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2023-01-08周朝阳
周朝阳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以骨髓中颗粒增多为病理特征的疾病,早幼粒细胞为主,典型疾病表现是贫血、出血、感染,首选治疗方案是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可以与化疗进行联合使用,完全缓解率以及三年无病生存率都比较高[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与年龄增长有很大关系,并且超过半数的患者发病于50岁以下,平均发病年龄在44岁[2]。临床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常规药物是维甲酸,用药后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但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3]。亚砷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适用于维甲酸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存在复发情况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将其与维甲酸联合应用可使得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等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三年内的死亡率[4]。本研究对50例在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进行综合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究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选择化疗结合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进行综合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病例数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25例患者。对照组男性病例12例,女性病例13例,患者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43.51±1.63)岁。观察组男性病例14例,女性病例11例,患者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43.21±1.57)岁。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数据比较,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与病理诊断后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感染、发热等症状;(3)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参加;(4)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排除标准:(1)全身感染;(2)同时患有其他类型血液系统疾病;(3)恶性肿瘤患者;(4)中途退出研究或者治疗期间死亡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维甲酸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方式,维甲酸用法用量为30~60 mg,或者按照25 mg/m2计算使用剂量,每天应用2~3次。患者凝血异常获得改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进行化疗。化疗使用柔红霉素40~45 mg/(m2·d),治疗3 d后,转为使用阿糖胞苷15 mg/(m2·d),治疗7 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方式。取10 mg亚砷酸与500 mL0.9%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3~4 h,每天1次。治疗过程中患者白细胞升高超过10×109/L时,适量减少维甲酸与亚砷酸的用药剂量。疾病症状缓解后增加化疗,采取维甲酸、亚砷酸、化疗交替治疗方案。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进行治疗全过程的跟踪观察,并规律随访3年,对比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3年内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完全缓解的评定标准为:无白血病细胞浸润造成的发热、感染、出血倾向、贫血、厌食、骨关节痛等症状、体征。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采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选择其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例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完全缓解率以及三年内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病例数24例,完全缓解率96.00%,相比于对照组完全缓解病例数19例,概率76.00%差异显著。观察组三年内患者死亡0例,死亡率0.00%,对照组三年内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16.00%,2组完全缓解率与死亡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完全缓解率以及三年内死亡率比较 例(%)
2.2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1例腹泻,发生率4.00%;对照组发生头晕3例、肝损害2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00%。2组比较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2.3 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SF-362组治疗前比较,P>0.05。SF-36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变(,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变(,分)
3 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结果相关性较大,患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分化发生阻碍,存在恶性克隆情况,抑制正常造血,侵犯肝、脾、淋巴结组织器官[5]。在现有的临床医疗技术手段下,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基础疗法是化疗,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杀伤,但是,单纯进行化疗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因此,考虑结合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治疗模式,希望可以提高疾病完全缓解率,延长生存时间[6]。高丽等[7]研究中发现,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化疗结合维甲酸的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完全缓解率,但是,总体的缓解持续时间短,并且部分患者可能发生白细胞分化综合征。另外,在使用维甲酸结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在长期化疗过程中,患者接受维甲酸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头晕、腹泻比较常见,并且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8]。随着临床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的不断研究,大量研究表明[9-10],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更佳,并且联合用药的方式并没有产生耐药细胞的交叉耐药性,而两者之间的敏感性却得到了有效提升。另外,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采取了交替治疗的方案,并且在症状缓解后降低了药物使用剂量,在一定程度了减少了用药过量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11]。郑方英[12]研究中表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三年内患者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整体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比单纯使用维甲酸+化疗的患者低,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96.00%、三年内死亡率0.00%,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76.00%、三年内死亡率16.00%相比差异显著,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起到很好作用,可以提高整体疗效。化疗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很大,灭杀致病因子,改善疾病症状。配合维甲酸、亚砷酸药物发挥药物协同治疗作用。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4.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表明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期间,给予维甲酸和亚砷酸药物进行同时治疗,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概率。分析原因:维甲酸与亚砷酸的药物副作用较小,对人体的损伤可以控制,与化疗联合应用时药物剂量小,同时减少化疗药物使用剂量,降低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表明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确切,症状得以减轻,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况良好,降低了疾病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使用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整体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