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2023-01-09郑璐王小飞

浙江医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育学医学教育研究生

郑璐 王小飞

1 锦州医科大学2019级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锦州 121001;2 锦州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锦州121001

课程是一种教育性经验,是对主体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课程虽然属于微观问题,却是一个根本问题,是关乎宏观的战略大问题[1]。进入新时代,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社会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也对高水平医学教育学人才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能力要求,传统课程设置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指出,要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和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4项基本原则,为医学院校的学科课程设置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医学教育学是将教育学基本理论与医学教育特点相结合,研究医学教育活动及其规律、医学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探索医学教育的结构和职能,开展医学教育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学科。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全国已有北京大学医学部、锦州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5所医学院校获批设置了医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我国高水平医学教育学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医学教育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培养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科优势尚需进一步突出、生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诸多问题。其中,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指导医学教育学学科的课程改革,为医学教育学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锦州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探讨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以期为提高我国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1 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内容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开设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授课的先后顺序。课程排列顺序反映了学科本身的体系、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相互联系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七条,硕士学位考试课程和要求有: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②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一般为3门至4门,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③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3]。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内容一般由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医学专业课程组成。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科研思维与论文写作、统计学与科研方法、文献检索等;专业课程包括医学教育学、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教育心理学和医学教育史等。

2 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影响了课程结构的调整

学科知识是构成课程的元素,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要以课程为中介来实现;课程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传播、改造和拓展,也往往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医学教育学学科是研究按照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运行形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认知不足、重视不够,管理观念陈旧保守,致使许多新思想、新理念仍然停留在文件上和规划中。学科建设水平较低,硕士学位授予点数量少,招生数量规模小,医学教育学课程的定位、设计和布局不够完善,导致课程建设的能力不足,在短时间内难以发挥医学教育学人才培养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支撑和导向作用。

2.2 专业建设质量不高,影响了课程目标的确立

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是课程带有特定目标的集合,专业建设的内容和任务是课程建设内容和任务的有序迭加;课程是专业的基本构件,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医学教育学作为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医学教育学研究生学历背景、同时掌握医学和教育学专业知识、未来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医学教育学人才培养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不多,不同院校之间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相互借鉴的经验。学科发展至今,虽然拥有了相关专业的学会和学术期刊,却在专业发展、建设方面尚存薄弱之处,导致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较为笼统且针对性不强,人才培养质量也不能完全胜任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

2.3 课程建设规划不周,影响了课程内容的构建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包括规划设计、实施过程2个要素。课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如何排序、课程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受传统课程设置理念的影响,许多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上,思路和规划不够完善和科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首先,实践课程学时不到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具体实践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不清晰,导致学生普遍对实践课程不重视,没有充分利用宝贵的实践经历对理论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其次,从学科设置目的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方面考虑,实践课程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早期接触医学教育研究和教学管理的机会不多,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的意义

3.1 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课程是解决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中,如何围绕岗位胜任力建设要求,明确医学教育学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展课程设置改革,将有助于打造高水平的医学教育管理和学术研究人才队伍,为培养医学教育专业化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学专业化与持续性发展。

3.2 学科建设的需要

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课程的推动作用。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原有课程体系,将通过人才培养工作的直接或间接带动作用,使学科定位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建成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学科队伍,进而推动高水平医学教育学研究的开展,并使学科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这将有利于医学教育研究与评价和医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对我国目前医学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 锦州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思考

4.1 确立课程目标,指导学生的成长方向

课程学习的实质就是培养目标的细化,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培养目标作为根本依据,课程设置是否能够体现或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培养目标,是评价研究生课程合理性的重要标准。在实践中,锦州医科大学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新时代贯彻落实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要求,将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依据和方向,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发展对医学教育研究、管理、评价等领域的人才需求,设立课程目标,旨在培养能够利用教育学相关理论、方法创新解决医学教育实际问题,能够承担医学院校改革与发展重任,具有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成为未来能够引领和支撑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对教育时限、学生需要达到的发展状态与水平、社会期望标准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以辅助课程设置的完成,推动课程目标的实现。

4.2 调整课程结构,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为了更好地体现交叉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学校为医学教育学课程建设构建了由多所学院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包括来自医学教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外语学院、基础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具备医学人文专业背景和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还安排学校图书馆的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业英语、统计学与科研方法、高等教育管理学、医学科研选题与实验设计、计算机图形应用技术等等。通过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统计学和数据分析软件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提供了方法;通过学习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让学生掌握信息筛选与提炼的能力,便于阅读和归纳中英文的文献。这些丰富而系统的课程学习在医学教育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3 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医学教育学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包括医学教育学、医学院校教师发展导论、高等医学教育前沿与热点问题研究、医学教育研究概论。开设了教育心理学、中外医学教育思想评介、医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医学教学论、医学教育史等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动态,理解和熟悉高等医学教育特点与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同时,定期开展政策文件学习和文献交流活动,研讨国内外优秀的理论成果和文献。在强调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前提下,为了兼顾教育管理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秉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还安排了教学管理实践工作学习,在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教务处、教材考试中心和教学督导评价处等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近距离体验工作,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能力、社会与环境适应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等。

5 医学教育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未来发展方向

5.1 增设创新创业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加强学校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密切联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重视和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课程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学校实际灵活选择,比如采取专题讲座、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方式。或是直接将创新创意课程并入实习,结合外出交流学习和比赛的相关经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或是产生新的启发。为此,医学院校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课程体系,适当增加创新实践学时比例,调整学分要求,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和发明专利。

5.2 扩大选修课程范围

选修课程是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由学生自行安排选习的课程,能够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某些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学学科的学生在选课之前,大多对相关选修课程缺乏真正的了解,草率选课,带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其选课的标准往往不是根据课程本身的内容和个人本身的志趣,而是看授课时间安排对自己是否方便,以及该门课程是否容易取得学分[5]。学校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选修课程的宣传,提供能够覆盖全体学生的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逐步建立起一套淡化学科界限、课程内容相互交叉衔接的开放性和整体性课程体系,避免学生选课流于形式。同时,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将主动权下放到二级单位,在符合学校课程设置整体规划的前提下,由二级单位对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擅长领域做好背景调查,设置选修课程,促进因材施教,实现共性和个性统一,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5.3 充实实践环节课程

新医科建设需要主动设置和发展新兴医学专业,发展人文、医学、理工基础、前沿科技,以及交叉学科等课程有机结合的医学专业“新结构”。医学教育学是新医科建设背景下的交叉学科,其最大优势体现为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补齐互相的短板。《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指出,医学院校应当建立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的医学教育决策和管理的机制。广听建言有利于集思广益,自上而下的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利益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课程,鼓励和支持医学教育学研究生前往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进行学习观摩与实习,亲身体验和参与目标工作,找出自身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以提高工作适应力。通过帮助和引导学生整合教育者、创新者、管理者和研究者等多重身份,来进一步发挥其专业的特色优势,体现研究生培养价值。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管理者,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教育者,使学生具有前瞻性、适用性的优势。

6 结语

目前,虽然国内外有关医学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关于医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研究还比较少,对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更是不足。因此,研究和分析医学教育学课程设置现状并给予相应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对于修改和制定医学教育学新的学科课程体系以及实现学科科学化和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仍然存在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手段不丰富、专职教师稀缺、经费支持紧张、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到位等等诸多问题,均亟待加以解决。若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学科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宣传,以期实现医学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实现医学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化和持续化发展。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郑璐:数据资料收集、论文撰写;王小飞:论文指导与修改

猜你喜欢

教育学医学教育研究生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