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科普图书创作案例分析
——以《电力高速》为例

2023-01-09

传媒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科普图书

刘 薇

科普,就是科学普及,是运用各种传媒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普图书是向普通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现在市场上科普图书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科技工作者和出版机构有责任参与科普图书的创作,让科普作品更具科学性、社会性和实用性,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或者平衡。

一、选题策划

(一)选题立意

目前科普图书出版数量越来越多,精品不断涌现,选题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题材和内容也日趋丰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儿童科普书和低学龄学生科普书种类明显居多,而大众科普图书偏少;国外引进的科普图书居多,优秀国产原创作品偏少;关于高端科技类、前沿技术的科普图书少,出版的少量作品大多销量偏低,出版机构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导致科技出版机构参与科普图书选题策划的动力和热情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推出一批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当下,出版机构应当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适当投入资金和力量开发科普图书,优化科普图书选题,助力科普图书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国编辑学会组织15家国内关键领域的国家级科技出版社,共同出版《中国科技之路》丛书,旨在系统展示在党的领导下不同领域在重大科技成果方面取得的成就,因而本次科普创作的立意就很深远。《电力高速》是《中国科技之路》丛书的电力卷。《电力高速》要从科技发展的角度,高度概括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献礼书,意义非凡,同时责任重大。

(二)定位读者对象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电力知识专业性很强,但电又贴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电力科普的对象非常广泛,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电力知识。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电力科普的内容是不同的。例如,对于老人、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内容应侧重于用电常识,包括如何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家用电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等;对于普通群众,如中学生及非电力专业的学生,就可以讲讲电力的生产和传输原理,包括发电的原理、种类及其特点,电力如何传输,电力市场运作等内容;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以及对电力专业感兴趣且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人来说,则可以更深入地介绍电力专业知识以及前沿研究成果。根据写作的意图和目的,将《电力高速》的读者对象定位为上述的第二类及第三类人群,内容由浅及深,既有电力的生产和传输等基础知识,也有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三)寻找合适的作者

科普图书能否落地,合适的作者是关键因素之一,因为科普图书的质量最终取决于作者的科学知识储备和写作水平。高质量的科普图书对于作者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作者专业知识过硬,还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过硬的专业知识能保证作品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及时性;扎实的文字功底包括准确性和趣味性两方面要求,要能够准确表达写作意图,同时还要通俗易懂,创作难度非常大。

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是写作大众科普读物的最佳选择,为此,中国编辑学会组织出版单位共同策划,采取邀请各领域院士和专家联合创作的思路。这样组成的作者队伍具备非常高的科学素养,对相关领域的了解非常深入,站位高,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容易写出来精品佳作。

(四)明确写作内容

科普作品内容要求具备三要素: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求真实、准确、成熟、先进;思想性要求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艺术性要求具有通俗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电力高速》的写作目的是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展示中国电力工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电力设施高速发展、电力技术高速进步、电力装备高端崛起,彰显中国创新和中国速度。全书紧密围绕科普作品内容的三要素要求展开,在内容结构上既能反映科技领域的发展概况,又聚焦有重大影响力的技术亮点,既展示重大成果、科技之美,又讲述背后的奋斗故事、历史经验。《电力高速》按照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展开叙述,按发电、输电、用电等环节进行章节设置。

中国电力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写作的素材特别丰富。选材的首要原则是指标排名世界第一的或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设备或工程。在发电章节,介绍了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光发电、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特点及最典型工程、最前沿技术,选取指标最好的机组进行介绍;在输电章节,介绍了电力传输的发展、我国电力联网的形成过程、中国在世界领先的特高压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储能部分,主要介绍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功能、原理及典型工程;用电部分,介绍智慧电力使用方式;同时,还对电力的未来进行展望,包括绿色低碳和能源互联两部分。

二、写作方法及技巧

科普书读起来很简单,通俗易懂,但是写起来很难。中国电力出版社的一位老编辑说过一句话:“最厉害的专家也不一定能写好科普书。”笔者参加这次《电力高速》的创作后深有体会。写得深一点,怕读者看不懂;写得浅一点,又担心是不是太简单了,都是常识,读者读了没有收获,真是“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这时可以进行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和平衡。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初稿形成后可以将部分样章交给目标读者进行试读,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

如何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也是一大挑战,下面笔者归纳总结了一下在写作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技巧:

