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 以C语言编程基础教学为例

2023-01-08郑萍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C语言评价教师

郑萍

(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溧阳 213300)

一、课程设计理念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如何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信息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新考验。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语言编程基础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程序员职业素养的要求,在“互联网+”的时代,要注重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教学设计来源于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探讨如何对硬件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反馈,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关注民生的社会意义。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在信息技术为产业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应尽的责任意识;在客户反馈系统不断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二、课程整合

(一)分析学情进行课程整合

授课对象: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二年级学生。利用C语言慧创学习平台采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和习惯等相关数据并进行跟踪分析,掌握学生详细的学情。

知识基础:C语言具有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理论而忽视了实践,学生接触不到实际的开发项目,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理论与实践总存在较大的差距。

学习动机:在科技强国方针下,学生迫切希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进一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梦想。

(二)紧跟专业进行课程整合

C语言编程基础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缺乏与实际工作项目的有效衔接,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我们将C语言教学融入到真实项目的开发中,基于课程标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需求,将原有教材重新整合为由浅入深的5个模块,包含13个工作项目,层层推进,实现能力与素养的递归,持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潜力。

三、教学模式与策略

(一)“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保证教学深度化

依据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新要求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的需要,以解决当前教学实施困境为切入点,我们采用基于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共享资源,使教师在扎实的理论功底支持下,与企业导师共同设计课堂教学环境,共同进行示范、监督、指导、反馈及评价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不同的是教师更侧重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分析以及课堂的准备、组织与控制,而企业导师更侧重于真实岗位技能的传授。以模块三中第一个项目“智慧农业系统数据处理”为例,在本课程中,这部分内容在程序结构的设计、算法探究和逻辑思维的训练等多方面都具有代表性,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届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通过多门课程整合混合(程序积木、Photoshop平面设计、3D动画设计和数据处理软件等不同学科知识),实现编程过程可视化;通过云平台程序对接实现编程结果可视化;通过开发C语言慧创学习平台,实现课堂的延伸,最终达到“知识传递多样化、抽象概念可视化、教学过程立体化、评价机制多元化”的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程序设计课堂的策略

1.“个性化”追踪学生成长线

建立基于项目的个性化成长资源库,以记录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过程。在平台信息化教学反馈支持下,在概念与算法学习环节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互动讨论区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可得到教师或学生针对性的反馈评价。教师利用教学监控软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项目一“智慧农业系统数据处理”中任务三“极值反馈”为例。学生登录C语言慧创学习平台,领取学习任务,平台根据历史数据,从学习风格、智能组合、学习方式及注意力集中时间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平台推送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上传预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反馈视频。这些个性化的资源,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补足自己的知识短板,更加自信地开始课堂学习。教师为实现精准教学,利用教学平台收集学生预习数据,展示学生预习情况,汇总完成项目任务首要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目标进入学习。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并在平台上进行拓展任务的练习和结果反馈。

2.“五维度”展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五维度具体内容如下:(1)投入度。从活跃性、持续性等方面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投入程度进行评价,对投入度的评价除了行为投入以外,还包括更深层次的认知以及情感投入。投入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表征的重要维度。(2)主动性。主动性包括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主动性、参与教师指定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以及进行交互的主动性等,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与变化情况。(3)调控度。从学习的规律性、持续性、效率等方面对学生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水平进行评价,调控度是对学生认知策略、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表征和评价的重要维度。(4)完成度。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标准对学生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于不同类型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完成度的指标以及权重设置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5)联通度。对学生建立社会化认知网络的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建立连接的能力和维护连接的能力等。联通度的评价核心是交互,包括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以及与其他学习同伴的交互。

借助学习分析技术我们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挖掘,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综合性描述,对学习问题进行及时诊断,对学生未来学习进行个性化预测与干预,构建以投入度、主动度、调控度、完成度和联通度为核心的五维度学习评估模型。从活跃性、持续性等方面对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认知及情感的投入程度进行评价,从学习的规律性、持续性、效率等方面追踪学生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水平,从而了解学生实际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情况,精准预设课堂。

四、教学实施过程

(一)“三段式”推动教学目标进阶化

采用“项目式、模块化、多维混合”的教学方式,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上线下研讨、课后线上线下拓展三个阶段,实现课前精准“预设任务”,课中“调整任务”,课后“优化任务”,并且将任务目标达成情况反馈至下一个任务的教学实施,推动教学目标进阶化。

