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升级
2023-01-09曹霞
曹 霞
(寿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山东 潍坊 262700)
1 引言
2020年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两大战略决策,这两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必然会推动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多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为能源领域的碳排放总量过大,为了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国能源管理部门通过不断地研究分析后发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对构建绿色低碳经济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应不断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要求,顺应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2 研究背景
自从2006年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建设之后,我国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大力开发,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装机已超过5.3亿千瓦,占全球比例的37%,目前位于世界第一。
2020年9月22日,我国就已经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郑重承诺,表示将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在2030年前促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顶峰,争取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另外我国领导人也多次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目标及要求,在2030年之前,需要使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率下降65%。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现阶段正处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强新能源产业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伟大目标,促进我国绿色产业持续发展,加强我国经济产业核心竞争力。
3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发展趋势
2020年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全面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立志于积极发展非石化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代替产业发展,促进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的能源消费比重,构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电力系统,加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力度。目前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新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得到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出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已经在原本的装机规模上得到了成倍增长,各种新能源发电装置、新能源产业都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为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帮扶政策。预测在2025年之前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可能会突破10亿千瓦,装机比例将高达30%,占发电总比例的20%以上。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比例将会超过40%,成为我国第一大发电源,可能会超过25%的发电总比例。
3.2 新能源资源配置得到有力保障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对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了严格计划,坚持以集中式和分布式的方式同步发展,加强风光伏发电的建设,提高清洁能源基地规模。采用集中式发展策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不断通过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光伏能源基地,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跨越式增长。我国还将通过分布式发展策略,将电源、微电网、新能源综合系统的设施建设发展到各地区领域,实现新能源统筹发展,促使全国范围内都能够有效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利用。
3.3 新能源或将主导我国能源市场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消纳系统成本增加,会使新能源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系统。再加上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的持续推进,也将有效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新能源消纳保障性收购措施,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市场消纳机制,会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市场交易进一步完善,促进能源市场向新能源方向发展,大力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开发,促进新能源占据我国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维持能源的再生与利用。
4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土地空间规划和能源大规模发展
与其他发电形式相比,新能源发电能量的密度较低,单位装机容量的用地需求较大,然而当下我国新能源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并没有实现有效衔接,国土规划利用现状与新能源发展规划并不一致,各地出台的土地法规未能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限制了新能源产业项目的土地资源利用率。在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人均土地面积较大,可以通过合理地规划配置大力开发风光基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脆弱,承载着极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如果新能源产业无法在该区域内合理建设,不仅会影响到生态保护计划的实施,也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开发与利用。比如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占地面积为76万平方千米,风光资源丰富,新能源项目需要在生态保护、新能源开发的双重要求下,积极寻找促进新能源产业和生态保护综合发展的方向。
4.2 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性有待加强
与传统的能源设施相比,新能源发电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与整体能源消耗趋势之间的关联性较大,功率预测难度较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市场回报制度,电力系统的灵活度偏低。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按照电气特性分析,新能源的电力系统等值转动惯量以及系统抗扰动能力会大幅度降低。通过对电气故障特性来看,故障将会从局部向全局形成连锁冲击反应,导致新的故障形态模式出现。通过稳定性角度来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系统稳定性也会更加复杂,容易出现系统功能不足、电压失稳、频率受限等问题。因此由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新能源产业系统的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稳定性,避免因发电系统的不稳定影响电力电能的使用与供给。
