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业水平考试的高中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2023-01-09王小华
王小华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作为一项合格性测验,是学生毕业以及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获得教学质量反馈的有效载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随之不断完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学业水平考试提出了新要求,强调由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方式转变,由以升学为目标向升学与生涯辅导相结合的目标转变。考试方式实施学完即考,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面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新理念、新要求,高中体育需要转变以考为纲的机械练习,探寻更为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1 学业水平考试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教与学质量检测体系,对教与学活动的实施形成反拨,在推动教学改革与提升学习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着眼于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其影响主要反应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为教学优化提供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準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展现出规范统一、科学严谨的特点,让教师依托考核结果精准、全面的了解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基础情况,从中抽象出教学优势与不足,为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可靠依据,对于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第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的特点,促使学生改变娱乐化的体育学习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体能与技能训练,有助于丰富体育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运动项目技巧,提高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学业水平考试对高中体育的教与学具有反拨作用,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推动课程的深度发展,提升学生的体育基础素养。
2 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局限性分析
2.1 教学内容存在以考为纲倾向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实施由来已久,但是新旧理念处于正面交锋的胶着阶段。在这一基础教育关键转折时期,应试教育思维尚未能完全摒除,面对学业水平考试这一国家级考核项目,高中体育与健康容易出现以考为纲的倾向。一方面运动项目的选择未能兼顾考试需求与素质发展。教师将考试项目作为高中体育日常教学的主要、甚至唯一内容,对学生兴趣、特长以及认知需求缺乏足够的关注,造成体育素养的片面化发展。另一方面训练内容的设置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师将考试要求作为设计训练内容的唯一依据,缺乏对学生运动能力个体差异的考量,统一性有余而梯度性不足,造成训练内容与主体需求相割裂。对于学生而言,机械的训练内容存在“过”与“不及”的两极分化问题,缺乏适切性,影响有效性。虽然教师强化考试内容的针对性训练对于学生提升运动技能与考试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学业水平考试是一项基础性的合格性测验,考试项目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意味,单纯将考试项目作为高中体育教学内容难免造成学科育人功能的窄视化与短视化发展倾向,偏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基本理念,对学生体育素养的个性化发展造成钳制。
2.2 教学方法的运用缺乏创新性
教学方法运用不够丰富、科学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又一重要问题,不仅难以实现考试技能的提升,而且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深度发展。具体而言,其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受制于以考为纲思维,教师关注点集中于课堂传递了多少体育知识与技能,而并非是学生获得了哪些运动体验,给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带来局限性。通常采取项目考核要求讲解、具体动作演示以及针对性训练的教学流程,千篇一律的训练内容与机械单一的训练方式周而复始,削弱了高中体育课程应有的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多元化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第二,教学方法失当。体育素养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并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选择相契合的训练方法。但是在分数至上的错误思想主导下,一些师生存在考试前的突击训练这一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试图通过短时间的集中练习让学生的考试技能得到突破性提升。此种教学方式背离了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难以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更容易引发学生身体与精神层面的极度疲劳。不仅偏离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初衷,而且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 聚焦学业水平考试的高中体育教学优化策略
3.1 教学目标聚焦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是决定教学活动走向的关键要素,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设置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核心素养三大维度着手,促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让高中体育课程满足但不受困于学业水平考试基础要求。以中长跑教学为例,教师围绕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要求以及运动项目特点制定教学目标。首先,从运动能力而言,作为体能、技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教师以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标准作为教学要求的基本红线,注重中长跑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指导,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通过日常训练顺利达标,以此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基础目标。其次,从健康行为而言,聚焦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改善高中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起始点,以强化运动意识,塑造良好体育习惯为根本落脚点,组织教学活动。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原则,实施课内学技能,课后做沉淀的课程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管理,形成积极的体育训练驱动,深度提高中长跑运动能力。最后,从体育品德而言,促使学生理解中长跑的运动价值,摆脱以考试为导向的狭隘运动观,唤醒运动自觉。与此同时,通过适度提升中长跑训练难度,达到磨练意志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通过设置有深度的教学目标,拓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价值,助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3.2 教学内容紧扣一主多辅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广度的重要因素,在大力倡导个性化发展的当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需要摆脱以考为纲的封闭式设计思路,实施以学业水平考试为主导,学生运动能力多元发展的一主多辅。具体而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2.1 兼顾考试需求与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为持久、稳定的内在学习驱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改革过程中永恒不变的研究课题。