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财政专项资金内部绩效审计的路径与风险优化
2023-01-09孙毅
孙 毅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 嘉兴 314000)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审计制度得到重新制定,绩效审计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与完善,并愈加受到监管机构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与关注。随着大数据分析的应用越发成熟,在审计工作中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使用。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由中央或政府等上级部门为促进特定任务、工程顺利完成拨发的专门款项,具有用途明确、单独结报等特点。为避免发生财政专项资金被盗用、挪用或产生浪费的情况,促使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符合预期,对其进行绩效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具有较大难度,尹淑萍[1]等认为绩效审计并非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针对不同类别的财政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设立不同的评价、审计指标,因此使用大数据手段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2]。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种类,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与其他审计方式相比,成本更低,工作更具灵活性,与各部门的配合也更协调,更易发现漏洞,因此成为绩效审计的重要手段。
与西方国家相比,在大数据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绩效审计工作经验并不丰富[3],仍需要科学的指导和发展。
1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
绩效审计不止局限于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更侧重于在对其使用过程中是否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估,这也是绩效审计的最终目的[4]。下文对绩效审核的目标进行了详细阐述。
(1)真实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真实性进行审计的目的在于审查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财务数据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资金被冒领、盗用以及是否存在重复立项等问题。对真实性的审计是覆盖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全程的,不仅包括资金的立项和使用,也对后续的管理和评估负责。
(2)合法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合法性进行审计的目的在于审查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存在虚假立项等问题。这是绩效审计的重要前提,是对真实性审计的深度挖掘,也是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底线。与真实性审计目标相同,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合法性审计也要覆盖审计的全过程。
(3)经济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性进行审计的目的在于审查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资金分配政策是否科学合理、项目的资金投入是否高估冒算的情况。专项资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要严厉禁止资金浪费,节约支出,严格把控成本。
(4)效率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效率性进行审计的目的在于审查资金投入与回报的比例是否合理。一般来说,在保证合法性的前提下,以较低的资金投入换取较高的回报最能满足效率性审计的需求。
(5)效果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效果性进行审计的目的在于审查专项资金投入的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是否满足了群众的受益需求。有些预期效果可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因此效果性审计的周期也可能较长。
真实性和合法性共同构成了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初级目标,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则是初级目标的进一步延伸,也是绩效审计特殊意义的体现。与其他审计形式相比,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内部审计在获取财政数据方面的时效性和便利性,严格把握绩效审计的目标,切实履行职责。事业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通常关乎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更要加以重视。
2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路径
我国财政专项资金项目众多,资金数额庞大[5],对其进行绩效审计通常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在审计工作中要求审计人员目的明确,方法合理,找准重点和切入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依托于日益发展的大数据技术,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文章结合大数据技术,从以下几点提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路径。
(1)审计标准规范化。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在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和其他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通力合作,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想要达成的效果,针对一类项目制定相对统一和审计规范的标准。具体到工作中,可根据项目所属范畴,查阅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或是借鉴过往类似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达成效果,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关键的参数和指标,通过构建模型、建立档案的方式,合理地制定审计标准。
(2)方法选择合理化。绩效审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绩效审计的方法手段也呈多样化,对同一财政专项资金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得到的审计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目前常用的审计方式包括因素分析法、计划审核法和回归分析法等[6],其中回归分析法是绩效审计的主要手段。此外,用于审计的软件也有不同,包括现场作业软件、专用审计软件、法规软件等,财政专项资金主要针对特定的项目拨发,因此要求审计人员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分析手段,充分利用审计软件的便捷性、准确性和效率性。
