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
2023-01-09刘思敏
刘思敏
(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于财税改革在税收方面的调整应尽快适应,进行高效率的税务规划,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在开展税务规划时,并没有重视财税改革所产生的改变,未对税务优惠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在税务规划筹措上缺乏科学性。因此,在财税改革背景下,企业研究税务风险管理方法,能够与税费改革的新要求相匹配,使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一、税务风险的概念及现代税收环境的内容构成概述
税务风险是指因企业没有按照税收法规要求正常缴纳税款,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因为不理解税收法规政策导致误缴或者漏缴税款,需要承担一定的滞纳金和罚金;二是没有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企业多缴纳税款,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现代税收环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随着营改增政策的不断实施和深入推进,企业的税率、税种、涉税业务核算及管理工作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次,金税三期的出现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抽查监督方式,实现了对企业涉税全样本的自动化监控,即对企业税务信息的自动甄别处理,自此企业税收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税收环境体现出非常明显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特征;最后,增值税改革政策的实施促使企业税收环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营改增之后,国家针对增值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2018年4月下调了增值税税率,2019年3月再次做出了下调处理,这些利好政策都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税收优惠空间。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工作分配不合理
大多数企业设立了税务相关的工作岗位,但实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纳税、缴税及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等。这样的工作形式很难与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相互的配合,了解企业的其他相关信息,导致信息共享、沟通十分不便。从企业税务管理的角度上看,如果税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那么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等方面,都会缺少相关的数据支持,难以正确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缺少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会导致工作人员对于税务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整体业务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根据当前的经济情况及税收政策,及时地评估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客观地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工作主观性较强,缺少相关的理论依据,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企业稳步运行,保证对外公布的各项财务信息报告更加真实和准确。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部分企业忽视财务体系建设,管理机制混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监管,相关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反映,企业管理者不能对企业真实状况及时获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判断,导致企业面对多样化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相对不完善,而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如果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和税收风险防控,不及时掌握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则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进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及时
纳税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国家也会制定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同时,各地区也会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税收政策。但由于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缺乏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则容易在纳税环节出现问题,进而发生少纳税、重复纳税的问题,加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情况下,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的过程中,既有减税和退税等优惠政策,也有增税政策。当企业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全面时,税务风险随之增加,企业无法有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一般情况下,企业纳税风险分为未纳税、少纳税及多纳税三种。上述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是由于财务人员未能依据国家税收政策进行工作调整,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增加,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四)对税务风险缺乏正确认知
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企业业务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在不断进行。但是,当前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对于税务风险没有正确认知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企业与税务机关缺乏互动,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税务风险形成正确的认知、了解与掌握,主要是由于对相关法律认识的不足,对税务相关的活动存在一定的误解,这就需要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互动。其次,许多企业由于缺乏对于纳税义务的正确认知,导致了滞后纳税情况的产生,有些程度较为严重的企业甚至偷税漏税。最后,相关税收政策仍然处于完善阶段,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以促进企业主动履行纳税义务。当前许多企业在进行纳税时,仍缺乏主动性及自觉性,最终履行纳税义务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强制手段,因此企业需正确认识税务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合理开展税务筹划
税务风险规避可以通过税务筹划的方式实现。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应用,已逐步成为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一是企业可以运用资金时间价值降低纳税总额。如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收入范围规定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不同销售方式获取资金时间价值。企业可以采用预收货款的方式,获取经营现金流量,实现延迟纳税,以此获取资金使用时间价值,避免产生预付税款。二是企业要根据业务情况,选择合理的成本计量方式,实施税务筹划,让成本费用金额实现最大化,解决当期的税负问题,规避税务风险。如选择较短的折旧期间,对适合的资产进行折旧,从而更快获取资产购置成本,降低企业当前的纳税总额。三是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一成本核算方法,降低了利润人为操作空间。企业选择先进先出法可以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获利空间,实现税负降低,对产品生产周期长的企业有着重大作用。四是新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了规定,有的资产减值不能进行转回,如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有的资产减值可以进行转回,如存货等。针对不能转回的减值准备,最终可以计入企业当期费用,降低应纳税总额,实现税负降低。
