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地市党媒新媒体有效传播力
——以“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为例

2023-01-10辛冬妹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2期
关键词:宜春市宜春微信

辛冬妹

提高新媒体传播的有效性,对于地市党媒来说,一直是需要攻坚克难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传播的有效性,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对于地市党媒的新媒体平台来说,有效传播力,是决定用户规模和粉丝黏性的重要介质。江西宜春日报社主办的“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探索“有效传播力”,在内容生产和用户服务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微信10万+文章共29条,其中2020年22条,2021年上半年共7条。2020年作品《宜春用无人机测体温!居民足不出户避免二次传染》《宜春这个“桃花源”被文化和旅游部相中》《还是他!江西夺刀少年变扶贫先锋》等融媒作品被中央主流媒体客户端转载,点击量均突破百万,尤其是2020年5月31日推出的世界无烟日公益广告《嗨,年轻人,你有“控”吗?》深受网友喜爱,累计阅读浏览量超过480万人次;头条点击量由年初5000级发展到目前的上万级,成为宜春新型主流媒体的首位品牌。

让媒体融合“动”起来

媒体有效融合是新媒体平台产品“动”起来的重要支撑。如何“融合”?用什么“融合”?融合的路径何在?近年来,宜春日报社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从观念融合入手,探索非中央厨房环境下的媒体融合之路。首先,在观念上将融合的元素植入编采流程,优化采编全程,开展相关对接培训,让采编人员形成强烈的融合意识,适应融合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其次,改革绩效考核办法,优化计分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将采访部、美摄部、新媒体编辑部形成“一体化”“联动式”采编主体,产生抢发新闻的“热波效应”。最后,从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入手,实现“纸媒与指媒”的融合。从单一的纸媒传播、网络传播,到“智能传播”“精准传播”,达到从有效传播到高效传播的飞跃。近两年来,宜春日报社以“宜春发布”微信平台为主体,先后推出端午龙舟赛、全市歌咏比赛决赛、宜春市第十二届月亮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奉新猕猴桃采摘节等多场视频直播,在线观看人数都在10万以上,其中开幕式直播观看人数达23.93万,点赞数2.03万。此外,宜春日报新媒体中心还制作了“十九大精神和党章知识网上答题”H5作品,互动人次达11.8万;围绕春节烟花燃放禁限放行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内容,创作移动互动新闻产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传”效果。

让用户产品“活”起来

“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作为宜春官方微信主流平台,是传递当地党委政府声音、倾听社情民意的权威平台,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发布的权威性、信息的及时性是重要的两翼。在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化背景下,信息传播正在从专业媒体主导的精英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化传播转变。有效策划是提高新媒体产品传播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这场颠覆性的传播变局中,地市党媒新媒体要成为赢家,必须牢牢抓住发展新趋势,调动策划的“神经”,满足用户多元需求,让新媒体产品活起来。

2020年7月,宜春市开展以“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从7月22日起,“宜春发布”官方微信开通“优环境、促发展”建言通道,纳民意,提问题。活动期间,共收集各类留言、建议1550条,分8次梳理转交市委活动办线索217条;转交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中心线索1280条,服务热线中心设专门通道对转交的信息进行登记,并向相关部门派出整改落实单。“宜春发布”微信开设《小布帮你问》专栏,对市委活动办和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中心反馈的转办结果,选择一些公众关注或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发布,回应群众关切。同时,针对网友在通道中反映较为集中、又指向不明确的问题,报社安排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并将调查结果在《小布帮你问》专栏发布,反馈给网民。其间,《小布帮你问》专栏发布反馈信息27期,媒体移动端用户化、服务精准化产生了突出的成效。

2021年2月开始,结合宜春创建“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市”活动,“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在原有栏目“小布帮你问”的基础上延伸,有针对性地开设宜春市营商环境投诉“一键举报”平台,发布了一系列微互动有温度更有力度的文章,提升了“政”能量,走出了一条新媒体主流平台的“群众路线”。不到半年时间,共收到群众反映的信息150余条,梳理转交给宜春市营商环境办线索20余条,转交到宜春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中心100余条,反馈信息显示,及时为群众解决困难数十个。

让采编经络“强”起来

打造具有较高运行水平的新媒体编辑记者队伍,是提高新媒体传播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缺专业技术人才,缺业务精英团队,是地市党媒的一大“短板”。补短板、强弱项,成为广大地市党媒发展新媒体事业的“不二王炸”。

近两年来,宜春日报社先后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成功引进专业技术人才4名,充实编采一线;在实施编辑记者专业技能“师徒结对”的基础上,实施“全员学习提升工程”。以新技术、新知识、新业务培训为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报社专业人才“轮流主讲”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一方面,在报社内部建立“结对帮带制”,既以老带新,又以新带老,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围绕全媒体、融合发展、视频直播等主题,请专家、学者、业务精英等每月举办一次专题培训,利用记者节等特殊节日开展融媒作品生产性竞赛,固化报社员工的“移动互联网+”思维,培养“一专多能型”“全媒型”“全能型”实用人才队伍,让新媒体采编经络真正“强”起来。据统计,仅2020年前10个月,报社编辑记者采写、制作的新闻产品,在中央主流媒体各平台发稿158件,其中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媒体上稿40篇;7件融媒产品在中央主流媒体客户端发布或转载,点击量均突破百万。

猜你喜欢

宜春市宜春微信
宜春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观看演出 铭记使命
四月轻语
摔不烂的“瓷器”
——宜春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作品赏析(6)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微信
微信
微信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