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统计信息化
——以常山县为例

2023-01-08宁小娟

智库时代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常山县统计人员信息化

宁小娟

(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人民政府)

一、常山县概况

以第七次人口普查为依据,常山县有194个村(社区)、1218个被普查小区,经过重重筛选,从中选出普查指导员1255人、普查员360人。在常山县整个普查队伍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人员占比0.26%,20-29岁的人员占比5.53%,30-39岁的人员占比17.89%,40-49岁人的员占比28.95%,50-59岁的人员占比27.48%,60-69岁的人员占比7.35%,70岁及以上人员占比1.82%。再从年龄结构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17%;从队员分配情况来看,全县的普查队员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0.52%,初中及以上学历占35.29%,高中学历占41.7%,大专以上学历占13.48%、本科只占8.56%,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仅有1人,由此可见,该县城高学历人才少之又少。

二、农村统计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一)农村统计信息化是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中的经济变得愈加复杂,变化的节奏也越来越明显,各种矛盾和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基于此,各级政府部门不仅需要迫切掌握和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和政策执行情况,还要体现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对于农村统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由此可见,农村统计信息化是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1]。

(二)农村统计信息化是促进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

农村经济条件落后且市场半径较大,分散的农户全部被集中于狭小的空间,不仅难以获得外界信息,而且抵御信息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使得农村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受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大部分农户难以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自己的生产活动,小生产的自给自足与大市场的不断需求之间矛盾突出,这就迫切需要政府部门以信息化为纽带,将千千万万个分散的农户与经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还需要相关部门引导和帮助农户以集中生产经营为导向,实现产销对路,提高自身经济收入。

(三)农村统计信息化是加强政府调控的重要选择

在具体的农村信息化统计工作中,政府部门对于农户的管理应逐渐由传统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除了要保护公平的竞争体制,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通过农村统计信息化正确引导农村市场,对于农村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既要满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通过对国外市场的调查,对市场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事前控制,让农村统计信息化逐渐形成规范性和标准化的模式,从而将这些信息数据通过专门的渠道传递和反馈给农民,为其生产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支撑。

通过农村统计信息化,希望能传递政府部门的意图,反馈政府调控的正确与否,引导和控制农村微观经济的总体行为,使农户能积极主动驾驭市场这批黑马,力争在宏观调控方面获得主动权。

三、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不利影响

(一)现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将信息化应用于统计工作中,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越。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农村统计工作中,统计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交流与共享,从而保证农村统计工作的高效化和高质量,进而使得农村统计工作逐渐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与农村统计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与弊端,比如,统计机制体制缺乏、投入力度不足、信息统计人才缺乏以及统计资源开发分散等,导致农村信息统计质量不过关。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农村信息统计工作的落实,亟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不利影响

(1)不利于农村微观经济发展。在农户分散经营的大背景下,农村统计信息化需要面对千千万万的农户生产经营者,自出现以来就肩负着沉重的统计任务,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计划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信息。但是,由于微观经济中的主体服务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综合考虑对农村统计信息的内在需求,使得农户急需的信息化几乎没有得到开发。

(2)不利于反馈传导机制互动。经济市场和农村信息统计之间的网络断层不利于反馈传导机制互动,信息化建设渠道还没有完全畅通,农村统计信息化难以获得市场和相关部门的关注,所提供的信息数据与农村经济需求相脱节,即使是再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也难以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实现传递。

(3)不利于产品形成良性循环。农村统计信息化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健全与完善的产业体系,产品与产品之间未能形成良性循环,产品数量较少且品种较为单一,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很多极具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生产、供货和销售未能实现良好的衔接,无法适应经济市场中多元化的需求。

四、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体制存在缺陷

农村统计数据大多由村级上报,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审核,根据时间节点定期上报,以获得指标数据,统计体制依然存在缺陷。

(1)由于调查对象、调查时间等原因,致使政出多门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发挥好统计的服务职能,影响政策的制定,也影响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2)农村统计由于忽视基层政府和公众的需要,使得地方需要掌握的数据需求和已经调查公布的数据脱节,存在数据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比如,常山县统计局对县域经济数据及重要经济指标主要通过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统计分析向外传送,县局的有关工作动态及统计数据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用户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对统计信息进行查询、浏览、使用,但是相关页面仍存在信息量不够丰富、涉及面不广、更新不够及时、维护不够快速等问题。再比如,乡镇关注的产值数据无法提供使用,由于粮食监测采用的是抽样推算方法,无法给出部分乡镇的农业产值数据,上级统计部门不反馈测算规下产值,所以无法推算全县工业总产值,加之由于第三产业众多,基层无法统一口径测算。

(二)统计投入仍显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常山县开展农村统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除了普查年份的财政专用经费,农村统计几乎没有一点工作经费,要想满足信息化统计的实际需求困难重重。以常山县为例,目前常山县所属的14个乡镇统计站除了使用网上直报系统,已经全面实现了VPN内网接入目标。但是,由于VPN系统的不稳定性,很多乡镇统计员表示该网络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名录库等基础统计数据库还未延伸至村级,统计信息化建设进度严重滞后。

(三)农村人才严重短缺

当前农村统计工作人员大多由村级报账员兼任,因工资待遇等问题,一般年纪偏大,且计算机水平能力较低,不具备基本的excel和word操作技能,即使是懂得计算机的人员也仅仅是停留在简单操作计算机、录入、汇总等方面,不仅在网络技术、统计调查工作中以及统计软件运用等方面几乎空白,面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统计人员完全不能正确应对,不能很好地使用新的统计软件,从而影响完成统计任务,制约统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这些人员在具体的统计工作中本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工作中不认真且没有责任心,使得农村统计信息化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下去。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农村信息统计工作人员在数据的存储方面忽略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或者是根本无法意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在对文件的储存中不按照流程操作,数据信息流失和重要文件丢失等现象十分常见。

