控。首先,插图绘制方法和风格应与年龄特点和接受规律相匹配。[6]一般来说,低龄读物宜较概括、卡通的画风,色彩也可较为鲜艳;高年级则可偏写实,风格题材也可多样化。
图文关系的匹配度应灵活掌握,低龄的尽量紧随主题,高年级的可适当延展到背景或旁系知识。比如同样是谈及孔子,低年级适合插图孔子肖像、孔庙、孔子讲学图等,高年级则可插图礼器、官服、科举考场、宋明大儒肖像等外拓型插图内容,与文字共同构建成一个更为宽大而丰富的知识体系。
出版单位要重视插图画家队伍的组织和维护,插图画家必须投入相当精力研究了解全套教材文字内容的主旨、框架、意图、以及图文关系的设定,这样才能顺利达成最佳的图文适配度,既不要有所缺失,也不要出现重复赘余、可有可无的图片。教材版面“寸土寸金”,要追求信息量与视觉舒适的平衡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结语
综上,教材、教辅以及众多通识类文教出版物的插图,决不是文字稿的简单附庸,点缀一下版面而已。优美雅正的插图是一套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与文字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传输系统,不仅对知识信息的吸收提速增效,还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插图的编绘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才能采用有效科学的编绘路径,遵循一系列工作原则,打造成功高质量的智育、德育、美育三位一体的优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