(3)审计范围全面化。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大局观和政治敏锐性。事业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多面向于广大群众,或是用于城市基础建设,或是用于开展便民服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专项资金的施用目的,并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具体在工作中,要全面覆盖专项资金的立项、分配、使用、管理和后续评估[4]。在立项方面,要审查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立项必要性,还要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通过虚假或重复立项骗取资金的情况。在专项资金的分配上,要严格审查资金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分配方式是否过于简单,这就要求权重系数的确定要准确。权重系数用来反映资金分配的比重,系数不同,得到的审计结果也不尽相同,权重设定方法包括主观经验法和权重因子法等,因此要熟练大数据和数据信息化技术。此外,分配方式是否公开透明也是审查的重点。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查重点在于资金拨付是否足额到位,要严查盗用、挪用的情况。在审计中,还要关注是否存在资金被挥霍浪费的情况。财政专项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设立使用规范和标准。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后续评估要着眼于项目实施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对于事业单位,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群众评价和社会评价。
3 财政专项资金内部绩效审计中的问题与风险
(1)现代化审计手段的缺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数据技术的优越性愈发得到体现,在审计工作中,大数据技术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应用。目前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相当一部分依靠的是人工查账和抽样调查,这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导致审计工作主要以静态审计为主。对于复杂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无法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科学的模型,如利用 Apriori 算法挖掘数据库审计数据的多层关联规则、多维关联规则以及量化关联规则等[7]。
(2)审计部门水平不足。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并没有统一的审计标准,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部分专项资金的内容和形式较为新颖,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能根据专项资金的种类制定相应的审计指标和数据处理标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缺少专任审计职员,部分审计工作由财务职员负责,导致审计部门专业性不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多集中在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层面上[5],而在重要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层面,由于在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方面能力欠缺,大数据技术不完备,无法行之有效地进行分析,使得绩效审计的开展并不全面完备,无法最大化实现绩效审计的功用。
(3)工作权威性和独立性问题。审计工作需要独立于管理层和其他职能人员,才能切实地发挥其审计与监督功用。内部审计部门人员构成以单位内部员工为主,其审计数据多来源于各部门的自行上报,因此审计工作可能受到单位内其他部门的掣肘或是受制。由于单位管理层的干涉,内部审计部门“有名无实”,无法第一时间获取财政专项资金的相关数据或真实数据,即便具有过关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大数据技术,也无法及时得到准确的审计结果。更有甚者由于管理层的授意,会发生审计方与被审计方相互包庇,利用现代化手段隐瞒财政专项资金流向和使用的情况,造成营私舞弊的严重后果。内部审计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不能真实客观,将导致审计监督职能的降低。
(4)内部审计部门积极性不足。内部审计部门实际上是本单位所属部门,在对本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可能并不被一些员工甚至领导层理解,不能得到积极的配合,另外,由于事业单位薪资体系的特殊性,员工工资可能并不以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衡量,长期如此的工作环境势必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由此引发工作不到位的后果,忽略了诸如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的拨发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相符、专项资金的拨发是否存在超额浪费等问题。审计部门积极性不高还体现在审计报告一经发布便不再进行后续的跟踪,导致新问题成为老问题,而老问题则越积越多。此外,在大数据环境下,保证数据安全也极为重要,这也是内部审计部门可能忽视的地方。
4 财政专项资金内部绩效审计的优化措施
(1)强化现代化审计手段的应用。面对复杂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掌握多种审计手段,并需要习惯在工作中注意数据的获取,通过数据信息化建立审计数据库,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处理,准确分析其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事业单位也要为审计部门提供专业的审计软件以应对不同的审计场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2)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建设。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相关的专业培训,强化专业水平,尤其要重视丰富审计人员的现代化审计手段。财政专项资金数据繁杂,要着重提高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和数据信息化的能力。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员工,要对其专业能力进行新的水平评估,能者上劣者下,确保培训质量而非简单的走过场。对于较复杂的审计工作,也可引入具有高水平的专任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水平。此外,要重点提高审计人员的大局观和政治敏锐性,以利于更充分地开展审计工作。
(3)确保内部审计单位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事业单位各部门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更完备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优势就在于对单位内部情况较为熟悉,能更快地获取财政数据,必须利用好这一优势,但又不能因为和其他部门同属一家单位而受到牵制,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不对审计工作进行干涉,且能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财政专项资金流向和使用数据,确保审计部门得到真实客观的审计结果。对于不配合的部门或员工,不可包庇纵容,要严肃处理。
(4)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积极性。通过革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薪资结构,诸如调整基本工资,将绩效工资、奖金系数、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挂钩,实行问责机制等,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对审计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予以重视。不只对绩效审计的结果负责,更要注意对后续整改工作的跟踪,切实发挥好内部审计监督和改善问题的职能。
5 结语
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财政专项资金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审计人员必须认识到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把握绩效审计的最终目标。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使用现代化审计手段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充分发挥其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是十分必要的。财政专项资金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事业单位中进行内部绩效审计工作并非易事,因此数据信息化和大数据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