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边风景独好

2023-01-09邓文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3期
关键词:多巴胺营造仪式

[摘要]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在全国展开。笔者在线上教学时遇到较大挑战,学生对线上课堂兴趣不高。于是,笔者尝试从仪式感的角度创新教学情境,充分营造学习的仪式感,促进线上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线上教学;仪式感

仪式感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线上教学中却并不常见。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让线上教学充满浓厚的仪式感,或许能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一、摸索——拨云见日

仪式感能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呢?经过一番思考和查阅资料,笔者逐渐拨云见日。

1.仪式感让学生情绪愉悦

《脑内多巴胺》一书阐述道:多巴胺,又名3-羟胺、儿茶酚乙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是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与人的情感、思维、运动有关。由于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因此也有人将它称为“快乐因子”。线上活动的仪式感让学生参与感强,思想不断碰撞。碰撞的过程中易产生兴奋感,而人在兴奋状态下容易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分泌越多,对线上课堂氛围的刺激作用越大。

2.仪式感让学生更有秩序感

E.H.贡布里希说:“正是混乱与秩序的对照唤醒了我们的知觉。”如果线上课堂没有礼仪和规则要求,学生会觉得在课堂中无所适从。老师通过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和指引,营造学习的仪式感,让学生内心产生秩序感,明确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再慌乱。

3.仪式感让学生注意力更持久

小学生由于大脑没有完全发育,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志,自控能力弱,注意力一般在15—20分左右。简单的流程化的线上教学模式,让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更短。如果通过仪式感切换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实践——风光乍现

无论从仪式感的理论角度还是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来说,仪式感在课堂中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笔者在课堂中进行了以下大胆尝试。

1.课前准备的仪式感,让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首先,注重仪容仪表,营造仪式感。上每一节课之前,笔者穿上得体的服装,端正微笑地出现在镜头前。其次,居家学习环境要有仪式感。于是,笔者在班级群发起“营造上课仪式感”的倡议:

(1)提前5分钟进入课堂等候,调好网络、音量;

(2)创造安静环境,洗漱完毕,穿校服进课堂;

(3)桌面无杂物,只能摆放课本、文具和电脑;

(4)保持正确坐姿,身体与屏幕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护好眼睛;

(5)播放上课铃声,“小先生”组织课前纪律。

上课前,老师和学生都要注重仪容仪表,彼此创设良好的上课环境。通过课前准备的仪式感,尽可能使学习环境接近线下课堂,营造大家熟悉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境与过去的学习经验产生链接,能够减少学习的障碍。当大家精神十足地出现在镜头前,师生间亲切问好,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良好印象,课堂氛围大不一样。

2.学习评价的仪式感,唤醒学生的成就感

对于学生来讲,评价就像植物需要水分的滋润一样,非常重要。针对学生课堂上是否积极思考、课后是否自律学习、是否劳逸结合等方面制定评价表,具体如下:

一节高效的线上课,课堂评价的仪式感会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感。课堂上时刻关注镜头里学生的状态,对于积极互动、回答出彩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评价,比如:“你的答案里藏着你的智慧!”“你很有见地,说得真精彩!”“你的回答说明你在动脑筋,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今天我们班又冒出了一颗星星,智慧星哦!”评价完,给学生颁发一个虚拟的奖杯。这种小小的仪式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奖杯的个数还可以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在学习评价表中体现出来。

每周五的班会课,针对自我、家长、老师、同伴社交四个方面综合评价的情况,设定评价等级,分别为倔强青铜、秩序白银、荣耀黄金、尊贵铂金、永恒钻石、至尊星耀、最强王者。在颁奖音乐的渲染下,在家长言语的肯定中,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在老师鼓励的颁奖词中,举行隆重的线上颁奖典禮。这满满的仪式感,让学生涌起强烈的成就感、自豪感,以及催人向上的使命感。之后,线上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学生互动感越来越强。

3.生活活动仪式感,让学生感受爱的温暖

老师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堂评价等结构体系,营造在线教学的文化仪式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线上课堂的礼仪、规则和神圣感。于是,笔者又大胆尝试将特定的生活内容搬到了线上课堂。

去年,笔者所带的四年级学生都满10周岁了。为了让学生感受成长的美好,也给美好童年留下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笔者和几位家委默默策划着“10周岁成长礼”。当学生走进线上课堂教室,听到动人的旋律,瞬间被屏幕上的“宝贝,10周岁快乐”吸引住了。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父母饱含爱的祝福视频,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仪式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创设仪式感。为了让学生保持爱国热情,每周一会在线上如期举行升旗仪式;当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时,会机动设置线上挑战赛,对挑战成功的学生颁发勋章;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线上评选“最美朗读者”;下课后,线上组织学生一起跳操,感受集体课间活动的活跃氛围。

仪式感是在线上教学活动实践中衍生的,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隔着屏幕,学生和老师之间难免有疏远感,但是只要老师多一点精心设计,就会有另一番风景的呈现。

[参考文献]

[1]金国章.脑内多巴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77.

邓文娟   广东省深圳市行知小学。

猜你喜欢

多巴胺营造仪式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十岁成长仪式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仪式感重要吗?
跟踪导练(四)(4)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