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分析

2023-01-09

中国市场 2022年34期
关键词:良性金融机构实体

张 莉

(中共白城市委党校,吉林 白城 137000)

1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

(1)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经济体系的良性运转,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坚强支撑。实体经济关系到实物的交易和流通,偏重于有形资产,这是与金融经济之间的本质区别。但是完整的市场交易体系离不开商品与货币两种要素,货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样说明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联系非常密切。由于实体经济的可见性,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不可动摇,如果实体经济缺少支持,意味着虚拟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例不断提升,导致社会经济泡沫化。如果两类经济发展方向背离,或者没有做好两类经济之间的权衡工作,则会进一步影响到财政、民生等多个领域。因此任何时期的经济发展都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根基,在掌握经济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确保实体经济扮演好基础性角色。

(2)金融经济的带动作用。实体经济固然是社会经济的根基,但是实体经济的价值需要通过商品交易流通方可实现;与此同时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实体经济的扩张发展提供动力。金融经济的作用由此体现,在良性金融经济的支撑下,实体经济主体能够获得更广阔范围的资金支持,进而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力,为市场份额扩张、促进生产提供动力。企业的发展需要资本,资本的提供则需要金融经济去完成。当前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就是金融业务,金融经济则是保证企业融资质量与合法性的重要屏障,企业社会融资过程合理有序,实现优质资金注入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同时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扩充。金融经济也是处理市场信贷问题的有效途径,消除信贷过程中风险因素的影响,确保良性信贷环境,有助于市场交易的健康繁荣。金融经济主体多样化,也为社会资本参与金融经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基于降低风险的目的,金融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的影响,为参与信贷双方提供安全保证,对于经济担保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实体经济获取资金支持的环境更加安全规范,也为企业从事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3)两者互动的意义。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支持,由此体现金融经济的作用,通过金融经济模式积累资本,相当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后备动力,因此两者互动意义的落脚点在于良性循环。

2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重要意义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目前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两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模式,两者之间根据相应的发展轨迹实施双向互动,促进经济社会良好向好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更加是金融经济增长的前提;金融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并且推进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在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实体经济的前提地位,也要注重经济建设过程中金融经济的牵引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人们运用金融经济的解读,对资金运用实施分析,为人们将来资金运用给予方向,将发展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展露出来,如此在将来产生这些可能风险时,人们会比较坦然地面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资金浪费,减少资金投资失误而造成的经济风险。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环节中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已造成某此“脱节”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及早发现相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问题处理,例如,颁布某些法律条文对经济的平稳、良好发展产生相应的保证作用。金融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运用实体经济低成本来实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可以在较短期限里积累起大量的资本,这种状况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的促进。所以,使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彼此形成双向互动,是保证经济全局良好运行的重要抓手。

3 金融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1)融资标准苛刻。商业银行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环节中往往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这种情况和我国产业政策不匹配,这时这一行业会使用银行信贷保持、减少授信额度的方法,对于和产业政策有悖的行业使用银行信贷保持或减少授信额度的方法,以此减少了了企业信贷额度。从企业层面来说会加大生产要素资金需求量,企业产生经济增长极缺乏的状况,利润分化问题较为严重,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也会逐渐提高。另外,目前国民经济建设速度很快,所以跟风投资会造成资金紧张,再加之银行融资标准越来越严格已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信贷需求,扩大了资金缺口。

(2)引发市场波动。现阶段,金融经济迅速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比较容易遭受金融经济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许会存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发展失衡的态势,威胁到实体经济的平稳性。

一些实体经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顾及本身企业发展的情况下过度实施经济扩张,造成企业发展只想着提高领导者的利益,却未对企业实施科学安排整体规划,导致企业产生效益不好甚至是停业倒闭的情况,所以,企业融资不加强监管就容易造成很多企业运转的环节遭遇极大的隐患,对整个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产生比较严重的抑制作用。

(3)金融市场无序削弱资金供给。金融市场的发展随时关系着企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大多都是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衍生的,因此,唯有良性发展的金融市场,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来说,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就是缺少一套相关标准对整个市场实施制约。此外,外资金融机构大规模引入,在缺少制度规范的状况下,变得十分混乱。还有就是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均将业务重点放在了房地产企业发展上,脱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部分实体企业无法从金融市场中获得充分的资金,导致实体经济发展遭遇较大困难。

