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城引-锦上繁花”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

2023-01-09嘉怡栗舒

音乐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套曲青城繁花

嘉怡 栗舒

作曲杨晓忠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理事

天府万人计划文化领军人才

四川省优秀教师

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

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创新创作中心主任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名譽主任

杨晓忠是第一个提出把非线性回归理论应用于作曲技术领域的作曲家,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与创作风格。他所创作的作品曾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目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当代音协(ISCM)、亚太地区作曲家联盟(ACL)等机构主办的国际音乐节,并由国内外多个乐团在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和展演。新西兰、卢森堡、日本、中国库客音乐和人民音乐出版社等数十家国内外音像公司、出版社收录发行其作品专辑、选集和个人作品专集。

作曲家杨晓忠专访

“青城引- 锦上繁花”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脱胎于主创杨晓忠的一次艺术灵感。杨晓忠闲暇时赴往青城山,被青城山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艺术魅力所感染,写下了一组以青城山为主题的楹联合唱作品。音乐会后来演变为以“锦官城”为中心,由青城山作引,辐射三星堆、蜀道剑门关、丝绸之路等四川文化历史遗迹的大型声乐交响套曲。

以青城山作引,作为音乐会开篇曲目的混声合唱《青城山组曲》突出无伴奏合唱的音乐语言特质,作曲家杨晓忠力求突出“词”不用“唱”,而是取其意,用人声的静态和动态两种形态语言营造“幽”的空灵与涌动。《青城之恋》则以民谣风格为主,将古典与流行元素相结合,采用人声乐团与室内乐的新颖编制,以白素贞的口吻,将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神话娓娓道来。组曲《蜀锦·繁花》为流行风格作品,杨晓忠在作品的引入部分、高潮部分和尾部融入川剧声腔和表演,将徒歌形式与流行演唱拼贴,歌词的时空穿越与音乐的风格混搭相结合,呈现出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风格对话。《青城剑气》运用流行演唱风格与戏曲旋律元素相融合的人声,与极具色彩的特殊打击乐,集古风与时尚为一体,熔民族与现代为一炉。在笛、琵琶与交响乐队作品《金声玉笛·纵目》中,杨晓忠尝试寻找古蜀之声的发音源头,因此他请演奏家定制了玉笛和骨笛,力图运用现代制作工艺将三星堆历史话语重现于现代语境,呈现古今之间的交流与呼应。杨晓忠将其心目中三星堆声音质感的描绘贯穿在全曲的构思和创作中,玉笛与骨笛在古蜀的神秘中飞翔,骨笛啸啸,玉笛声声,尾声时陶埙悠扬。常规音高定弦琵琶与非常规音高定弦结合使用,独具金属质感的琵琶声、清亮委婉的笛声与幽深质朴的陶埙声相互冲击与碰撞,形成多维声响,远方传来的悠悠铃声与徐徐的脚步声在四方环绕,古蜀呼唤空谷传响……

“青城引- 锦上繁花”交响声乐套曲音乐会采用“民族+ 交响+ 流行”的跨界融合方式,是一部以独唱、合唱为主体的大型声音套曲作品。呈现这样一场空前开拓的音乐会,对于作曲家杨晓忠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用新曲谱写传统文化,用乐声传递四川精神,用歌声连结四川人情,立足现代,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杨晓忠用音符谱写出一幅浓墨重彩的民族千年文化画卷。

独唱

王俞之

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院长

西南音乐研究中心流行音乐研究所副所长

全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

成都市新都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获五省市电视歌手大赛四川赛区金奖,文化部主办全国推新人大赛民族组金奖,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四川赛区流行组金奖,第9 届全军文艺汇演三等奖。多次荣获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多次担任各级声乐赛事评委。在省部级学术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参研多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参演多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举办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

多年来录制原创音乐作品数百首,音乐剧多部,发表专辑多张,代表作品:创作演唱作品《星》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战疫歌曲”,荣登“学习强国”平台;歌曲《大道朝天》《归来的白鹭》《中国火起来》获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演唱录制大型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文成公主》,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凉山的回响》《康定情歌》等。

独唱王俞之专访

王俞之在“青城引- 锦上繁花”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上担任独唱,音乐会之后,王俞之说“青城引- 锦上繁花”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四川传统文化,以唱响四川故事、描绘四川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主题,以多元、包容、跨界的多重形式诠释四川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展现多姿多彩的四川人文及自然景观,浓墨重彩地传达四川文化符号的永恒魅力,以音乐塑造四川人包容、乐观、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塑造崭新的现代化的四川形象。

王俞之认为,这台音乐会贴合了增强“文化自信”的需求。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主创团队守正创新,以开创性的形式表现新四川、新四川人的精神文化特质,将一场极具艺术价值与教育价值的交响声乐套曲音乐会在锦城呈现。

