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微观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措施

2023-01-09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刘刚

中国质量监管 2022年1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活力竞争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刘刚

2021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新要求,本文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加强以下三个方面举措,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激活自然人创办市场主体的活力

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来,市场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企业注册越来越便捷,一网通办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增长快速。通过梳理市场主体登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中央经济会议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要求,笔者认为还有潜力可挖。一是经营范围对一般企业放开,由企业自行决定并自我声明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二是企业登记注册资料进一步简化;三是企业名称核定对一般企业放开,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由企业自行决定企业名称并自我声明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特定企业名称由市场监管总局核定,一事一办;四是推进企业登记住址改革创新,企业住址可以是门牌号也可以是车牌号等。

二、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

竞争才有质量、才有品牌、才有市场、才有活力,必须以公平竞争来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六条明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国家通过建立全方位、全链条监管体系,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堵住了市场漏洞,提升了监管效率。2021年11月18日新组建的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这是我国反垄断执法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为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随着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反垄断法”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加快推出该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是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必然趋势。

三、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市场主体的活力是建立在有好的产品(服务)基础上的。要有好的产品(服务),首先企业必须明白自己的质量责任;其次,要有好的产品(服务)创新机制;再次,要有好的产品(服务)标准及好的测量体系;要有自己的品牌(商标)并努力打造成为知名的品牌;还有必须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能力,要有持续改进质量的能力和追求卓越的勇气。质量工作是一门管理艺术。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质量工作需要全社会参加,是一项社会共治工程;质量工作需要政府推动。因此质量政策是微观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现有的质量政策比如质量奖励政策等外,还有不少可以创新或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质量政策。笔者建议:

一是加速建立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高质量发展基金是全面提升市场主体质量能力促进市场主体竞争活力的重要举措。市场的竞争包括产品(服务)竞争、价格竞争、人才竞争、供应链竞争等,核心是质量的竞争包括产品(服务)质量竞争、人的质量竞争、供应链的质量竞争等。企业质量取决于企业的质量能力水平,即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产品)、持续改进能力水平(供应链)和管理创新能力水平(人才),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水平决定企业的质量能力,进而决定企业的质量竞争水平。政府推进质量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抓手,这个抓手就是财政基金的引导,设立政府高质量发展基金并规范运作是提升企业质量能力和质量竞争力的重大举措。通过设立高质量发展资金资助质量教育项目、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研究项目、计量标准研究项目、测量检测技术研究项目、重大质量攻关项目和质量改进项目、公共检测平台项目、消费维权检测项目等质量项目促进企业尤其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设立高质量发展基金这项措施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各主要工业国在重大质量技术攻关、重大质量项目上均采取财政资金支持,政府、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结合的模式推动,这也是对我们的传统“三结合”模式的借鉴和推广。近年来,有些地方政府也开始探索设立质量发展基金并取得不错的成效。

二是推进市场主体创建品牌工作。品牌工作的主体是企业这是毋庸置疑的,名牌是市场多年共振、积淀形成的这也是市场共识。前面讲过竞争的实质是质量,质量是满足要求的程度,品牌是质量的外在表现。优质产品价值的实现必须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品牌,优质优价要靠企业营造的品牌来实现的。品牌实现质量溢价。政府推进质量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推进市场主体创建品牌工作。首先是品牌(商标)意识的教育,品牌质量责任的落实;其次是中小微企业品牌孵化,包括商标到名牌的全过程孵化;再有就是品牌示范区建设。近年来有些地区开展第三方品牌认证试点取得一定的经验,但是通过第三方认证的品牌仍然需要市场的验证需要市场的认可。因此,政府开展品牌认证可能是更有效的举措,比如地理(原产地)标志认证就有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市场认可。

三是落实市场主体质量责任,完善首席质量官制度。质量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技术创新人才、质量管理人才、持续改进人才都十分重要,但其中有一个岗位的人才更为稀缺即首席质量官岗位的人才非常稀缺。首席质量官是一个岗位不是技术职称,该岗位的设立首先是落实质量责任(产品质量法第三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其次,这也符合企业发展规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跨国集团探索设立首席质量官岗位取得成效,随后得到许多国际大企业的效仿,本世纪初我国也开始有大企业设立这个岗位落实企业质量责任,近十年得以全面推广。政府推广的这项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比如,推动首席质量官质量能力培训和首席质量官能力认证工作,小微企业首席质量官孵化工作,等等。

当然质量政策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创新和持续完善的,比如对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容错机制的完善,对创新企业产品缺陷的召回采取的救济措施等,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再讨论了。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活力竞争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活力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感谢竞争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