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色旅游地游客情感体验研究

2023-01-09谭舒月冯伟林

当代旅游 2022年17期
关键词:内化黑色灾害

文/谭舒月 陈 慧 冯伟林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黑色旅游中游客情感体验的量表,分析黑色旅游地的游客情感体验。结果显示,黑色旅游的游客情感体验较为强烈,特别是内化情感较为丰富;个体特征中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与灾害事件的关系认识等因素对游客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有显著差异;个体特征中除职业因素外,其他因素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均没有显著差异。

引言

黑色旅游活动形成较早,与灾难、死亡、战争、恐怖等相关的事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已成为旅游吸引物。相关方面的文献研究是从20世纪末才开始起步的,在遗产旅游大背景下,以战争遗址地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大多为旅游形态与历史原真性。随着旅游业态的多元化发展,黑色旅游引起广泛关注,其情感体验与其他旅游业态有着明显差异,特别是情感教育意义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对黑色旅游的情感体验进行研究,进一步探寻黑色旅游的情感体验价值。

一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黑色旅游内涵

黑色旅游研究的方向较为广泛,国外学者较多使用“Dark tourism”来表述黑色旅游,此外也有一些其他称谓,如死亡旅游(Thanatourism)、战争旅游(War tourism)、悲伤旅游(Grief tourism)等[2-3]。Foley等(1996)将黑色旅游定义为游客到曾经发生过残暴、屠杀、死亡、灾难等黑暗事件的地点进行观光游览体验。本文的研究对象属于灾害遗址旅游,也属于黑色旅游的一种类型。尽管灾害遗址旅游在称谓上更加中国化,但黑色旅游这一称谓除了对灾害现象的体现,可以更好反映旅游者游览活动的体验过程,例如特殊的旅游情感体验。

(二)黑色旅游情感体验

旅游体验研究是对旅游者心理进行的研究,而旅游体验这个心理问题则更多是展现在情感层面,即旅游情感体验。一般情况下,旅游者的体验过程是为了获取愉悦的情感体验,但随着旅游体验的多元化发展,某些特殊旅游体验呈现出一种类似于悲剧情怀类的崇高体验。黑色旅游情感体验正是呈现出一种崇高体验,游客通过这一不同寻常的旅游体验来实现崇高情感的需要,呈现出对社会的反思和生命本质的思考。

根据相关文献,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职业对黑色旅游情感体验具有显著差异。

H2:年龄对黑色旅游情感体验具有显著差异。

H3:性别对黑色旅游情感体验具有显著差异。

H4:文化程度对黑色旅游情感体验具有显著差异。

H5:收入对黑色旅游情感体验具有显著差异。

H6:与灾害事件的关系对黑色旅游情感体验具有显著差异。

二 研究区概况与问卷设计

(一)研究区概况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是以地震遗址观光、灾害科普教育为主的地震遗址景区。它是“5.12”汶川大地震中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之一。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主要景点有地震知识长廊、遗址广场、东河口堰塞湖、红石河堰塞湖、东河口小学遗址、四个地震爆发点、青川地震纪念馆等。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重要的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二)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即受访者个体特征和黑色旅游情感体验。个体特征包含6项指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与灾害事件的关系;旅游情感体验包含12项测量指标:爱心之旅(X1)、感恩之旅(X2)、轻松之旅(X3)、为发生的灾难感到悲伤或沉重(X4)、看到灾区恢复发展感到欣慰(X5)、心灵得到净化(X6)、具有自然灾害警醒及教育意义(X7)、具有爱国教育意义(X8)、被地震遗址景象深深地震撼(X9)、更加热爱生活和珍惜生命(X10)、对未来充满希望(X11)、人们团结友好互助(X12)。情感体验指标测量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1分到5分,分值越高,表明游客更为认同黑色旅游情感体验的测量指标。调研人员于2020年5月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5份,问卷有效率94.05%。

三 数据分析

(一)描述分析

1 受访者个体特征

性别方面,男性受访者占59.75%,略高于女性;年龄方面,18~30岁的受访者占比最大,为44.81%,其次是30~50岁,占比43.04%;学历方面,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3.42%,表明受访者的整体文化程度较高;职业分布方面,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占比24.05%,个体经商占比16.46%,企业职员占比14.68%,学生群体有13.16%的比例;收入方面,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受访者占比38.99%,处于3000~5000元区间的占比32.66%,超过5000元的占比28.35%;与灾害事件的关系认知方面,86.08%的游客认为地震与其有一定的关系。

2 旅游情感体验

受访者的旅游情感体验各项指标得分较高。游客在了解当时灾难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悲伤、沉重情绪(均值4.46),看到灾后重建及发展的现状也深感欣慰(均值4.55)。通过黑色旅游活动受访者感知心灵得到净化(均值4.40),同时也认为具有较强的自然灾害教育意义(均值4.47)和爱国教育意义(4.36),特别是在“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上整体得分最高(均值4.68)。此外,通过地震救援及灾后重建过程中的事迹,更加认为“人们团结、友好、互助”(均值 4.63)。

