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精神-受众”视域的高校图书馆空间临时展览策划研究
2023-01-10徐风华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文/徐风华 浙江工业大学 图书馆助理馆员
佘静涛 浙江工业大学 副研究馆员 硕 士
引言
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满足高校学生知识获取的基本要求,还应是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的综合性场所。当下,在移动互联网和云阅读模式的冲击下,利用高校图书馆已有的建筑空间承办临时展览,是一种双赢的选择[1]。一方面,从阅读推广角度来看,图书馆的多样化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师生走进图书馆;另一方面,从校园文化建设来看,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已有空间承办临时展览又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再优化配置,减少了校园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
目前高校图书馆承接的临时展览,从类型来看,主要包括图书馆自主举办的馆藏文献展、学校各院系的毕业作品展以及其他主题性的临时展览[2]。(1)馆藏文献展。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众多,且许多文献资料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历史价值。图书馆通过立体场景还原、全息投影、专题图书实物陈列等手段,举办馆藏文献展,一方面,能够向受众群体更全面地展示馆藏资源,鼓励高校师生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举办馆藏文献展,还可以达到与其他兄弟高校进行学术交流的目的。(2)毕业作品展。举办毕业作品展是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基础性功能,毕业作品展的展品内容主要有摄影作品、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艺术设计作品等,其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且在展出方式上,多以展品、展板、展柜等形式呈现。(3)其他主题展。如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在地文化传播展、以科技知识普及为主题的科普展、以名家个人书画作品为主题的艺术展、以馆际交流为主题的合作展、以节庆为主题的文化展、以阅读推广为主题的图书展等[3]。
在策划高校图书馆临时展览时,应充分尊重图书馆的建筑空间,确保展览的布展与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相匹配、与高校图书馆空间精神相契合,并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让临时展览的信息传播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 基于“环境-精神-受众”视域的高校图书馆空间与临时展览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与总体布局上,通常包括服务大厅、书库、阅览区等核心功能区。高校图书馆临时展览在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已有的空间,确保临时展览的布展与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相匹配、与高校图书馆空间精神相契合,并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让临时展览的信息传播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1 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与临时展览的关系
目前,我国有部分高校图书馆设置有独立、专属的展览空间,可以服务于较为专业展览活动,但是,这些专业展厅的位置往往较为偏僻,且总体利用率较低。当然,更多的高校图书馆没有专属的展览空间,其往往是利用大厅、走廊、楼道等灰空间(过渡空间)以及藏书区、阅览区等空间举办各类临时性展览。因此,在利用高校图书馆空间策划临时展览时,应充分考虑展览与空间环境之间的特殊关系。
不同类型的展览具有不同的特点,所需要的空间大小也往往各不相同。展览类型的选择应以高校图书馆已有空间为基础,即在利用展墙、展柜、展板等构建相对独立的临时展览空间时,应与空间环境相匹配[4]。
服务大厅、走廊是高校图书馆中可利用的空间最大且功能拓展性最好的展区,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其物理属性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就充分利用服务大厅举办各类收藏展、书画展等。由于这类空间拓展性较好,因而其布展方式可以较为灵活,既可以采用环型布展的方式展现高校毕业生的毕业作品,以展现学生毕业作品的风采;也可以采用矩阵式布展的方式展现高校在地文化及各类科普知识,促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传播功能。
书库、阅览区是图书馆核心的图书借阅服务区域,其可策划图书馆馆藏文献展、新书推介展等。这类临时展览借用书库和阅览区,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固定空间,还可避免大规模周转搬运给图书资源带来的损害、降低人力成本。
1.2 高校图书馆场所精神与临时展览的关系
1979年,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 Loct)概念,其认为“场所精神”是“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高校图书馆临时展览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内的多元化物理空间。因此,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展的叙事性应与其场所精神契合。即高校图书馆的临时展览须与空间人文属性共同构建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充分尊重场所的整体意象。高度契合场所精神的布展,可以从精神层面弥补高校图书馆空间的面积缺陷、可塑性不足等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可用于临时布展的空间,通常是狭小且具有不规整性的,如果缺乏基于场所精神层面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就会导致展览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视觉感受——如果在空间策划上没有很好地考虑图书馆空间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就容易导致展览不伦不类,影响参观者的体验,甚至给图书馆带来负面的传播效应。
