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2023-01-09吴远霞
吴远霞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需在分析理论分析研究后,及时利用教育实践活动展开教学,在教育工作中全面进行工匠精神的融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推进思政教学与实践活动,把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教育目标当中,使工匠精神及思政教学工作做到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同时实现对教学资源的科学合理地分配和使用。
一、工匠精神概述
以往的工匠精神主要是指手工艺劳动者在完成制造任务时,把器物的实用价值与艺术性加以融为一体,可以将人员的良好品格展现出来,是人员职业道德的体现、一丝不苟态度的体现、精益求精工作精神的体现等,通过对自己的职业不断进行革新与创作,确保可以遵守各类职业标准要求,将职业态度彰显出来,让商品的生产质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针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在该领域中有着高度敬业精神以及注重于产品设计的开发与生产质量的提高的人的思想,都能够被称之为工匠精神。
我国本身便是个民族技术工匠国家,不管是商、西周精美的铜制器物,或是秦汉形象写实的兵马人俑,乃至到了唐宋的三印纹器物,它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体现,同样也是由古代工匠经过自己的奋斗与专注而创作出的技艺品,这不但代表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由此也能够直接表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到目前为止,传统工匠精神的理念,是促使现代化职业文明发展、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可以让现代制造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体现自身的学术水平。
二、工匠精神贯彻于高职学校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一)从生产强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
高职学院思政教学是培养新时代的有理念、具备一定素养和良好精神的人才,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从农业生产强国向先进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培养综合素养较高、思想素质较强的人才。所以,高职学校都有必要强化对在校生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在课堂思政教学中逐步落实工匠精神,使得学生在初期进入校园的阶段、初期进行职业知识学习的阶段,就高度了解工匠精神和它背后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在具体的教学期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客观而言,近年来我国工业领域在发展期间,存在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在此情况下,教学期间融入工匠精神,能够促使行业的进步、行业人才的快速发展。但是,单纯依靠现代化技术和学术研究无法满足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只有多数能工巧匠才能够真正地把世界领先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落实,才可以有效实现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而高职院校则成为了新时期人才输送的主阵地,其中很大一批人员将会投身创新的潮流之中,又有极大一批人才会落地生根于生产领域,使得相关的人才能够成为岗位生产过程中的核心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精神的影响之下,为职业工作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进步等作出贡献,从而推动我国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培育创新时代人才的社会责任
高职学院教育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最先进的技术知识外,还需着重关注每位学生的道德发展、职业素养进步等。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活动,就可以利用相关的精神和文化等,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职业工作中不仅需要有效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还需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养成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勇于创新、敢于奉献的良好态度,但是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较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进行学校公共教育必修课思政课的设置。如果能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把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德育教学巧妙衔接,就会让工匠人才的培育事半功倍,从而造就出高素质的具有强烈爱国情感和优秀职业素质的民族人才。高职学院现阶段的思政工作教学中的每一个课题都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工匠精髓的深刻诠释,都将提高学生对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基本路线及其基本特点的深刻了解,提高学生对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信心,帮助学生形成为中华民族辉煌事业而不懈努力奋进的信心。所以,高职学校的思政教育者需进一步发掘每一个思政课题中有关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以培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承担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工匠精神的历史使命与根本职责。
三、新时期高职学校思政教学面临的困难问题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重点关注思政教学工作,对相关的教育模式和机制进行优化和创新,而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发展也受到了各界的肯定。但是,多数高职学院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进行手段都相对简单,而是主要要求学生照本宣科的机械性记忆方式,而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保证了教学过程和考试结果,完成了教育任务。但过于注重机械性记忆的应试型教育模式所产生的缺点也明显,长时间枯燥的记忆过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只能进行各类知识生硬的记忆和学习,难以深入进行理解和研究,从而无法实现知识点迁移。
(一)思政教育与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
思政教学工作成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能够与教育工作的相关标准要求相符,可以为学生素养的进步、品格的发展等提供助力,甚至对学生人生目标和道路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除此之外,对我国与社区而言,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也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与祖国的发展壮大和民族社区的建立密不可分。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需高层次的人才,故需重视培育人才的需求,明确培育方向,让学生将实际能力与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内,显著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育后,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实际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较强实力的人才,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具备超高的职业道德,保证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岗位,将思政教学充分融入到教学内,明确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但是,教师在开展学校思政教学工作时又忽视了自己学科的特点,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校园复习时没有激情,疲于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甚至毕业后依然对自己就业前途和方向非常渺茫,对院校了解也还是停留在非常浅显的水平。产生这样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无法把个人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到院校课程的教学上,从而最终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院校学习难对接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与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都已十分强调以学生为先,了解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高级技术职业学校的思政知识教育课,要仔细分析社会主义新时期所形成的社会转型,重视学生思维上的培育和指导,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理论素养进行了着重训练。但同时,应防止或忽略课程思政教育和学校院校之间的相互结合,使学生认识院校班级和思政教育学科之间、生活实践与人生方向之间的巨大关系,并认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个人学习能力,从而更为深入地掌握所学的院校技能理论知识,以便于更好地进入职业工作。
