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
——以《保育工作基础》为例
2023-01-09黄丽程
黄丽程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为了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定位,2019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新增了幼儿保育专业,从政策角度明确幼儿保育这一专业的定位、性质及发展方向。根据政策要求,国内增设幼儿保育专业的中职院校不断增多,由于幼儿保育专业是新专业,各标准与方案未达成统一,并且该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直接为幼儿早期教育服务,培养的是面向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大量优秀人才。根据幼儿园教育目的及幼儿教育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定位的中职更应注重“五育融合”的培养。本文将“五育”理念融合到《保育工作基础》此课程建设中,回归育人的本质功能。
因此,在幼儿保育职业育人目的上,应形成以下共识:具备基础的艺术文化素养,人际交往水平扎实,组织管理能力强,掌握必备的幼儿保育技能,了解幼儿生理、心理变化特点,熟悉幼儿保育相关理论知识,德、智、体、美、牢五育融合,职业道德良好,细心、责任心强,有敏锐的观察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强,有活力、有爱心、形象好、气质佳,具备独立从事各项幼儿保育工作的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等专业技能,这类人才还应扎实掌握各项理论基础,能够在相关领域持续深造。
幼儿园是我国幼儿保育的重要培养基地,构成了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幼儿教师的教师素养及保育员的素养对幼儿的潜在有着巨大的影响的影响力,为我们教育培养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国务院也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文件,明确了中职学校对于推动职教改革发展的核心作用,很显然,教育在新的政策下更重要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和幼儿保育员是满足幼儿教育扩大需求。
为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质量,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必然会优化生育政策相关措施,幼儿的各项政策及配套也将会一一配套齐全,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的总体需求“量”和“质”都应达到标准,以满足新时代全面育人目标。由目前中职学校对幼儿保育专业培养实践当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幼儿保育专业生源素质偏低
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中职学校设置的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就是去幼儿园打杂、打扫卫生、帮换衣物、分发饭菜、看幼儿午睡等工作,专业技能要求不高,学历也不需要太高,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也能上岗,而且保育员在社会中受尊重和工资待遇和工作付出不成正比,不受重视。因此,人们通过职业教育学习获得保育员工作岗位的意愿不高。
中职学校所招收的保育专业生源的各科文化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很大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保育专业内容,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是中职学生保育学生的普遍现象,学生对幼儿保育专业未来发展不抱太大期许,认为幼儿保育工作将来的发展前景不大。有的学生家长对“保育”存在理解偏差,认为“保育”就是在幼儿园清洁卫生和孩子生活指导。从而导致在招收优质生源上困难重重,整体保育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整体偏弱,很大程度影响教学中的理解和提升。
二、保育专业课程设置尚未完善
中职学校开设的保育专业时间比较短,在2019年教育部在网站公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专业,新增了幼儿保育专业,也就是保育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短,很多课程设置都是在摸索探究的阶段,在专业技能上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唱、弹、跳、等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更富有爱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部分中职学校对新增设的保育专业还处在摸索阶段,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等也都处于借鉴模仿阶段。尚未形成本专业的办学特点和办学特色,显现出办学经验不足的现象,对于新设立专业总需要在探究摸索前行中找到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三、保育专业师资生源人才匮乏
幼儿保育作为教育部于2019年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下设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后的增补专业,很显然这将会出现一大教育缺口。一方面,从事中职院校保育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资源不足,师生资源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发生。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容易忽视“五育”的培养目标,难以达到教学的初衷。另外,国家开放生育新政策,需要培养更多专业保育师,而想要学习保育专业的生源不足,中职学校就必须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甚至于还会降低招生标准,以满足招生数量,这严重影响优秀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目前,我国对于中职幼儿保育还没有颁发较成熟、规范的人才培养政策文件,我校专业教师从幼儿园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五育融合与专业教育融合。我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师积极行动,德育为先,将职业教育与五育融合,强基础抓根本,开展专业教育。
(一)五育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培目标
在教育领域,为了贯彻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与政策文件,广大院校都应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今后培养人才和评价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设定幼儿保育这一专业时,需充分结合地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合理性。结合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学情,以五育融合为核心,遵循客观节奏,树立正确的知识观、课程观及评价观,把握其内核,制订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科价值和育人机制的互融共生。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首先,必须明确五育的提出是以遵循全面发展大方向为前提的,“五育”蕴含的几个层面缺一不可,每个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各方面又渗透融合,并非机械化僵硬化的某一育的发展。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围绕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安排等进行充分调研和合理设计,从培养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中将五育的内涵或外显鲜活的根植与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组织等过程中。
(二)五育融合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从五育融合的理念出发,必然会引起教学观、课程观的变革。围绕五育融合展开研究时,不应局限于某种特定范式,而应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搭建更灵活的分析架构,探索更科学的课堂实践体系。1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奠基石。目前幼儿保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实践课、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幼儿保育课程的主体,构成了专业教学的核心,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稳步提高。在课程开设中,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及重点,选取适合的育人点融入课程中。如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保育工作基础》为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自开设起就备受学生的欢迎,在保育工作概述及岗位工作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和人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关爱幼儿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外结合相关政策及实践操作,让同学们了解在新形势下保育工作、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工作的严格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伟大的人生观和理想,建立高尚的专业素养。
