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2023-01-09石梦瑶

智库时代 2022年26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职业

石梦瑶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 万人”。这是国家首次将职业教育摆在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所担负的使命和职责。在2019年扩招的基础上,2020年国家继续扩招200万人,一方面显示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连续扩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使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压力。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办学宗旨和根本任务。大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中华民族正在昂首阔步地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呼唤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高职院校连续扩招正是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的有力措施,是为社会繁荣发展和经济建设储备生力军的有力举措。但随着扩招带来的学生群体的变化,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改革的变化,顺应历史的潮流,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之路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扩招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连续百万的扩招政策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同时也优化了高等教育结构,将职业教育放在和普通高等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给予越来越多的学子学习本领和技能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度提升。2020年是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决胜之年,国家的企业经济、产业产能都要得到全面的升级,原本低端的制造业所需要大量劳动力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过剩,中国的经济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高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基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进一步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服务和促进民生发展、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和有力措施。通过职业院校的扩招,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高职扩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经之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本质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既然有些人注定做不了科学家、教授或工程师,那就要让他们早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业方向,早日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以往职业教育往往被边缘化,被认为是成绩不好的孩子的选择和出路,职业院校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都无法和普通高校相提并论,甚至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但是随着大众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目前,中国俨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离不开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职业教育类型来看,近年来连续扩招是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待人才培养,把职业教育放在和普通高等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是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这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如此不但优化了高等教育结构,而且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有效地缓解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以及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高职院校扩招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习近平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想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当今全球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如何帮助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整体设计的不足和师资配备匮乏等等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1.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网络时代的到来及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冲击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大量涌现,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大大增加了,但同时对其思想的冲击性也在不断加深。对于思想和心智本就不够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仍然缺乏判断是非真伪和善恶对错的能力,便捷又快速的信息接收和获取方式,往往会让他们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选择上的失误,容易被一些言论所蛊惑。大学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文化上的多元性、思想上的多样性、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性以及学生群体不稳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给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则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造成困扰。

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

高职院校在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其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规模不断壮大。很多高职院校更多考虑的是资金、校舍、教室、宿舍等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等等,而往往忽视了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对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设计和布局,往往将思政教育置于相对边缘的境地,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和机制,很多职业院校重技能轻理论,往往只重视专业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锤炼,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并不显著。

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不完善

一些院校过分强调“树人”任务,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对招生率、就业率更加看重,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方面,往往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育,对思政政治教师的队伍建设缺乏系统完善的统筹和规划,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从而忽视了“立德”使命。面对高职院校的专职思政教师配比严重不足的状况,虽然国家出台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要求按照学生比例配足配齐思政教师,但一些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或者自身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师资队伍配备上仍然不足。还有一些学校通过聘任兼职教师来解决配备不足的情况,这类兼职思政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或者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行政工作老师兼任,兼课教师却往往被边缘化,大部分兼课教师的行政工作繁重、琐碎,事务性工作较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参与研讨、进行调研,也缺乏系统的培训、学习的途径,导致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对社会热点的问题不够敏感,无暇钻研如何上好课,从而影响授课效果,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二)高职院校扩招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1.扩招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现状

高职院校连续扩招以后,带来的最根本和直接的变化就是学生生源更加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扩招的部分生源来自于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家庭,这类群体往往来自于社会的底层,他们对于现实中存在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有着更加直接和更深刻、更透彻的感触和体会,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较少,缺乏一技之长,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很难找准自身的定位,所以重新回到校园内学习知识技能,但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导致对社会产生片面的认识,同时又会因为回到学校内和其他学生之间产生差异和距离,而产生负面情绪,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这类群体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掌握技能本领,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另外,这类群体不单单要在校园内学习知识技能,同样要锤炼道德品质,培养职业素养并提升职业精神,成就新时代的大国工匠。针对这类群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相对传统的授课方式对于他们来说还略显枯燥晦涩,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2.扩招学生群体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性较强

扩招的这部分群体重返校园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和直接,他们往往以就业为导向,希望可以通过学习尽快掌握一项技术技能作为立身之本,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功利主义倾向较强。所以对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远远高于理论知识和品质素养提升的需要。他们往往从主观意识上忽视甚至是漠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觉得这些内容对于以后的工作用处不大,不能带来直观、实用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而不是只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这种大国工匠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每一个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表现。社会的进步不单单是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达、国防的力量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精神层面的,也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国民的素质和精神风貌上,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人类才能真正走向文明。所以,工匠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保障、是个人成长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指引,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是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之情、对工作的执着之情。所以,过于追求功利和短期效益的学习,而不注重品质素养的培养,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三、高职院校扩招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究

思政教育必须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一方面保证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使高职思政教育来源于生活又贴近生活,保证高职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扩招百万生源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育需要探索更适合思政教育的模式和路径。

(一)统一思想,多方联动,构建思政工作新体系

思政教育工作绝不仅仅是思政教师自己的事,需要全校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创建“大思政”环境。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扩招的背景和意义,制定适合这部分群体的专业课程,帮助他们掌握技术技能,以便更好地走向社会;另一方面学院党委行政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堂作用,构建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搭建课程思政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助力思政教育工作,各学院要根据学院特色和专业特色,深入分析学生群体的特点,结合学院和专业特色,积极开设“小思政”课堂,从三个层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即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的作用,立足课程建设的“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所有专业、所有课程、所有课堂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各级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效果。另外,扩招学生群体中一部分因为自身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而重新回到学校深造,但回归校园又会因为各方面不适应而倍感压力,这部分学生和普高生或者职高学的知识结构不同,有些甚至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学习,方方面面的不适应会造成其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扰和困惑,学校心理中心要加强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心理辅导。

(二)因材施教,灵活教学,创新思政教育新途径

学院要清楚了解到扩招学生的来源、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学校教务处要根据这类学生因材施教地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扩招生源的思想特征、知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教学,加强教育教学课堂管理,以适应不同的生源、不同的学习方式,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和考核评价方案等等。首先,教学中,应当引入更多和这部分学生以后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知识,如就业指导、法律知识等等,专业课程教学应当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更多地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人生三观、道德修养、法律修养、身心健康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其次,可采用更多的案例教学,鲜活的贴近生活的案例更能吸引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再次,拓宽和教育教学方式,发挥实践教学引导作用,可以采用探索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参与率,也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

(三)整合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育人工作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队伍建设也是开启育人工作新局面的首要任务。首先,应聚焦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构建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品牌化、职业化。完善的培训思政教育培训体系,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其次,思政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更不应该只是思政专业教师的工作,在培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同时,要全面提高加强思政工作者的教育工作能力,一方面要配足配齐思政专业教师,并提升其教育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从“大思政”的教育方向提升专业课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的思政工作能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和日常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