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3-01-09任玉梅

今天 2022年24期
关键词:隔代共育家校

任玉梅

(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关第二小学 甘肃 天祝 733299)

由于农村地区条件和对教育的认识,农村家庭教育环境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家庭教育的方法也很单一,除了吃饱穿暖,让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惹事,不胡闹就算万事大吉了。事实证明,教育孩子并没有那么简单,也不是这些高大上的表面口号,要深入孩子内心,与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才能靠近他们,帮他们解决问题。很多农村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他们的关爱,关心较少,因此在教育中更应该关注他们心理健康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打好基础。

1.农村家庭隔代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1 价值观相互冲突,对孩子成长不利

城乡结合虽然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模糊,农村有的人一时在城里住,一时在乡村住,比如,有些家庭在县城有房子,孩子上学时一部分人为了照顾孩子在县城,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家里种庄稼、务果园等。这种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却给乡村带回来很多不同的认识、追求,与乡村教育思想产生矛盾。再加学生进城务工的父母,让农村家庭隔代教育变得很茫然,他们甚至都不能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究竟是城里孩子还是乡里孩子。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在新时代更是强烈地游离在人们认识中,使教师在教育中不知道怎么与家长沟通,以实现家校共育这一目的。比如,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一些家长,在大城市接受了一些不太完善的教育思想,还没有形成逻辑,就不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学校、教师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与意见,同时也误导了孩子,让孩子原本简单、执著的学习态度受到挑战,使孩子的成长受到不利影响。

1.2 学校、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家校共育的好处

笔者在农村家庭隔代教育中走访时发现,好多祖辈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没有认识。他们以为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让孩子能放学早回,按时完成作业,晚上早睡,早上早起不迟到。在这些家长的认知里,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孩子教育从来都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只是配合。可是实际上他们没有配合,也不知道如何配合。教师也一样,总以为祖辈对自己的孩子会进行自觉、有效的教育,他们没有必要督促,也没有教给家长教育的方法。还有一些教师与祖辈的认识接近,教育不能靠祖辈,还是要学校,靠教师,他们没有与家长共育的认识。首先,不与家长沟通,知道农村的儿童大多是爷爷奶奶带,属于隔代教育,不会教育,也不会有效地陪伴,也不管不问,遇到问题直接批评或顺其自然。其次,教师也与隔代教育中的祖辈很少沟通,总寄希望于家长,想着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操心,学校、教师急什么,全然没有认识到农村儿童成长中的困难,使他们成长危机重重,问题不断。

1.3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跟不上,使学校德育教育压力增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父母言行、处事方式都会无形中影响孩子,使孩子受到教育,让孩子养成一些比较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会如何与同学、教师和谐相处等。但是农村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使家庭这所学校成了聋子的耳朵,失去了作用。好多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生活,让孩子们在祖辈的教育中成长。老人由于年龄的关系,做事情不但动作缓慢,没有时间观念,而且生活习惯与方法完全不适应于朝气蓬勃的小学生,他们对于孩子一些不当的语言,不当的行为,不问不顾,更发现不了问题,这就让孩子的一些文明礼貌、学习、生活习惯难以养成,孩子的心理健康,思想品质得不到关注。导致学校既要抓教学,又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抓德育,难免顾此失彼,对农村儿童的成长与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2.农村学校与家庭协同研究育人机制的策略

2.1 全面了解情况,建立协同育人的关爱机制

农村儿童是一群特殊的需要关爱的孩子,学校、社会要针对他们的教育需要,实施有效的教育,就要全面了解他们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关爱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困难,缓解农村儿童外出务工父母的顾虑。同时,使家校协同的育人机制,通过全面教育,长效教育,帮助农村儿童养成正确的三观,使他们能有正确的价值追求,人生追求,能客观地认识世界,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首先,我们要让农村儿童有人陪伴。比如,学校要与农村儿童身边的人,如爷爷奶奶等,多多沟通,促使爷爷奶奶多陪伴孩子,与他们沟通。也要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定期与孩子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更希望他们能多回家。教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这份工作做不好,不但将来对社会不利,对于孩子自身的成长以及父母的晚年都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父母现在的努力工作也将失去意义。

