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食品添加剂,先把误区避
2023-01-09钱伟
钱伟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其中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对于现代食品来说,有些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吸引着大家的眼球。人们一度视食品添加剂为洪水猛兽,各大商家也纷纷在这上面做文章,一时间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零添加剂”的“健康产品”。但食品添加剂果真如此可怕吗?一起来了解下有關它的几大常见误区。
误区1:将食品添加剂和有害“添加剂”混为一谈
食品添加剂是列入国标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并按照规定使用的添加剂。有害“添加剂”可以分为两大类:符合CB 2760-2014规定,但是添加过量;不属于GB 2760-2014列出的物质,比如三聚氰胺、塑化剂、苏丹红等,它们在食品中属于非法添加物。第二类添加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无论用量多少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具体怎么判断,参考国标CB 2760-2014仔细查找对比即可。
误区2: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的食品更安全
除了一些自制食品,如酸奶、面包和蛋糕等可以现做现吃以外,只要是经过批量加工、运输的食品,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这会给人带来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质量和稳定性。此外,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还可以抑制致病微生物滋长,保证食品安全。如果一味追求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的食品,可能会因小失大。
误区3:“无防腐剂”“零添加”“不添加人工色素”就是无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有22类2 600多种,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有限的几种看作全部的食品添加剂。此外,目前市场上零添加的食品基本上不存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大部分都有食品添加剂。
误区4:同时食用多种食品添加剂会增加毒性
有人认为,虽然食品添加剂都在标准范围内,但是每天吃那么多食物,加在一起的摄入量还安全吗?答案是安全的。GB 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其目的是确保一天吃多种食品时,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而这个ADI值是经过国家卫生部门评估而来的,也就是在确保不产生健康风险的情况下,不同体重的人每日可以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量。
误区5:纯天然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合成添加剂更加安全
无论是天然食品添加剂还是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安全评估。天然的植物、动物、天然的酶制剂在自然界中也会受到污染,如果提取不过关,其有害成分仍然会携带到添加剂中,污染食品。此外,甜味剂代替糖加入食品中,不仅味道甜,热量也比糖低。目前有些食物打出“绝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幌子,实际是利用高糖高盐等手段来抑制食物变质。糖和盐本身就是天然防腐剂,大量使用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比如我们腌的咸菜、蜜饯就是如此。
误区6:食品添加剂没有营养
许多人认为食品添加剂没有营养,其摄人对人体不会带来任何价值。其实不然。如婴幼儿奶粉,通过适当添加牛磺酸、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等营养强化剂,能保证宝宝在各生长发育阶段获得合理均衡的营养,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需要。
误区7:孕妇不能吃冰激凌因为有食品添加剂
经常听到老人们说,孕妇不能吃冰激凌,因为里面有太多的食品添加剂。一般来说,不推荐孕妇吃冰激凌不是因为食品添加剂,而是由于自制的冰激凌有感染李斯特菌的风险,这种菌在冰箱冷藏室内可以生存,并且致病力强。普通人由于抵抗力强,食用后没有很严重的后果,但孕妇作为易感人群,就比较容易导致流产。冰激凌里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为了改善口感、维持体系稳定,有利于冰激凌保存,其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且大多数批准上市的食品添加剂在合理剂量下对人体是相对安全的。
总的来说,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其存在是为了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让食物变得更好看、更好吃、更有品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及产品。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可以有效改善食品的品质,做到防腐、保鲜。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防腐、保鲜的作用,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不要视食品添加剂为“洪水猛兽”,要正确对待,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