4 良性互动发展策略

(1)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实现良性互动的先导条件是经济发展环境优良,必须要重视金融经济环境。在优化金融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政府机构以及社会成员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努力构建优质金融环境。优化金融环境的重要方针则是明确责任划分,将金融机构的经营责任剥离,逐步提升全社会金融管理水平,也为金融经济步入优质循环奠定基础。针对金融机构群体,有意识地提升金融机构股本数量,确保金融机构资金比例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吻合,同时保证金融机构的良性运转状态。及时发现并跟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加强对市场风险的宏观调控力度,注重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确保金融信贷体系正常运转,也是保证金融机构合法利益的有效支撑;长久来看,有利于金融经济的行稳致远。此外,优化金融环境可以促进金融市场逐步活跃,发挥市场管理对于金融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发挥金融经济管理人才的作用,为提升金融环境质量、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2)发挥政府作用。互联网业态的快速发展,意味着虚拟产业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扮演者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导致社会资本流入虚拟产业领域,与实体经济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实体经济永远是强国之基,在政府坚强的领导和约束之下,保证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避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出现资本失衡的情况,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规模。因此政府部门需要精心设计,利用金融资源,降低实体经济发展门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注重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建立针对金融机构的评价体系,判断金融机构的从业合理性;尤其是参与到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更需要加强评价力度,对金融机构的评价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如果金融机构存在估值不当、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严重偏离的情况,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责任追溯,要求金融机构调整评价机制,确保评价行为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进程,实现两者融合的正面效应。

(3)优化金融机构运作机制。实体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命脉与前途,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多个方面的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金融机构的服务,是保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质量,也成为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落脚点。强化金融机构的意识形态必不可少,优化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模式则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在优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金融机构的工作流程趋于合理完善,为建设风险管理模式以及信用体系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对多个区域的金融机构分析不难看出,本土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相对灵活,审批程序简便高效,也为大型金融机构优化运作模式指明了新的方向;金融机构通过简化流程,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扩大财务渠道。两类经济的良性互动需要优质渠道的支撑,在金融经济健康发展的背景下,为实体企业融资提供更通畅的通道;实体经济借助金融支持不断壮大发展,对金融经济的发展起到反哺促进作用,由此体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融资在两种经济的良性互动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若要保证融资体系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发挥主管作用,通过颁布政策、规定金融机构从业标准,为融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证。政府应当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待市场,对市场的变动特征、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作为支持发展金融业的重要依据。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应对,拟定应对问题的计划与方案,避免金融与实体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对于两类经济互动中出现的隔阂与障碍要及时清除,合理利用财政标准;以保证良性互动为基本目标,通过调整财政标准、拓宽财政渠道,不断优化良性互动氛围。在良性互动的前提下,金融经济发展渠道愈加宽泛,同时促进金融经济规范度的提升。

(5)注重融合发展。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保证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可为全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保证经济基本盘的稳定,为社会经济业态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大环境。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秉承“质量为先”的原则,在保证经济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率。互联网环境的发展,也为两类经济良性互动提供更多契机。通过互联网扩大金融经济的作用范围,为不同区域和不同层级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和谐共同发展奠定基础。实体经济发展应当与社会需求和民生民意作为切入点,实现实体经济的定向效应,为经济稳定发展做好准备。利用金融资源发展实体经济时,应当有风险防范意识,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提升金融资源利用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6)建立信用体系。信用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如果企业时常发生应收账款逾期现象,直接影响企业资金流转质量,造成大量坏账、呆账,直接影响企业后续发展,也成为实体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金融机构应当对企业经营信用情况有高度认知,在掌握企业信用状况的前提下开展金融业务,确保金融机构资金使用质量。近年来线上金融的活跃,也为金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课题。由于线上金融具有虚拟性强的特征,外部因素变动对于线上金融会产生明显影响。即便信用额度变化不大,对于线上金融系统的影响也颇为明显,由此影响到金融机构业务的开展,同时降低财务管理质量。因此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企业信用评价力度。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网络财务体系,同时加强对线上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治线上金融环境带来的风险,多方面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

(7)对金融融资标准进行调整。想要防止经济发展受到金融融资标准的影响,就需要对金融融资标准实施调整。在金融经济发展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确保市场能够稳定运行,同时在金融管理中落实相关的政策,并且结合目前发展需求,对金融融资标准实施设置,保证其合理性,防止给实体经济的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要明确金融融资标准,标准过紧过松都会给实体经济、金融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8)强化金融风险管控工作。对金融风险实施合理的控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间均会产生变动,不过在发展进程中会有各种因素给金融经济产生影响,所以应不断强化金融风控工作,减少其给实体经济所造成的影响。第一,应建立起完备的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同时对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实施缜密的注意。第二,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工作以保证其充分满足政策法规的要求,对金融风险监管机制进行调整与优化。

(9)增强金融监管力度。想要真正展现出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性应加强金融经济监督管理工作,对原有的金融体制进行优化与调整。想要保证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当前的金融经济体制加以控制,合理地规避不理性交易状况。另外,检查金融经济流通趋势并且对金融资金运作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在金融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当中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处理,构筑起日趋完善的金融经济管控体系,加强管理强度,保证金融经济监管机制能够满足有关要求,借助规章制度对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展开引导,帮助实体经济中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建立金融经济防范意识,同时在地方政府指引下加强金融经济管理力度,保证金融市场发展的平稳性。

5 结论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效果,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走向和质量。因此要注意影响两类经济互动的因素,为两类经济的优质互动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良性金融机构实体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