虽然高中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面对以考为纲的单一学习内容,仍然展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针对此情况,教师需要兼顾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增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吸引力。例如,可以采取“1+X”菜单式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其中“1”为学业水平考试项目,包括中长跑、游泳等必考项目以及投掷实心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足球、篮球等选考项目。此内容板块为强制性内容,根据考试需求要求每一位学生或是参加考试的学生达到基本的考核要求。“X”是以兴趣为导向的拓展项目。教师紧扣推动新兴体育进课堂的现代教育理念,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纳入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如轮滑、网球、跆拳道、健美操、棒球、垒球等。综合考虑学校现行体育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接受度,选择具有可行性的新型运动项目,丰富体育课堂。此内容为选修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根据自身精力与能力选择任意项目进行学习。通过增设教学内容的弹性选择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点燃学习热情。
3.2.2 兼顾考试需求与能力发展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再是一门单纯以知识与技能发展的学科,而是注重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基于此,教师需要辨析考核立意与素养立意之间的关系,探寻平衡学业水平考试需求与能力发展的制衡点,以此为中心统筹高中体育教学内容,提升体育训练能效的延展性。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学内容坚持以考试内容为主,多方足球知识与技能并蒂开花的原则,包括脚背正面颠球、20米运球过杆射门等学业水平考试维度以及技战术训练、实战对抗等素质化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思维以及体育品格。首先,通过技能解构重点突出考试内容,夯实技能基础,提升考试能力。例如,将运球过杆射门的技能指导与训练作为重点来抓,实施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保证学生将技能要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立足运动整体发展规律,形成教学主线,制定全面化、进阶式的足球运动训练。例如,将足球起源、发展、特色等知识作为起始点,讲解、训练综合性的足球技能,并组织小组对抗、校际联赛等实战活动,坚持理实结合让学生学习有血有肉、有意义的足球内容。兼顾重点技能提升与综合运动能力全面发展,构建总分式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考试能力与体育素养的齐头并进。
3.3 教学方式注重守正创新
教学方式是连接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否科学、高效对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与学生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立足各方要求,加快教学创新步伐,打造有趣味、有深度的高中体育课堂。结合高中体育学科特性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式的优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3.1 寓教于乐,点燃热情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为先决条件,高中体育与健康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底层逻辑,选择相契合的教学方法。以一分钟跳绳教学为例,教师改变机械刻板的强化训练,引入各种趣味元素,让高中体育课堂重换生机。首先,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微课等多媒体课件,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内化知识,提升理解层次。例如,教师将跳绳的基本动作与技法以及学业水平考试中关于一分钟跳绳的规定、在考试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等知识性内容制作成微课,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看,尝试总结其中的关键信息,相互探讨自己的发现与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归纳出一分钟跳绳的技法要点,并让各小组派出代表轮流进行阐述。教师汇总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针对其中的问题或是疏漏进行讲解与补充。通过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突出体育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运动规律。其次,在实践训练环节,教师引入游戏或竞赛元素,让枯燥的跳绳训练有趣起来。例如,一分钟跳绳接力游戏,各小组成员轮流进行一分钟跳绳,全体成员成绩累积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渲染竞争氛围,激活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训练活动。
3.3.2 分层指导,提升能力
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对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改变“大锅饭”式的机械练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训练指导的针对性。因此,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弹性发展空间,保证达到考试红线要求的同时,促进个性成长。以篮球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通过学前测试了解学生的篮球基础情况,以此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各项素养均较为优秀的学生为A层次,存在一些认知或能力短板的学生为B层次,综合运动能力偏弱的学生为C层次。值得注意的是分层仅限于提供精准指导,并非是评判学生能力的依据。其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选择相契合的指导方式。例如,针对能力较弱的C层次学生,教师采取分解式技能指导方式,包括抓球时手部精细动作讲解与纠正、投球时身体发力姿势、手臂举球姿势及举球位置、投球时的出手姿势等等。通过事无巨细的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此外,教师引入“小先生制”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扶。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优带劣的组合式训练形式,发挥同伴之间的平行思维与平等关系优势,加强篮球知识与技能的交流与切磋,实现共同成长。
3.4 教学评价实施一试多用
教师需要改变将学业水平考试单纯作为毕业要求的狭窄评价思维,而是以此作为检测、反思日常教学过程的导向,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做到一试多用,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引入学业质量档案袋评价方式,为每一位学生设置一个记录体育素养成长过程的档案。首先,以测验与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体能素质以及各项体育运动能力基礎情况,作为成长档案的起始点。其次,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观察,详细记录学生每节课的认知情况,并深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巧用评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修正学生的体育学习方法或方向。通过档案袋评价方式突出评价过程,让教师可以获得及时、准确教学反馈,为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项目的选择提供有利建议,促使学生及时弥补漏洞,更好的应对考核。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运动自信,形成正确的运动动机,摆脱单纯以考试为目标的短视化运动观,真正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身心愉悦感,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国家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教学质量的载体。在大力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教师正确认知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以及学生长远发展需求,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探寻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最优解。
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20年度专门项目课题《中山市高中体育与健康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Z2020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山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