(二)“四环节”深化编程思维的建设

本项目在基于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用“拆”“整”“析”“改”的方法提高学生编程思维能力(如图1)。在把总体项目拆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将知识与算法整合形成具体任务,接下来,借助软件开发一般流程分析项目,实施项目,并对项目进行评价与改进。以“智慧农业系统数据处理”项目为例,在接到关于智慧农业系统数据处理问题的项目需求后,将项目拆分成六个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反思确定设计方案,同时,结合农业专业学生使用反馈与多维评价的结果进行成果展示,并对项目进行优化和改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 “拆整析改”编程思维

(三)“四流程”助力程序员全面成长

1.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为项目准备阶段,教师发布项目需求和项目任务单,详细阐述项目要完成的内容、条件、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在学习平台上发布完成项目需要学习的相关资料,供学生随时学习与查阅。组织学生对项目需求和项目的现实意义进行充分讨论,让学生了解项目背景、明确目标与任务,确保对任务的理解没有歧义。

任务探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到项目中去,让学生体会到项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项目与自身价值的关联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渴望参加项目,并且通过自述、讨论让学生明确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对任务需求的理解一致。

2.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阶段需要学生围绕项目主题,根据项目目标的要求,在明确了任务需求后,讨论制订实现任务的方案。学生依据项目任务的指导开展混合式学习以掌握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任务设计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从程序员的角度进行多角度思考,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任务实现

任务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接任务、探算法、编程序、测系统等环节。任务知识体系不同,各环节的侧重点也要不同,如任务一、二主要是解决项目,进行基础知识储备,教师通过学生线上反馈预习情况,分析知识的不足,归纳知识需求,线下重点解决共性问题,为学生最大限度延伸学习时间与空间提供帮助,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逻辑思维。任务三至六主要是探究算法,功能实现,课前线上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后,组织学生去生活中寻找算法实例,并制作案例上传到学习平台,了解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情况,进入课堂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算法探究,编程实现,培养学生养成模块化思维编程能力。任务七主要是维数据,结合计算机软件开发流程(后期服务),指导学生根据用户试运行反馈进行有针对性修改,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4.任务评价

教师团队着力于教学目标可测可评的可操作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任务以投入度、主动度、调控度、完成度和联通度为核心的五维度学习,结合用户实际使用反馈,企业导师主评、校内教师辅评和学生组间互评几方面有机结合,课中对算法理解、构建伪代码、程序编写等环节逐一评价与考核。

五、教学实施成效

(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课前,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进行预习反馈,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学情,在任务目标教学的基础上,订制个性化教学方案;课中,通过平台进行学习进度监控,横向以小组为单位,纵向以任务为单位,实时采集学生学习情况方便针对性解惑答疑;课后,通过扩展练习及程序作业跟进,利用平台推送个性化作业,方便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实现全程数据积累,推动信息技术与知识学习的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运用“课前探究学、课中交流学、课后拓展学”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大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方位监测,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在创客理念的引导下,设计驱动智能小车的控制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课程教学以C语言课程为载体,以完成“软件开发流程”为任务,设计课程以解决实际生活为目标,结合时下流行的mind+等软件进行穿插,让学生使用PHOTOSHOP、FLASH等其他课程软件对课堂知识进行包装,助力学生计算机类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勤思缜密”的逻辑化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开发学习平台和将新技术、新软件融入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丰富了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合作能力。

六、教学特色及创新

(一)建立更优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程序设计课以项目的混合学习模式来开展,让教师由知识授导型教师向企业导师转变,学生由基础性被动学习向程序开发主动学习转变,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喜欢课堂,更热爱程序设计课堂。

(二)打造高效学习平台,塑造立体学习空间

C语言慧创学习平台动态整合多学科资源,建立了立体化的学习空间,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学习环节,让教与学变得可视、可控,让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衔接。

(三)构建增值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五维学习评价模型,结合C语言慧创学习平台采集学生数据,利用质性分析工具从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认知层次及情感投入程度进行科学评价,让学生通过数据直观地看到自身学习状态的变化,也方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内外因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对接企业真实项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日常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解决了专业和产业的对接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在信息技术为产业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应尽的责任意识;在客户反馈系统不断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七、反思与改进

本课程紧跟课程标准,结合计算机C程序设计全国职业技能鉴定二级资格鉴定要求,以企业完成程序编写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践行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以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为突破口,践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实践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对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素养更加明晰。但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存在差异,学习平台在个性化推送和精准评价方面还有待改进,项目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仍有提高的空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向企业学习,在深度合作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路径,进一步完善学习资源,致力学生兴趣的培养,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道路,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C语言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教师如何说课
51单片机C语言入门方法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