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
2023-01-09吕娟娟
吕娟娟
(高台县国庆小学 甘肃 高台 734300)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作为家校社协之间的沟通媒介,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协调组织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做好家校沟通的工作,引导家庭和社会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带头作用,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机制,落实学校教育,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凸显教育合力。因此,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实现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工作展开简单的论述。
1.实现家校良好沟通,落实家庭教育
教育是“教”和“育”共同作用的才能实现的一项综合性社会活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要深刻的思考如何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合力,真正体现家校共育的作用和价值。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创建,需要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参与,从而使各方面教育主体形成合力。因此家长、学校和社会就更应当增加比一次交流的机会来完善协同育人模式,在各方教育主体的对话中改善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学校要做好教育的纽带作为,积极组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学习交流会,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激发学生家长在家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意识,为学生家长提供学习的平台,实现家校的良好沟通,落实家庭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定时组织学生家长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教育学习,从专业正规的教育渠道为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案例,让家长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的选择,充分尊重学生家长,引导学生家长主动的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而不是学校强制性的给学生家长下通知、下命令,不仅不会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还会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产生不满[1]。因此,在进行家校沟通时,各班主任以及年级领导要充分做好家长的工作,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引导,用虚心态度给予学生家长极大的尊重,不是要求家长要做什么,而是鼓励和引导家长为家校共同的孩子做什么。除此以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在家长委员会的带领下,引导家长自发性的学习,鼓励有良好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为家长们普及教育知识,传授教育经验,把学生的教育问题放在家校沟通的首位,充分发挥“5+2”家校合作模式,真正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2.转变教育观念,统一协同育人
家校社会共同育人模式的前提是要统一育人的方向,家庭社会和学校都要明白同一教育方向的意义所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各方面的教育主体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客观差异,这也会使得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出现分歧与矛盾。比如家长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会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帮助,例如课后辅导等等。然而,一些家长过于激进的教育措施,不仅扰乱了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节奏,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孩子成长。家长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应当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教学理念的分歧和差异会对家校合作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充分彰显出家校社协同教育的合力,那么就必须改变这几方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劲往一处使。首先从家庭方面来说,真正帮助孩子的并不是为孩子创造多么富裕的物质环境,而是要带给孩子健康良好的成长氛围,便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其次,当前正处于不定因素很多的后疫情时代,家长和教师的目光应当放得更加长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于学生能够终身学习,从而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最后,社会教育也应当被我们重视起来,社会教育并不仅仅是家校教育的补充,我们应当认清社会教育的属性,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灵活和广泛的特点,充分发挥出社会教育应有的价值。
3.完善班级管理机制,落实学校教育
作为家校沟通的核心人物,非班主任工作莫属了,想要实现家校共育,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教师要制定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学校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充满了和谐、友爱、纪律严明、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中更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思想以及情感,落实学校教育的教学核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生活中养成遵守规则,文明守礼的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用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让学生在班级的大家庭中感受到爱的教育,用爱去熏陶和感化,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每个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级内也不受欢迎,也很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关心,找到学生不配合教学工作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2]。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的领导带头作用,完善管理机制,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监督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向多元化的发展;在生活中参与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每一个孩子,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管理出文明守纪、热爱学习、谦和礼让的优秀小学生,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敢于探究的学习精神,用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4.举办多样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多种渠道逐步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程度,让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能够参与到教育教学之中。例如社会可以开展家长培养的课程体系,让家长学会如何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让家长也要参与到教育之中,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打破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只是教师的责任的教育理念。家长在协同教育模式中也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通过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来丰富学校教育课程中的内容,让家长也了解到学校教育发展,家长也能够在了解教育的同时学习到新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技能,从而将这些教育方法运用到家庭教育中[3]。小学教育中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通过陪伴学生游戏阅读的方式,来丰富学生在家庭与校园中的生活,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又能够让学生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内容。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有关组织与机构也应当配合家长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特殊的节日让学生进入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参观学习等等,这些场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最有用的教育资源,通过参观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广泛,同样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最佳场所。这样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下,就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殷切关怀,通过参加这一活动获得多样化的知识,从而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体验,逐渐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5.家、校、社协同育人,凸显教育合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数的时间就是在家里或者学校里,对于社会的认知很少,知道的也比较片面,因此,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类的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社交能力,走出书本上的课堂,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类的德育活动,与当地的社会机构或者政府部门强强联手,为学生创建综合实践类的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到当地的科技馆、海洋馆、红色文化基地等地方进行参观和学习;还可以邀请社会上有关部门对学校和家庭进行各类的安全讲座、防火、防震演练等,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合力[4]。
例如,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感动中国的人物、见义勇为的人民英雄等等为学生和家长进行线下的道德宣讲,引导学生在这些人的身上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正能量,激励学生不断的努力奋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在会议中,学生在他人的身上看到道德品格的美好,很容易受到正能量精神的鼓舞,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在家长的陪同下,对社区的老人或者福利院的孩子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和过程中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利用多样化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中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真善美、假恶丑的现象,在家、校、社的共同协作下,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及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高尚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下,育人的任务从以学校为中心逐渐像多样化转移,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家校的沟通协作工作,为学生申请大量的社会性资源,让学生在社会资源中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实践知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创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