青城山孕育了自由与爱情,也孕育了白素贞这样一位勇敢智慧的四川女性,王俞之采用歌声将白素贞带往现代舞台,讲述她的心路历程,道尽衷肠,跨越千年时光向人们倾诉她的喜与乐、哀与伤,扣人心弦,闪耀着永恒的人性的光辉。

《梦回剑门关》中,王俞之在以流行音乐风格演唱为基础之外,尝试引入民族唱腔,探索出将咏叹调和戏曲与流行演唱相融合的演绎方式,力求作品呈现出“新”与“美”。在四川音乐学院流行演唱人声乐团的配唱中,歌曲的演绎呈现出四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碰撞的特质,乐队的奇幻与交响,独唱的柔美与高昂,合唱的冲击与呐喊,勾勒出一幅壮观的画面。

艺术统筹

牟岭虹

首批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四川省政府『金熊猫』个人奖国家艺术一级职称

四川交响乐团『天姿国乐』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

四川交响乐团节目总监/艺术家委员会主任

艺术统筹牟岭虹专访

在牟岭虹从业的二十余年中,她始终执着追求民族器乐发展与创新之路,以求真务实、敬业担当的精神为四川塑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乐品牌“天姿国乐”,并创意导排了“天姿国乐”的多台音乐剧目;2012 年创演了西部首台民族器乐音画《情歌中国》,该剧是四川省委宣传部“建党90 周年”系列庆典演出中唯一具有创新性的民族器乐视听音乐作品,荣获了首届四川艺术节文华奖,还在同年入选编载于文化部《中国优秀演艺项目精粹》一书中。

在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牟岭虹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解读老子名句“上善若水”之内涵,结合时代的要求继承创新, 立意、构思、策划了舞台音乐台本《上善蜀水》,领衔创意,请作曲家杨晓忠完成了大型民族交响音画《上善蜀水》,获得2017年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专项扶持资金,并受知名唱片公司库克音乐的邀请,录制并发行了同名CD专辑。

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及政府重大外宣演出项目中,牟岭虹带领“天姿国乐”以严谨优良的艺术水准完成了在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外宣演出任务,其主题音乐会《中国风情》《天姿随国乐飞翔》《江河的脉动》先后上演于瑞士联合国万国宫、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波兰肖邦音乐厅、捷克国家歌剧院、日本大阪音乐厅、圣彼得堡卡贝拉音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圣殿,彰显了中华国乐的优雅气质。为此,连续3年荣获四川省对外促进会授予的“品牌团队”奖牌。

牟岭虹是四川交响乐团的节目总监,负责四川交响乐团的艺术生产及节目制作。受作曲家杨晓忠教授委托,由四川交响乐团组台,牟岭虹作为艺术统筹负责“青城引- 锦上繁花”大型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的排演。该场音乐会是四川近年来难得的一次多元化、跨界式交响声乐套曲创作探索,凝聚和提炼了蜀文化之人文风韵、地理特点、历史背景的多元跨界音乐会。由于“青城引- 锦上繁花”大型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是不同于传统交响乐的表达,且每首作品的演奏形式都不一样,这也给牟岭虹的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牟岭虹要将这些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舞台呈现的合理规划和设计,通盘筹划、统筹全局,以使每一个曲目能够流畅顺达、干净有序地呈现给观众,让音乐会取得最佳的演出效果。

“青城引- 錦上繁花”大型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的指挥是荣获贝桑松国际指挥金奖、现任四川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的新加坡籍指挥家洪毅全,合唱指挥柳秀妍是四川交响乐团特聘的韩国籍女指挥。音乐是国际相通的,但他们身为外国人来指挥具有浓郁蜀文化色彩的交响合唱作品实属不易。外国人对中文的理解比较困难,为此,他们查阅字典和相关书籍,尽自己所能来了解作品的深意所在。而在这样的创排过程中,他们也被中华传统文化深深地吸引和感染。演出时,在场的观众被他们精湛的指挥艺术所折服,这让牟岭虹倍感欣慰、颇受感动。

牟岭虹认为,四川交响乐团和四川音乐学院的乐团、合唱团及现场的优秀歌唱家、独奏家在演出时所展现的精湛技艺与充沛情感让四川观众感受到了职业化水准的高度。而“青城引- 锦上繁花”大型声乐套曲交响音乐会多视角地呈现了蜀文化的深邃底蕴,以丰富的形式展示了川人的精神面貌,体现出了这片土地的绚烂和美好,是能代表四川音乐创作实力的诚意之作。

猜你喜欢

套曲青城繁花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青城秋色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我爱家乡青城美
合唱套曲·美的韵律
咏青城
声乐套曲
繁花之梦
心有繁花
青城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