总之,临时展览整体上的效果受展览主题、展项布置、展区空间设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够从精神层面提高参展主体的空间认同感,优化临时展览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促进受众的参观体验,实现多赢[6]。
1.3 高校图书馆空间受众与临时展览的关系
观众莅临展会的目的是获取其感兴趣的信息,通常展览主题和陈列内容是受众关注的首要因素。虽然高校图书馆临时展览的多为作品展、图书展、文献展,其布置方式多为图文展板、实物图书,文学性、艺术性风格较为明显,但不同类型的临时展览,受众对其空间感知、空间需求仍具有较大差异性[7]。
(1)文献展、书画展在布展时还应考虑到一些受众驻足观展的实际需求,在展区附近设置休息区、饮水区等,以满足长时驻足观展者的生理性需求。
(2)高校毕业生参加毕业设计展更注重临时展览的信息交互性,因此,展板的内容介绍要详尽具体,展示内容的字体要清晰明了、概况性强。同时,由于毕业展往往内容多、参与人数多,考虑到临时展览现场的安全性,应预留出足够的安全通道,并安排现场交通疏导人员和安保人员,以确保观展者安全。
(3)对于临时科技作品展览,受众往往更为关注新颖性、可参与性,因此,这类临时展览应着力凸显新奇性,以吸引观展者眼球。此外,临时展览的时间安排也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个性与偏好,如毕业设计展的开幕仪式应尽可能地安排在周末或晚间,以保证学生群体有空闲时间参加展会,充分满足其参展偏好与需求。
2 基于“环境-精神-受众”视域的高校图书馆空间临时展览策划思路
高校图书馆临时展览的策划需要结合现有的物理环境(空间资源)、展览自身的属性特征及观展群体的体验需求。首先,在高校图书馆物理环境利用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空间资源,特别是要科学利用好图书馆的过渡空间(灰空间);其次,不同高校图书馆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与场所属性,临时展览的策划应在合理利用图书馆已有物理空间的同时,尊重图书馆的空间场所属性,即展览的策划应注重展出内容的叙事性与场所精神的共融;再次,临时展览的策划还应重点考虑到展览的受众群体特征及偏好,通过科学的展区布置,以优化参展受众的体验[8]。
2.1 科学利用图书馆空间物理环境
我国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上兼顾了实用性、共享性和多元性。为了满足高校教学及其他活动需求,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总体可划分为阅览学习空间和其他公共性灰空间(服务大厅、走廊、楼道等)。通常只有馆藏文献展览会占用阅览学习空间,其他临时展览一般占用的是图书馆灰空间。高校图书馆公共大厅、走廊等灰空间具有复杂的空间属性,宜动宜静,其可以用来布置毕业作品展、个人书画展等诸多临时性展览。
在临时展览的策划实践中,策展人要科学地利用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属性,对各类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从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参与者流动情况来看,可将其大致分为动、静空间。静空间即阅读区、学习区等,人的流动性较低;动空间即公共大厅、走廊等区域,人的流动性较大。策展人在临时展览策划时,应尽量尊重动、静空间的基础功能属性,做到互不影响、互不干扰,以保证图书馆物理空间利用的最优化。
同时,策展人在临时展览策划时,可以在不影响高校图书馆刚性功能的基础上,从装饰的视角改善物理空间和展览环境。如可以在走廊和公共展厅的角落处摆放绿植以改善环境,或在走廊墙壁、大厅背景墙等处增加一些可替换的涂鸦、壁画等,让临时展览在色彩搭配上更加协调和舒适[9]。
2.2 充分尊重图书馆空间场所精神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职能机构,策展人在利用其空间布展时应充分尊重其场所精神。
一方面,为了完善人文空间管理,策展人应事先与馆方协商空间使用规则。策展人应充分尊重图书馆的基本规则和秩序,提前与馆方预约临时展览的相关事宜,提交空间展览主题、预期人数、临时展览日期等基本信息。包括策展人、参展人员在内的所有进入展区的人员都应详细报备,以确保展览不影响或少影响图书馆正常的工作运转。
另一方面,尊重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场所属性还应体现在策展细节及叙事性方面[10]。受到图书馆场馆空间限制,临时展览通常难以全面地展现出参展主体所要表达出的所有内容,但通过具有叙事性的精心布展,则可以弥补物理空间环境上的不足。如在展区入口最醒目的位置给出详尽的展览介绍和导览图,一步一步地指引观众的观展步伐,以帮助参展者系统了解整个展会。即临时展览的策划要有一条明晰的主线,以引导参展者按照顺序观览整个展览。
2.3 以受众体验感知统筹场所关系
图书馆临时展览策划要以受众的感知为核心,因此策展人应以受众体验感知来统筹场所关系。
一方面,为提升观展者的体验,在策划临时展览之前可以向潜在的受众发放调查问卷,征集其需求和建议,如果受众有较好的建议和意见,策展人在布展时即可采纳,甚至在整个展览策划过程中可以邀请个别受众全程参与,与承办者、策展人一起,共同策划整个临时展览。
另一方面,基于受众体验感知来统筹展览场所的关系,还要将受众的整个参观流程及其接触点作为展览策划的重点关注对象。通常受众(参观者)从进入展览空间所建构起的场域开始,观展行为会经历心理预期、兴趣触动、持续观展、后续影响等几个阶段[11]。因此,临时策展时,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主题外,展览的交互性也十分关键,即策展人应力图促进参观场域始终服务于受众参观行为,让展览契合受众(参观者)体验感知,最终让展览空间成为展览信息传达的有效媒介。
结语
在强化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的大背景下,借助高校图书馆空间承办临时性展览,向大学师生提供美好生活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应成为高校图书馆、策展人的自觉担当。为使临时性展览成为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一方面,策展人应以参展受众的感受和体验为中心,合理利用图书馆已有的物理空间,不断提升参展者的体验;另一方面,策展人还需要逐步捋顺临时展览布置与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环境、人文空间精神等方面的关系,以最大化发挥出临时展览的信息传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