4.3 新能源技术的更迭研发实力有待提升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跨越式的增长,再加上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速度更迭较快,国内企业累积的技术经验十分丰富,依仗可靠的设备以及能量转换率,促使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首先,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也通过不断的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等方式,促进了新能源产业技术的升级。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也将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我国国内对新能源产业以及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不够充分,企业技术研究创新缺乏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比如研究机构、高校对新能源产业的理论研究并不符合企业发展现状,导致研究内容无法真正推动企业能源产业发展,缺乏更好的技术创新思路。其次,我国产业专利数量较多,但大多数都是通过产业应用所得的专业技术,在基础创新方面仍被国外机构所掌握。最后,我国对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人才缺失流失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4.4 市场机制及奖励机制不够健全
在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土地使用、电网接入、开发费用、资金成本都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但与此同时在大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也会促使新能源供电成本持续下降,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系统调节及改造。但是受体制改革、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消纳问题。可能是因为新能源产业技术经济性不高、位置较为分散,新能源产业利用率较低,导致新能源企业成本以及盈利能力受限。再加上政府推出的各项补贴政策迟迟未能到位,导致新能源产业项目盈利空间急速压缩,影响了企业新能源建设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新能源企业与电网企业的矛盾。
5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升级方向
5.1 优化整体布局,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大规模集中性开发和统一建设是有效分摊开发运营成本、降低电价成本的核心关键。在新能源发展期间应充分挖掘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区域的风光建设基础,有效提高新能源电量的输送比重。
在中东部地区可结合区域资源、土地储备、负荷特性等多个因素,采用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策略,加强风电光伏项目的有效开发利用,在荒山、丘陵、建筑屋顶等区域加强新能源产业的建设。也可以鼓励村镇居民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提高村镇社区的参与度,促进新能源产业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
西南地区依托于金沙江、大渡河等河流优势,可以充分挖掘其新能源外送通道输送能力,推动周边风光资源的建设与发展,适当调动水风光综合基地的新能源开发建设,加强水电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此背景下,政府应统筹规划所有新能源产业资源,加强新能源产业与国家基本产业的协调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灵活调节能源需求及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规模以及发展布局,合理制定新能源储能以及建设计划,促进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
5.2 提升储能规模,实现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目标
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高达321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高达290万千瓦。随着非水可再生资源的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根据有关数据预测发现,为满足电力系统的调节需求,2030年配备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应高达1.4亿千瓦,2060年为1.7亿千瓦。但是受地理条件的多项资源限制,新能源储能发展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较低、成本较高,且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影响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力提高储能规模,加强抽水蓄能电站资源调查,明确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规模及布局,根据其地理位置发展目标以及能源条件,建设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推动新能源项目的持续发展。
5.3 加强创新研发,促进新能源产业持续优化
在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开发的背景下,需要不断优化开发程序,避免其供电成本过快增长,推动各方关注新能源系统成本上升的问题,优化新能源开发的规模及顺序,完善开发成本和机制,促进各方共同参与到新能源产业的开发项目当中,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是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以及设备方面都需要加大资金支持,改善现有的研发评价体系,有效借助美国、德国的优秀经验,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进一步优化。还需要广泛征求业界意见,建设我国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路线及目标,实施国家新能源产业科技研究专项活动,调动产业创新研发,促进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为了使新能源产业技术可持续性创新,还需要打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的创新研发积极性,促进企业研发项目及技术转化率有效提高。
5.4 优化市场制度,健全奖励惩罚机制
根据现阶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完善市场制度,健全奖励惩罚措施。
首先,可通过互联网建设储能云平台,搭建以共享经济平台、完善新能源经济发展的运营体制,充分挖掘互联网的应用潜力,探索综合性能源服务、能源交易、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采用设备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等措施,发挥储能设备的实际利用价值,实现储能设备资源的高质量配置和高效利用。还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搭建新能源产业交流探索平台,通过对各企业研发部门的参与性进行有效评价,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加强资源技术以及设备的有效利用,促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政府可对市场参与率高且市场贡献较大的企业及研发机构给予更高比例的资金支持及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储能规划、实验设备、安全运维、消防建设的政策标准,促进新能源产业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实现标准化协同发展,解决新能源产业在技术研发、系统运行、储能设施建设等环节的关键问题,有效保障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需要加强全国市场建设,拓展市场交易范围及交易领域,实现跨省、跨区直接交易,通过价格体制建设,有效提高新能源产业的低碳属性,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建设,进一步降低我国能源产业建设的成本。
6 结语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也从补充能源进入了主力能源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国土面积、技术创新、系统成本等多方面问题的影响下,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质量及发展规模,促进储能高比例消纳,提高新能源产业技术的研发力度,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以及奖罚措施,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