(三)思政教育与时代精神差距较大
为了保证学生从高职学校毕业后顺利进入理想的职业,在思政教育方面主要是将社会情况、行业发展趋势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开始进行生产模式和职业工作的改造优化,在企业发展模式上也有所变化。在许多企业正在进行内部结构调整的新阶段下,在高职学校中承担思政教学工作的教师需放眼于未来社会和现代变化的总体态势,及时掌握各个企业正在进行调整优化中的主要走向,并确定了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在思想教育工作上做到了有的放矢,如果在教育工作中不能积极考虑到目前的发展形势,就很难合理利用科学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无法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十分深入的理解。
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目标体系
因为思政工作教育的实践性价值较高,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很严格,因此其中的教学手段和内容通常情况下都非常繁琐。如果在教学期间融入工匠精神,教师应把工匠精神有机地渗透到学校整体教学方法之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非常良好的影响,按照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需求等,结合学生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确定了高职学校思政工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从而具体地总结出了相应学科教育工作中独有的新内涵,出新标准。有关教师还需要把思想教学内容与时下的经济社会战略发展趋势和企业转型等一系列社会实际要求因素加以无缝融合,为学生全面进行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讲解,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等对我国社会所产生的良好影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政教学期间要想更好进行工匠精神的融入,教师还需结合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技术能力发展为基础,培养其较为坚定的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怀与品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素养的发展、品质的提高,为我国社会培育出更多综合素质符合标准的人才。
(二)在实践中强化工匠精神
十年林木百年树人,但工匠精神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其需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教学。此时,教师需明确教学过程中,需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以此改善实际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实际探索的过程中,明确各种问题以及困惑,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确定了工匠精神的核心教育内涵,在潜移默化上将工匠精神渗透到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强调了实践性教育,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学习自然地融合,并掌握很好的比例。利用知识的合理传递来驱动实践性课程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加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借助实验和反思来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院校,实现了举一反三、认识迁移进而学以至用,并经过不断的实际体验,使工匠精髓在学生心里进一步生根,进而促使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精神素质,进而增强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教育实践环节中,教师要在重视学生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职业的最关键院校,以确保其坚定正确的学习方向。
(三)校企下降思政与工匠精神相融合
学校的企业工匠合作精神培育时,教学内容不要停留在课堂的传授和学校传播的象牙塔中,而需和高职学校的业务性质相结合,要在行业中做到学校知识与社会单位经验的有效融通。从而使学生在企业学习与实践的工作中,可以形成了体验式和活动型的合作教育。而经过学院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融通和情景型的思政教学,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了视野的开拓和思维的震撼,让学生在今后的思政教学中自觉地增强工匠精神的内涵,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校校企联合教育的整体教学品质得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很多公司,特别是在生产工作中,都选择的是以老带新的师傅制教学,即由老工人引导新职工进行教学,从而在开展校企联合的思政教学时,公司方面也能够对已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工匠精神的指导,使学生在和老工人交往时,也可以从老工人的身上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特点与意义,让学生更加明白在生产工作中需要怎样累积经验,为学生今后走上就业岗位树立了见贤思齐的标准。
(四)营造适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文化氛围
高职学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分不开,学校教学工作人员如希望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更有效的人文陶冶活动,则就需从改善学校氛围的整体视角出发。教学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合理运用学校内各种媒介资源来实现对工匠精神的传递,从而形成了更加优秀的学校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都可以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基本特点与方方面面,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寻找下一次发展的切合点,从而确立了未来职业一生的方向与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来讲,教师也可以使用传统的学校广播或是宣传黑板报的形式,在学校里以口号或是小型宣传画报的方法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传统文化角落设置一些典型的工匠精神之人文故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自由地进行参观,在学校进行教学时,教导人员也可以将整个学校文化以工匠精神为主体,突出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立体性,以比较活泼的形式为学生进行介绍。另外,当教师在学校开展有关的工匠精神或者人文事迹的宣传活动时,教师也可以选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目标,是学业和生命中的最高向往境界,在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构建完善的工匠精神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形成更加优秀的职业精神,从而激励学生的创造激情。在学校开展课程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让学生掌握工匠精神与学科特点相互契合的关键,采取校企实践合作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任务与职责,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精神,其实人人都可能拥有工匠精神,让学校把自身发展目标与社会产业的前景相互契合,推动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