(四)统计信息共享较差

农村统计信息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机构不健全。(2)重复统计。(3)所统计的信息数据大多不一致、不准确。以农业统计报表为例,各村不仅要向县统计局上报粮食统计数据,还要及时向当地粮食局上报准确的粮食种植面积和年生产量。但是,由于各部门工作的不协调,多部门对同一种情况进行统计,导致同一个农村粮食产量数据信息出现了不一致和不准确的情况。如果说连农户最基础的数据都会统计错误,那么农村未来的发展将会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地。综观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在农村统计信息工作中几乎都存在着统计口径不一致、统计方法较传统和统计样板局限性的问题,理论数据与实践工作之差还有待进一步调整。

(五)统计方式较为落后

(1)尽管在本县的信息统计工作中,政府部门已经为统计部门提供了联网直报、PDA等,但依然有一小部分统计人员不善于将这些软件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不懂使用excel软件中的函数功能,甚至在下发统计任务时,一些地方还在使用传真和人工下发的方式。

(2)一些农村信息统计工作人员为了省时省力,直接在网上下载数据信息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对于已经下载的数据信息也不进行审核,使得到的数据存在严重的失真。

(3)统计软件设计中未能兼顾行政区域调整,一些行政村虽然已经与其他村和街道合并,但限于软件的要求依然需要将数据信息进行公开上报,于是造成了信息数据重复、遗漏等问题的出现。

(4)在具体的统计工作中,一些相似的统计人员由于需要不同的统计部门统计,出现了重复报送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比如在对本县的工业企业统计方面,省相关部门开发了一套软件要求上报,县相关部门同样开发了一套软件要求上报,不仅形成了重复上报的问题,还造成了大量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

五、实现统计信息化的对策及建议

(一)统一标准,实现信息统计标准管理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在进行数据信息统计的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控制,农村经济数据信息的统计亦是如此。现阶段,农业统计工作正由传统型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信息化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统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统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更好地做好农村统计信息工作,使农村统计干部在繁杂的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致力于更加重要的统计研究和分析,已经成为整个统计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认为,应当从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角度优化和完善统计表格,在参照国际标准的同时以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开创具有针对性的统计方法,改革统计流程,解放统计生产力,从源头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实现统计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二)加大投入,全面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就当前实际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而言,统计工作应用信息化技术主要是在开展统计工作的过程中构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在农村统计工作中,应提高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实现农村统计数据信息网上直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既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及时答疑解惑,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一对一指导,又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发布文件、统计培训资料以及进行各种统计宣传,提升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利用“互联网+”,积极探索建设领导专送平台,打造综合数据信息平台PAD端展示系统,为社会各界提供快速的统计数据移动查询服务。同时,将查询资料与OA办公系统数据同步,确保数据及时有效。通过专送平台第一时间以专送形式把经济形势预警、数据报送情况、统计数据发送给有关领导,做到数据专送“零”延时。

(三)注重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能力

(1)注重村级干部队伍年轻化,加强农村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网络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2)利用电子政务培训班、网络培训班,让在职工作者及时充电,让操作者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造就一批精英统计员,培养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流程,监督统计工作。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多样性的培训。

(4)通过召开年报等会议进行培训,对统计人员进行系统讲解,补齐知识短板,检查基础工作、调研项目时进行实地培训,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其触类旁通、印象深刻。

(5)利用网络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答疑,争取做到培训无死角、知识点无遗漏,重视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农村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6)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办技能讲座,促使农村统计人员可以更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比如检索、查询、分析、统计以及整理等功能,便于农村统计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四)部门联动,建立统计信息数据库

将农村统计信息化作为提升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主要突破口,建立一个完善的统计数据库,整合统计资源,合理运用信息化软件,统一建设农村信息统计系统,为农村统计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制定农村统计信息化管理办法,完善信息数据同向体系,构建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推动农村统计信息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的互通和共享,打破信息通信壁垒。(2)共享开放信息资源,各个地区和各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编制信息数据共享目录,依法推动和促进信息数据开放,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统计信息化数据库,借助信息化的优势和作用降低统计人员繁重的工作任务量,逐渐提高统计效率和统计质量。另外,还要优先开放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数据集,加强对信息化统计软件的更新与维护,扩大数据共享范围,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3)加大对数据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优化和完善管理机制,按照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加快对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软件产品的生产,为数据开放提供安全保障,加大对数据信息的再利用。

(五)加强运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1)在具体的农村信息统计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在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和归纳等方面,尽量使用标准化的统计方法,建立农村统计信息数据库,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功能,减少统计人员繁重的人工统计劳动量,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比如,在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面,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已经采集完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在信息的分析和整理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平台、功能模块实现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发布。(2)逐渐优化和完善信息技术软件的功能,为了更好地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效率,软件功能的优化和完善十分重要,比如,数据信息的自动检索、自动备份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等,尽全力做到面面俱到,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农村信息统计工作的高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软件的优化和完善过程中,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避免出现重复上报、系统故障等问题。

六、结束语

农村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继续稳固拓展“四大工程”的建设成果,通过统一标准、加大投入、强化人员培训以及部门联动等方式应对信息技术给农村统计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农村统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常山县统计人员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学生作品展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现状分析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