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理念在社区脑血管病防护中应用

2023-01-10郭红莉巨晓绒淡增刚马永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调护脑血管病康复

郭红莉 巨晓绒※ 淡增刚 马永琦

(1.咸阳师范学院医院中医科,陕西 咸阳 712000;2.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急救中心,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医“治未病”为《黄帝内经》首创的重要学术思想,其理念源远流长,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完善,现已成为中医学重要学科和基本防治法则[1],是中医学的特色、优势及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亦是中医预防保健学尊崇的理论基础和准则,至今仍有着非凡的学术价值,已成为养生保健、防疾治病的最高理念[2]。将“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社区脑血管病防护将大有裨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临床意义和养生学意义[3,4]。

1 治未病理念的防护内涵

“未病”既指正常健康无病的状态,亦包涵疾病在发展变化中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病态,统括有:(1)健康平人态,即尚未有病理信息的健康人;(2)未病潜病态,指临床无证候显现,但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存在,即疾病尚处潜伏期;(3)病前微萌态,是指病之证候完全显现前,病理信息已有所显露,包括萌芽、先兆、微病等;(4)已病未传态,即病之初期,病情尚未传变或无并发症的病态;(5)病愈未复态,为病痊愈或恢复稳定后尚未有复发的状态。

“治未病”思想是中华民族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结晶,其既有“防”之理念,又有“护”之内涵,纵览古代医籍,防治护一矣,防中有护,护中有治。因此,“治未病”理念中意涵防、护精粹,其理论精深博大。“治未病”是以健康为目标,先时采取措施,防止病之发生与传变,其贯穿于健康养生、病伏未显、显而未成、已病未传、病愈未复的全过程,其实施则须慎起居、畅情志、节饮食、择用药及适劳逸等整体养生防护措施,“治未病”体现了以健康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早治早护的思想,是千余年来中医学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护病之指南,亦是我国预防医学之精华理念[5]。

2 治未病理念在脑血管病防护中的施用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加之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变化,脑血管病的患病率愈来愈高[6],该类疾病目前较难治疗,且病程缠绵,如何降低其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是院前院后社区、家庭防护及康复治疗急需探究的课题[7,8]。运用“治未病”理念,对引发、促发、恶化脑血管病的诸多危险病因进行综合防护将起到积极作用。

2.1 平素养护 防病于前 平素养护和调摄,内强正气,外避邪气,未雨绸缪,以达未病先时而防、保健延年之目的[9],是脑血管病社区家庭防护中力倡之观念。在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中,不良生活行为方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社区防护应做到:(1)加强健康教育:依据社区人群知识水平制定合理社区健康教育方案,让其熟知该病的缘由、危害性、如何防护等知识,增强自我维护健康意识和观念,从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2)起居有常:依“天人合一”理论,从四时昼夜阴阳变化以养生,保持规律生活,避拥挤、噪音、环境污染等不良环境和热冷不均气候对人体的影响;(3)食饮有节:合理膳食,倡导按时有量,宜清淡,限制油腻及钠盐摄入,以低脂肪、低热量,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粗纤维食物为主,同时在保证总热量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防止超重和肥胖;(4)劳逸有度:适度劳作、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避免劳逸过度等易致脑血管病的不良因素;(5)恬淡虚无:心态清静安闲,精神舒缓,心理平衡,神静养性达“精神内守”。防止情绪激动盛怒、过悲、极度忧愁焦虑等诱发脑血管病;(6)戒烟:烟草中的成分对脑血管危害已被科学证实,应力戒之。

2.2 欲病救萌 消患于先 病虽未发,但些许征兆已现,已处萌芽状态时,即应采取有效措施,救萌芽于先,防微杜渐。人之体质本就存在阴阳盛衰、寒热之属、气血盈亏等异别,故而形成“易发”“高发”人群,若邪气蕴藏于内日久,遇适宜条件及外邪引诱,伏邪便起而发病,此病处萌芽、证候未现之时即应补偏救弊,平调阴阳、寒热、虚实,消患于萌芽,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中早已有“萌芽、未生、未发”之说,均是察微知著、“治未病”消萌于先思想的体现。脑血管病前期伏邪的损伤是隐秘、渐进的,无明显证候,为亚健康态,“欲病”成为客观存在的现状,因此,社区防护则应评估各种微兆因素,加大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力度:(1)了解是否有脑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和遗传史;(2)自我检测结合定期体检,对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高钠、低钾、低钙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等致脑血管病发作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健康和药物干预调控,防止前移;(3)依据个体化防护原则,采取精准防护方案,充分运用“治未病”理论,进行体质辨识健康管理[10],积极调护机体阴阳、寒热、气血的偏颇,对易发脑病的阳亢质、痰瘀质等体质应及早调治,社区防护须调治适度,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3 已病早护 防其传变 病之初期,较易治护,当及时调治,精心护理,防其由轻转重、由重转危,即既病防变之良策。首要掌握疾病之发展及传变规律,断其传变途径,同时根据脏腑间相互资生、制约的关系,对未病之脏务必预先调护安之,避免邪传,病趋深笃,久痼难治。脑血管病初发,社区治护措施尤为重要:(1)详细收集病情资料,观察生命体征,从而做出护理评估、诊断与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用药护理,病之早期应即刻施用适宜药物治疗,对急病者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转送专科医院,对慢性起病者,应据病情施以适宜护理措施及治疗方法;(3)情志护理,该病带给病者心身方面的影响应予重视,从病初惶恐、紧张、焦虑,日久转为淡漠、抑郁、不寐及认知障碍等。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况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采取人性化、个性化的情志护理措施[11],使其有助于诊疗的开展及病态的康复;(4)生活起居护理,营造愉快、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床铺保持整洁、干净,照护好患者的洗浴、口腔清洁等卫生,衣着柔软宽大,对卧床患者,每2~3 h翻身1次,易受压部位铺设软垫以预防压疮,并注意患者二便卫生的护理;(5)饮食调护,据病情予以适宜饮食,保障营养充足合理,以利于病之治疗康复。

2.4 瘥后调护 防其复发 脑血管病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诸弊端,瘥后防其复发及后遗症,是康复调护的重点,应在病况评估基础上,做出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12]。生活起居护理,应避免不良气候及环境的影响,并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饮食调护方面,应重营养丰富与饮食宜忌;精神调摄,应制定有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使患者情绪稳定,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并能积极配合社区慢病管理人员的工作;其用药护理,督促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防止断续用药,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亦可配合中医针灸、按摩等康复护理疗法。此外,运动康复不可缺少,鼓励患者在有恒、有序、有度、有兴原则下做适宜体育锻炼。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治护的有效性,评价瘥后护理康复效果,并据情调整护理方案。

3 治未病理念指导脑血管病社区防护必要性

脑血管病社区防护是近年来深入探究的课题,防、护已成为社区护理学重要内容,社区防护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13],近年来,随着防、治、护一体健康医学模式的推广[14],社区防护愈受重视,防护已转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强调社区、家庭、个体为主的自我保健,而非以疾病为中心,即从“治已病”转为“治未病”,社区防护的服务对象涵盖全体社区成员,不再仅局限于患者,构建合理的社区预防、筛查和康复护理体系,以“治未病”思想指导社区脑血管病防护无疑是最佳选择,亦是社区防护中值得推崇的理念和策略,积极探索实践“治未病”健康工程将是推动脑血管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因此,将“治未病”理念应用于脑血管病社区防护尤为妥帖,也必为社区疾病防护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调护脑血管病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南宋潜邸官员对皇储、皇子的“调护”
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