1.科普书的语言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科普书切忌长篇大论,满篇都是深奥的专业术语,太专业的词汇吸引不到读者。同时,科普书主要是为了阐明清楚事物的构造,解释现象,介绍物品而来,所以重点也不在于文采,而在于清楚直白地将要说明的事物阐述清楚,用方便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写明,使得读者能够快速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到作者的想法,明白事物背后的科学道理。在作品中,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通俗化的表述方式,比如,《电力高速》中形容火力发电的基础性作用时,说“火力发电是电力工业的压舱石”;还有将电流比喻成人体的血液,而电压则相当于血压一样,血液的流动需要血压,电的流动需要电压;500kV输电线路相当于快速道路,那么特高压线路就相当于高速公路,等等。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图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2.科普书一定要图文并茂,多配图。当文字描述不太准确或者出现新事物时,图形就相对比较直观。图形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有现场高清真实的实物照片、对比清晰的统计图(以柱状图和饼状图居多)、简洁概括的手绘插图、逻辑清晰的流程图、随笔漫画等。漫画对于低幼科普读物来说,尤其能起到吸引小朋友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照片的选取和制作一定要清晰、突出重点,与要表达的内容契合,起到辅助正文的作用,切忌图文不符。在《电力高速》中采取了实物照片、统计图表和手绘插画相结合的方式,用实物照片展示宏伟的工程、设备外观;用统计图表展示多年发电量和装机容量的对比;用手绘插画简化复杂的发电原理。例如,在介绍电能传输的过程时,用了一个电能传输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这样就一目了然,比用文字叙述简洁方便多了,读者读起来也方便。

电力传输示意图

3.科普书要少用公式。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一本书上每多一个公式,就会减少一半读者。”这句话未必对所有图书成立,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科普图书来说是成立的。高深难懂的公式、奇怪的变量符号必然会吓退一些门外汉。对于非专业人士,在短时间内要建立公式概念、运算逻辑体系是比较困难的,也没有必要,科普图书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些基本概念,传播一些基础知识。《电力高速》全书没有用到一个公式,也没有影响到内容的表达。

4.科普书的常见写作技巧包括列数字、对比、类比、列图表、举例子等。数字是最直观具体的表达,我们说山很高水很深都是比较空泛的,这是文学的表达方式。对于科学来说,重要的是准确和严谨。例如,当我们写到三峡工程的宏伟时,我们说三峡大坝长3000多米,高185米;当说到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巨大贡献时,我们说三峡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数字一出来,就显得具体客观,这也是科普图书科学性的要求。

对比是常用的写作手法,我们说三峡大坝高185米时,专业人士一看心里就明白这很厉害,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可能就无感,也许是数字大了多了没有感觉。如果在后面再补充一句“相当于60多层的高楼”,小朋友看了一定为之惊叹,因为高楼在我们身边很常见,这样一说直观印象就有了。

类比常用于用日常的事物来解释新兴事物。例如,我们说特高压交流输电的优点是强大的联网功能,而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点是点到点大功率送电。这么说,非专业人士可能有点蒙,但若是将特高压交流输电类比为高速公路,特高压直流输电类比为航空客机就好理解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国联通成一张交通网络;而航空客运呢,飞行距离远,但只能从一个点飞到另一个点,中间没有落点。这么一类比还是很形象的。

列图表也是很直观的表达方式。当我们说各种发电方式装机容量在全国总装机容量中的比重时就可以用饼状图表示,这样各种发电方式装机容量谁的比重大、谁的比重小一目了然;对于多年来某一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用柱状图表示,从柱状图可以了解该指标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三、新媒体融合出版方式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多媒体融合时代,网络百科、自媒体等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科普的角色,满足了人们对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体验。但这中间其实也存在很多弊端,网络传播的内容杂多,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校核把关,难免存在错误;科普图书需要经过三审三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保证,相较于网络碎片化的知识,图书的知识体系也更完整。纸介图书在保持传统出版优势的同时,也可以顺应潮流,借鉴新媒体好的经验和做法,运用智能语音、沉浸试验、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和表现形式,实现文字、图片、语音、影像等多媒介元素的共同呈现。

《电力高速》在表现形式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力求以多种形式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和功能,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现代技术手段,期望以现代技术手段,用创新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并将之转换成深邃磅礴的科技力量。特高压的输电距离长,从空中鸟瞰的角度更能直观展现,大量的航拍镜头既直观又震撼;用三维动画将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术语简单化;采用二维码链接特高压科教宣传片视频、超一流工程介绍,用手机扫描就能进行视频播放。多种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将我国电网建设的历程、电力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娓娓道来。

四、结语

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将科普图书的创作思路和创作过程及写作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多媒体创作手段,以提升图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书中包含大量实例,具有实操价值。创作一本优秀的科普图书,离不开出版各个环节、各个细节的精雕细琢,原创大众科普出版领域还是一片未深耕开发的土壤,如何开发使之成为沃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猜你喜欢

科普图书
无障碍图书联盟
图书推荐
科普达人养成记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科普漫画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推介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