(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健全税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实质是对企业的各项涉税业务开展定性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监督管理,同时还具有风险预警提示功能。其次,设立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考评制度,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员工实际情况,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评制度,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税务管理积极性,确保税务风险防控制度能够充分落到实处。最后,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防控部门,不断提高税务风险防控部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督促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国家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为企业税务风险防控部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针对企业当前在职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企业应该设立具有专业性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将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调动到税务风险部门中。针对这部分工作人员应进行集中统一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规范工作人员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行为,树立税务风险管理的理念。企业要定时进行统一的税务风险知识普及,还应该邀请专业人士对企业的在职人员进行管理和引导,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对法律法规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应根据相关政策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加强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的顺利发展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引进综合管理人才,税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税务筹划能力,还应该对各部门的生产运营流程有全面的掌握,能够发现不同项目中涉及的税务风险节点,进而制定相应的税筹方案。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全面执行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前企业中的税务管理人员并不足以承担起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因此企业要积极引进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加强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此外,在复合型人才的带动下,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工作能力,加强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整合协调。这种整合型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中小型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积极加强企业经营行为规范化、合法化的管理力度
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持续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企业经营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评估和有效管理,坚决控制各种偷税、漏税行为,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当前,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企业涉及的所有税种和环节,相关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及时分享和及时利用,因此,企业涉税事项将会在该套系统中留下完整的记录,并且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资金流的追踪,可通过自动化动态数据的对比分析,全面掌握企业相关经营行为。例如,是否存在虚开发票、税负率偏低及以假票入账等。如果出现这些行为,系统会进行自动预警,有关部门会严厉查处。由此可见,如果不注重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不加强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风险管控,企业有可能会出现违规现象,进而引发税务风险。与此同时,在企业税务全面实行实名制以后,企业法人或企业财务主要负责人遭遇涉税风险的概率会加大。如果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税务问题,可能导致相关人员被拉入黑名单,对企业经营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中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积极开展风险防控,才能有效降低企业涉税风险的发生,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
近些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信息共享技术日趋发展成熟。因此,现代税收环境下的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工作也应该融入更多的信息共享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并将该信息化平台融入企业税务风险实际管理工作当中,与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对企业各项税务数据的快速收集和高效整合处理,为税务风险隐患的精准识别和评估提供良好的平台。
(六)创新税务风险管理模式
税务风险并非不可避免,而是需要从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队伍等多个方面着手。除了在制度上持续完善之外,还要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管理会计的理念与模式应用在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中,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一是通过内部控制手段来提升管理质量。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的体系建设,构建内部控制的清晰框架,并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责任主体。二是充分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督作用,通过内审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发现不足,堵住漏洞,防范风险。通过内部控制与管理创新的合作,来推动税务风险预防与财务管理的完善与进步。
(七)构建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应构建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以便于及时、全面地收集与分析税收相关信息。企业应将信息化设施应用于各个部门,并把相关技术进行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行效果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企业必须确保后台数据库与应用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还应聘请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加入,从而及时设计、监督与管理企业的信息化网络。
(八)及时掌握政策变动情况
一方面,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需要及时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依据政策的变动进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战略的调整,转变纳税管理方向,对经营范围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提高企业税务筹划的合理性,规避企业税收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为满足国家税收政策要求,可以通过定期的税务检查及时发现税务管理问题,减少税务风险。只有做好税务记录的审查工作,才能确保税务风险的降低,有效防止漏税问题的发生,提高企业税收管理效果。
(九)加强税企沟通力度
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要认识到税务机关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需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例如,各地的税务机关对企业的发票管理较为严格,企业要严格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申领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开错、冲红的发票也需要妥善保管,避免接受不正规发票或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对于各项原始凭证需要加强审查,对不合规的票据需要及时退还给业务人员。企业应该认识到税务机关检查的重点,与税务机关加强沟通并安排专人负责,在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中争取主动权,针对纳税争议事项提出合理的见解,对于不符合税务机关要求的工作应及时改进。税务机关到企业检查时,要详细记录企业的税务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在开展可能产生争议的事项之前,要详细与税务机关沟通,分析相关方案是否可行,并及时向税务机关提出自己的疑问,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后调整各项税务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税务风险已经成了企业运营生产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对于企业的形象、声誉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税务风险的识别与防控,加强与税务部门的高效沟通,提升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专业素养,促进税务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健全,同时正确、科学地认识企业税务风险,并对其加强防控。在进行实际运行时,及时把控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将以上措施充分应用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应措施的作用,规避企业税务风险。总而言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设,及时识别和防控企业税务风险,促进企业运营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相关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