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色彩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2023-01-09王鑫
民间美术色彩诞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根植于民间文化生态,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活动、礼仪及节庆活动中,是解密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钥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乡村是延续历史和传承文化的空间载体,民间美术色彩是最直观的文化“活化石”,将民间美术色彩应用于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是打造留得住的“根”的记忆的必要手段,更是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
民间美术色彩受民间礼仪、民俗、传统技艺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系统和丰富的意向结构,其应用具有实用性、象征性、装饰性等特征。周礼以来,我国民间美术色彩形成了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色彩哲学、象征及比附关系,既蕴涵了天人合一的参悟智慧,也诠释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追求。研究分析民间美术色彩涵盖的特色文化元素对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赋有重要现实意义。
民间美术色彩与文化振兴相融合,为乡村社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文明在信息交流、物质更换等方面产生了密切交集,乡村文化受到强烈冲击,甚至变成了落后、愚昧的代名词。乡村文化振兴亟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牵引而淳化民风,挖掘各地具有代表性文化元素的潜能,实现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乡村居民真正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民间美术色彩是普通百姓生活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表达了人们纳吉祈福的美好愿望,也兼有娱乐、抒情的艺术功能。如,民间艺人凭借经验和独有直觉创作的剪纸艺术中鲜艳、明快的色彩搭配;刺绣织染艺术中广泛使用的间色系统通过色彩融合、交叠后呈现出的细腻渐变;木版年画用原色着色展现出的对心灵世界的呵护和对生命的追问等。各地应高度关注乡村基层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历史文化普及和传统文化展示等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思想方式向乡村居民有效传播民间美术色彩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提取地域民间美术色彩的观赏功能,并将其形象化、具体化,或应用到墙画、园林造景等乡村景观建设中,或应用到乡村路灯、座椅、花坛等公共设施建设中,让村民身临其境地感受民间美术色彩的魅力,以此逐渐构建起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
民间美术色彩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找到乡村经济腾飞“新引擎”。各地应充分结合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构建独具特色、持续发展及多元融合的产业道路。将独具特色的美术色彩打造为产业发展的标签,既顺利保护及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宣传及带动了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一是结合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将民间美术色彩融入到墙面装饰中,并科学设计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展示当地的民风民俗,实现独具地方韵味的景观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确保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注重文创产业开发。文创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开发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素,用设计凸显当地美术色彩特色,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借助文创产品的品牌效应提升当地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建设以广大农民为主体、文化人才为引领的专业队伍。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热情,并通过价值疏导、政策引导及市场引入等方式吸纳“非遗”传承人,推动民间美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创新转型。同时引进配套管理专业人才,组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管理队伍,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使民间美术色彩的保护与产业振兴紧密相关,找到乡村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在一致性。
没有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是不完整的,民间美术色彩是农耕文明最直接的视觉呈现,表达了民众最真挚的情感和思想追求。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将民间美术色彩元素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有机融入其中,做好乡村建设的文化提炼和产业定位,必将推动乡村振兴根本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