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思考*
2023-01-08黄旭
黄 旭
(皖南医学院)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已经成为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内容,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企业精神,培育现代企业文化。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落实的过程中,创新创业为市场提供的活力非常充足,所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各大高校作为双创工作的主要阵地,将优秀民族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对于促进课程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就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路径进行思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经过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渐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文化。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一般指的是可以影响群众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以及道德标准,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例如爱国、自强、仁爱等[1]。习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由此可见,优秀民族文化对当今时代大多数工作的开展依旧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双创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为了达成改革教学模式,实现高水平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对高校进行建设的有效方式,并且通过有效应用该种方式,高校校园文化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校园活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不仅是为了顺应高校发展趋势,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教育模式,更重要的作用是将双创思想、理念与当下的高校办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充分融合。通过优秀民族文化驱动高等学校双创工作的发展,使高校双创工作可以在优秀民族文化的滋养下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并且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必然会涉及到相关教育理念、课程精神,上述内容都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并且相应文化的先进性、全面性都会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所以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大学生双创课程中可以使相关课程得到长足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双创课程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进行丰富
在国家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高等院校的双创课程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且有效激发了高校大学生的双创意识。但是在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了解之后,可以发现仍有一部分学生的思想相对保守,该种情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追求创新相背离。例如,优秀民族文化当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倡导的就是创新。可见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当中可以有效帮助高校大学生养成创新理念。并且优秀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理念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对双创课程的学习,例如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当中所包含的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理念;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理念等,将这些理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相融合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创新、诚信以及担当等思想理念。
(二)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道德水平
双创思想道德是高等院校在校生学习双创课程所养成的思想道德,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方向不会错,并使高校大学生一直能保持良好的创新创业行为。在将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与大学生双创课程融合后,教育工作开展时首先可以通过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准则[2]。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进行融合,有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滋养,并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内涵和潜力进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道德有益的观点,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观点就是告诉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应当将民族复兴作为己任,积极创造社会价值;“成由勤俭败由奢”则是告诫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应当保持勤劳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民无信不立”则是告诫大学生需要遵守诚信的基本原则。可见优秀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观点都对高校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高校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并对创新创业活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有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进行培养
当前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根本目标无非还是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所以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也更加注重个人利益以及相关项目的实际价值。正是因为受到该种大环境的影响,导致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变得庸俗化,转变该种创新创业观念也是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在高校内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并确保高校大学生都处于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当中。并且大学生的双创精神还可以展现高校学生的人格追求,所以保证大学生双创精神方向的正确,才能为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充足保障,确保其可以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在开展双创课程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融入优秀民族文化,以文化来滋养精神,进而促进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很多精神元素都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例如,“治国平天下”所涉及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涉及的创业者态度与创业者气节,都对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①双创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教师过分注重对经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精神以及理念的培养[3]。②由于创新创业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所以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优秀民族文化与大学生双创课程的匹配程度相对较低,没有认识到优秀民族文化对于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优秀民族文化与大学生双创教育课程的融合性相对较差。以上问题在高校双创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比较常见,因此相关人员应当积极对这两项问题进行解决。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路径
上文已经对优秀民族文化与大学生双创课程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下文将提出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并且能够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与大学生双创教育课程的充分融合,相关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提高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积极应用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对大学生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在对该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适当控制课堂教学所占的比例,扩充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内容占比,实现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与高校双创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并且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合理应用文化教育内容,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覆盖面,确保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在双创教育课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双创教学课堂上加入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创新价值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有效丰富创新创业课程的文化内涵。并且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后,相关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加强对教育内容的建设与创新,例如通过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对《创新思维》等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除此之外,在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校园活动时,教育工作者也应当积极融入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并可以将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美德与人文精神贯穿于整个高校双创教育过程中。
(二)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设计
双创课程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双创教育课程的重要载体,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实现自身的想法,并有效践行自己的理念,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活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设计,对于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该种方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品质以及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开展双创课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领域的双创项目进行开发,并在开发过程中保证对文化保护以及文化创新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例如在该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开展传统工艺振兴以及传统方言推广的工作。另外,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引导高校大学生基于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对相关产品进行创作,例如依托传统文化创作相应的笔记本、服饰、配饰等,并通过自媒体对文化产品进行宣传,不仅可以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还可以大大增加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率[4]。
(三)积极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高校双创教育平台是开展高校大学生双创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工作可以显著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质量,也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所以在对双创平台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应用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建设工作时,相关人员首先可以将中国古代的优秀建筑理念应用于平台整体建设工作当中,尽可能多地应用古典元素,并通过相应元素建设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5]。其次,完成整体建设之后,相关人员在对平台主要设施进行设计时也应当注重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展现。例如在对平台主显示器进行设计时,可以让其滚动播放我国古代成功的经商案例,并将其中与双创教育息息相关的内容重点显示,从而在创新创业平台当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使该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精神状态造成影响。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展示,在对双创教育平台进行建设时,相关人员应当注重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区域的建设,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可以得到宣传和展示。展示过程中为了发挥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实效性,成果拥有者还应当引导参观者不要只关注创业成果的经济性,引导其关注创业成果的文化性,强化其对创新创业成果文化建设方面的认知,使其认识到文化价值在当今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培养其文化创新能力,并设计出自己的品牌特色,促进其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发展。
(四)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在创新创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提高对应用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营造良好双创教育氛围的重视程度,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氛围的影响下,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在通过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对高校双创教育氛围营造时,相关人员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应用校报、校电台以及校园官网等多种渠道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宣传,并整合宣传、文化以及相关产品的力量,应用新颖的表达方式,来凸显双创教育活动中的中国优秀民族文化魅力。并且在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应当积极应用各种渠道、设备以及场合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中有关双创教育的内容进行宣传[6]。除此之外,在宣传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可以将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中有关高校双创教育的内容与校园景观进行融合,例如将相关文化与校园地标建筑进行综合设计;将相关文化与学生宿舍相结合等,从而使校园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受到该氛围的影响,高校大学生也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敢于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失败,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五)有效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创新创业进行建设
创新创业队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者,所以保证创新创业队伍的专业化、高素养至关重要。在对创新创业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其创新创业思想具有先进性,创新创业知识充足,创新创业能力强大,从而确保该团队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充足保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高校应当积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创新创业队伍进行建设,从而有效提升该团队的文化底蕴,并不断对其创新创业知识储备进行更新,从而打造出一支可以紧跟时代步伐的高素质创新创业队伍,确保其可以带领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