(三)将五育育人贯穿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保育工作基础》为幼儿保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做到学以致用,选取保育重点进行深入讲解,结合幼儿园工作岗位实际、保育一线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挖掘和充实与保育五育教育资源,促进专业教育与五育教育有机融合,而非重点保育知识则让学生课下自学,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参阅文献,要求学生进行对幼儿保育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探究和讲解,并且思考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授课计划时,《保育工作基础》以项目教学进行模块教学,每个项目下设4-5个子任务,教师在选取任务和确定教学重难点时,应注意选取五育育人点,以“一育”带动其他“五育”,结合线上线下进行混合教学,做好课程导学和学生评价,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合作探究等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发展。
四、将五育融入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能
创新保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兴趣。第一,融合创新强化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园校合作模式,提升融合应用下的实践和应用。让合作优质的幼儿园教师走进中职课堂,为学习保育专业的学习教授相关课程,并给学生制定相应的专业考核内容,能更准确定向培养学生保育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其次,“园校合作”让学生走进幼儿园,学生将来工作地点将会大部分出现幼儿园,为了能让学生更早更快更准确掌握理论和实践应用,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互补融合专业实践,用实践去验证理论和反思教学,确保学生的实践水平与理论能力得到稳步提升。第二,创新教学考核模式,为了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习效果,教学过程应积极创新考核模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保育通过有效的教学沟通和幼儿游戏活动方式,使学生更快转换到幼儿园保育教学工作当中,并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和实践参与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比如幼儿园教师指导评价、校内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教学考核方式,以逐步提升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质量。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目前的中职学生整体教学情况可以分析,对课堂兴趣不高为了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趣味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结合互联网教学模式,通过结合网络课件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感兴趣,并在课件中融入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生活常识、爱国情怀等,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达到“五育”融合的教学目标。
五、将五育育人外延至专业其他课程中,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开设涉及学生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对应为特定学科相关的具体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对应为具有实际应用场景和课堂情境的实用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对应为教法、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心理相关知识。作为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工作岗位的专业性,以上的知识在课堂内外都应有所涉及。虽然这些知识内涵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基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达成育人目标。基于此,应重视专业课程的互通性、融合性,既发挥课程的学科特点,又有机渗入五育育人的理念,形成教育合力。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及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联合专业内其他专业课程的实施,选择并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知识关联强、专业技能互通高的特点,学以致用,将五育融入专业教育中,由此科学指导学生进行保育专业学习,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保育知识的认识,而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专业技能课程《美术》中,其课程标准涉及艺术感知、文化理解、创意表达与审美判断等,在课程结构模块中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两个部分。在这两个模块中发现育人点,融合专业课程,达到育人目标。
六、五育融合教师专业素质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老师的工作在于育人,所以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中如何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也非常关键。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知识的普及认知方面,老师应当以幼儿园生的需求为主,来有效推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知识的普及和认知,从而切实提升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的能力和常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知识的普及认知教学的关注度。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对于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高度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强化建设师德师风、改革教资队伍、建设教学创新团队等,致力于推动当代教师队伍专业化、创新化,提高师资队伍总体素质,激励当代教师朝着“四有”教师努力,争取培养更多五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不断革新教育理念、丰富讲课形式,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枯燥、单一。在进行知识传授及文化传承中,更可以“一育”带动“四育”,保障“五育”协调发展,并将其自然融合。如在进行《午睡的组织》幼儿保育课中,教师用绘图的方式呈现流程,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模拟练习,不仅对知识点作出详细阐释,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展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传授了基础知识,还能同步培养学生的“五育”,有效提升课程品质。
七、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愿景
现如今,大部分地区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问题已然有所缓解,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加上幼儿园全面复学,老师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并且需要有效加强学生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意识。随着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领域的不断成熟,不断为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领域输力,融合五育融合理念创新体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集成模式、五育融合体系等深层次问题,推动五育融合理念创新发展,并为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平台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因此,老师团队如何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中,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应用对于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与目标都没有非常详尽的计划及解释,这就给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中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应用制造了一个难题。
八、结语
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提倡保教结合,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有着同样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新时代“五育”融合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提高学生在实践、理论方面的综合应用水平,从幼儿园的学习实践中真正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学目标,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获得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幼儿保育专业品质素养。
【注释】
1.魏善春.基于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重构:样态、理念与实施[J].中国教育科学,2021(3):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