其次,要解决农村儿童家庭作业、假期作业无人辅导的情况。比如,对于农村儿童采用更加严格、长期的5+2教育机会,不但每天晚上要针对性地陪伴他们、督促他们完成家庭作业,每个节假日,学校也要抽出专门的教师值班,陪伴他们高效完成假期作业。

第三,在学生高效完成作业、解决学习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孩子每天阅读30分钟,并在晚饭后或者午饭后,利用给祖辈分享阅读中感悟,感人的故事等。这种针对农村儿童制定的家校协同共育机会,不但能解决儿童缺少亲情、缺少照顾、缺少管理、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等难题,也能保障农村隔代教育的儿童假期作业有人辅导、安全有保障、监护有人管、活动学习有地方,从而形成教育的无缝衔接,减轻了农村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压力,保障农村儿童学习以及身心健康的不断提升,解决了对农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难题。

2.2 精准施策,贯彻落实协同育人关爱机制

要让农村儿童的家校协同共育关爱机制发挥作用,实现监督价值,家校就要通过一切手段,了解农村儿童的需要,精准施策,真正把协同育人的关爱机制贯彻下去,落到实处。

首先,做好调查研究,为家校协同共育做准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法制定合理、科学、及时的共育机制。所以,学校要在家长的配合下,每学期做好调查,梳理、登记隔代教育的儿童的人数、他们最需要的关注点,如,健康、学习、经济状况、安全监护等,有针对性、有计划地为农村儿童提供服务,才能使家校共育这一机制为隔代教育的儿童真正开展一系列的温暖服务,保证家校共育的有效性,确保孩子的教育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伴,从而解决隔代教育的儿童的教育空白,推动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

其次,精准教育,要真正满足隔代教育的儿的教育需求。隔代教育的儿童一般都需要的关注、关爱和陪伴,能在保证他们学习的情况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让他们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让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少分心,保证自己在工作中的安全与效率。但是对于特殊需要的孩子,家校共育要有针对性。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有缺陷的孩子、学习有较大困难的学生等。这些我们不但要尽量进行爱心陪伴,在学习中为他们多开小灶,还与他们多交流,也可以通过读书活动,集体过生日、感恩、阳光、安全等主题活动,扫除学生心理的阴影,让孩子从集体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从而增强其感恩、感知的能力,体验身边的温暖。

第三,根据农村儿童的需要开展活动,增强孩子的体验感。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村隔代教育的儿童内心寂寞、孤独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人陪伴。比如,他们想进行一些活动没人指导、陪伴,他们想参与相应的劳动也没有人指导,没有人来陪伴共同完成等。所以针对隔代教育的儿童,家校协共育的精准机制与原则,我们要结合一些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孩子参与一些劳动,如农忙时帮助祖辈劳动,体验父母长途跋涉外出务工的辛苦、参与乡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志愿者活动,打扫、保护乡村卫生环境等,我们可以为孩子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讲座,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心理、思想,塑造孩子健康、快乐的性格,使孩子的成长更充实,更有意义等。当然,为了全面服务农村儿童,使家校共育的协同机制的精准、关爱服务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我们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组织夏令营,带孩子走出去,接触更多的事物,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为塑造他们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创造条件,升华家校协同共育的意义。

结束语

农村隔代教育的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实现对他们的全面关注,从学习到身心健康的帮扶、管理,家校协同研究制定合理、科学的共育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合理、科学、长效的共育机会,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隔代教育的儿童的教育问题,使他们的学业、身心健康成长得到长效的保障,增强他们长成中体验感,也能使外出务工的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的同时,能积极与学校联系,在学校的指导下填补孩子家庭教育的空白,使家校共育真正实现为学生成长、发展打基础做准备的目的,也能为全国上下教育教学的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隔代共育家校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