(二)旅游情感体验因子分析

为确保进一步分析的有效性,对上述12 项旅游情感体验测量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哈系数为0.879,KMO 值为 0. 912,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卡方近似值为 2083.38,P<0. 001,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将12个情感体验测量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因子提取,生成2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对变量解释的贡献率为62.50%,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因子1为情感的反应与内化,由X4、X5、X6、X7、X8、X9、X10、X11、X12这9个变量体现。游客到东河口后,为发生的灾难感到悲伤、沉重,但也看到灾区的恢复重建状况良好感到欣慰,从对事件的情感反应进一步产生情感的内化,认为这是一场净化心灵的旅行,具有自然灾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对生活更加热爱,也感受到大家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力量。因此,上述9项测量指标能较好反映因子1的内涵。并且各项指标均值都大于4,情感体验感知度较高(公因子均值4.50)。

因子2为情感的评价,由X1、X2、X3反映。主要从游客对旅游过程的情感整体认知评价,公因子均值3.88,大部分游客认为这是一次充满爱心(均值4.19)和感恩(4.23)的旅行,相比其他旅游目的地,情感体验不那么轻松(均值3.20)。

依据2个公因子对前面提出的假设进行细化。

H1a:游客职业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具有显著差异。

H1b:游客职业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

H2a:年龄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具有显著差异。

H2b:年龄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

H3a:性别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具有显著差异。

H3b:性别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

H4a:文化程度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具有显著差异。

H4b:文化程度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

H5a:收入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具有显著差异。

H5b:收入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

H6a:与灾害事件的关系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具有显著差异。

H6b:与灾害事件的关系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

(三)个体特征对旅游情感体验的差异分析

为检验上述研究假设,基于受访者的个体特征对上述 2个公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独立样本T 检验。检验表明:游客职业、文化程度、年龄、与灾害事件的关系认知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H1a、H2a、H4a、H6a成立;性别、收入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H3a、H5a不成立。职业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有显著性差异,即H1b成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与灾害事件的关系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即 H2b、H3b、H4b、H5b、H6b不成立。

1 个体特征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的差异分析

职业、文化程度、年龄、与灾害事件的关系这几项个体特征均对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有明显差异。职业分组中,退休人员的情感反应与内化程度最高,达到满分。据访谈了解到,此类受访者除了参观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多数也曾参观过四川省北川地震遗址区、河北省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对类似的场景有深刻的记忆。农业劳动者、个体经商人员、公务员等群体的情感反应与内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均值分别为4.61、4.65、4.66)。农业劳动者和个体经商户中的大部分游客来自东河口周边区县,他们亲身经历了地震发生、恢复重建等过程,其情感的反应与内化程度深。另外,事业单位人员和学生群体其单位或学校较为重视开展黑色旅游教育,在这种教育引导下,这两个群体的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程度也较为强烈。文化程度在黑色旅游情感反应与内化上呈倒“U”型分布,初高中及专科文化程度的游客情感反应与内化程度更为明显,这部分游客以当地农户、个体经商户为主。虽然,他们文化程度整体不是最高,但是在地震发生及重建过程中经历更多,其情感内化程度更明显。年龄上,大于60岁的游客情感的反应与内化更为明显,该项指标得分均值为5.00。其次31~50岁的游客在该项指标上得分较高,18岁及以下游客群体的情感反应与内化程度比18~30岁的游客更为强烈;51~60岁的游客大多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其感知度相对较低,与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群体的得分均值较低相符。与灾害事件的关系认知也明显影响游客的情感反应与内化程度,认为自己与灾害事件关系紧密的游客在该指标上的得分均值远大于认为没有关系的游客,例如广元及周边的游客经历过5·12汶川地震,来自浙江、安徽的游客大部分参与过5·12汶川地震的灾后援建,来自河北唐山的游客自己或家人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对于地震灾害更为关注,这也使得这些游客的情感更加强烈。

2 个体特征对黑色旅游情感评价的差异分析

对黑色旅游情感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群体主要体现在职业分布上。退休人员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得分最高(均值5.00),其次是农业劳动者和个体经商户。据访谈了解,这部分游客多数是周边居民,他们在地震中、震后恢复重建及振兴发展都得到过国家及社会的帮助,心中充满感激,更认可黑色旅游是感恩和充满爱心的旅行。

四 结语

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黑色旅游地游客旅游情感体验,重点考察了游客个体特征与黑色旅游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黑色旅游情感体验感知整体程度较高,特别是黑色旅游情感反应与内化非常明显。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黑色旅游在珍爱生命、珍惜生活、自然生态预警、爱国、团结友爱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警醒与教育意义。

第二,受访者个体特征中除职业因素外,其他因素对黑色旅游情感的评价均没有显著差异;在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方面,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与灾害事件的关系认知成为引起差异的个体因素。认为自己与灾害事件关系非常紧密的游客,其在黑色旅游情感的反应与内化方面更为明显。

第三,黑色旅游的警示与教育意义引起大众的关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及学生群体大多是单位组织出游,一定程度上反映所在单位或学校较为重视黑色旅游地的主题教育。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旅游等旅游业态承担着重要思想教育意义的同时,黑色旅游地从另类的情感视角带给游客教育意义。

黑色旅游情感体验研究有助于丰富不同旅游市场类型的行为研究,特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黑色旅游的警醒与教育功能能够给大众带来反思和学习。黑色旅游地承担相应的社会教育功能,从生命价值、生活观念、希望价值、友爱观以及爱国精神等方面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内化黑色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黑色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