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存在的困境和提升路径研究*

2023-01-08苗静宇

智库时代 2022年29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政治

苗静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根据新时代背景全面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1]。高校辅导员的在设立之初被称为“政治辅导员”,身负“政治引路人”的重要角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队伍。《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中九大职责的首要职责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政治引领力是价值引领的一个重要维度。作为和学生接触频率最高的教师群体和最前线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高校辅导员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主动将政治引领渗透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切实提升政治引领工作实效,引导广大学生“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发挥政治引领实效的重要性

(一)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任务

回顾辅导员岗位的发展历史,清华大学率先于1953年设立了第一批政治辅导员。政治辅导员岗位设置的初衷是深化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以实现党管高校。七十余年,高校辅导员的制度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容加入其中。但政治引领仍是辅导员最根本的任务,并且就如何加强政治引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涵。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丰富并非否定其政治属性,而是要实现政治引领和人才培养其他方面工作的有机统一、相互依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修订版本(教育部令第43号,以下简称《规定》)于2017年颁布,强调要把“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及“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等作为辅导员基本的选聘条件[3]。另外,明确了价值引领的首要地位。由此可见,尽管时代变迁,辅导员的职责范围不断扩大,发挥政治引领的工作实效仍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任务。

(二)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广大青年身上,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建国70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依托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是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培养正确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

对照辅导员工作职责,依据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标准,新时代辅导员政治引领的两大重要任务是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辅导员要让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对科学理论的深刻认同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要将理性信念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中国梦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和理想与伟大复兴中国梦联系起来,在实现梦想的具体行动中坚定理想信念;要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感悟到中国特色,自觉主动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方面,青年学生正是在大学期间确立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迫切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因此在大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做好价值引领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完成的工作职责。例如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可以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以爱国之情推动大学生勤奋学习,立志高远和勇于担当历史使命。

(四)是开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根据上述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肩负起政治引领的使命,引领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将个人前途命运融入国家建设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根本上看,思政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教育和引领学生的思想。新时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普遍思想比较活跃,自尊需求高。传统的思政工作理念和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必须不断突破和创新工作方式。探索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现状和提升方法,注重发挥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工作实效是开创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面临的困境

整体来看,高校辅导员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政治引领的重要职责,在行动上也广泛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的发挥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

(一)辅导员的政治素养仍需提高

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能够认同“政治引领者”的职业角色,但还不能非常自觉和主动地开展政治引领工作,主观上认为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应由思政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来完成[5]。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部分辅导员自身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尚待提升,尽管各地高校辅导员的招聘文件中普遍要求政治面貌必须是中共党员,并会对他们的政治素养进行严格考核,但在入职后未能持续性地进行党性培训教育,辅导员没能接受充分的政治锤炼,相当数量的辅导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政治理想信念以增强政治引领的工作底气。另外,从辅导员毕业的专业背景来看,系统完整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辅导员比例非常少,政治理论基础不牢,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造成很多辅导员存在政治和理论素养方面的短板,限制了政治引领能力的发挥。

(二)多重身份的冲突

客观来看,当前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提升面临的另一个突出困境便是多重身份冲突造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中,对“政治引领者”的角色定位非常笼统,在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职责、配备和选聘条件中规定了政治引领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如何落实和相关的考核文件中并未列出可量化的指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辅导员其他八大职责方面规定的比较清晰,明确了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如党团组织建设、评奖评优、安全教育、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制度规定的差异也造成高校辅导员疏于政治引领,却为事务性工作所累的现状,“两眼一睁,忙到天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描述了辅导员繁忙的工作状态。辅导员被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所困,身心俱疲,分身乏术,使得辅导员较难抽出时间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偏离了政治引领的根本工作任务。

(三)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

当前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上的一个典型现象,是呈现出务实化和功利化的趋向,缺乏政治参与的热情[6]。比如,很多大学生抱着“上大学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找个好工作”的想法来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另外,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重专业学习,轻思政教育”的现象,对思政教育提不起兴趣,容易出现抵触意识和疲劳感。和“80后”“90后”大学生不同,“00后”大学生特别注重自尊、个性,强调自我意识,关注自我的发展,很少关心国家大事。即使少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时事新闻和国家大事的关心,但是具体到参与身边的政治活动时,又是另一幅截然相反的态度,参加活动非常不主动,觉得占用自己的时间,政治参与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缺乏政治参与的热情。学生群体呈现的上述特征也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实际政治引领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较难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的成效。

(四)对大学生日渐活跃的网络政治参与引导不够

“0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成长起来的,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使得当代大学生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政治需求。然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是多元思想和文化碰撞的前沿阵地,观点鱼龙混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负面的影响而表现出非理性、情绪化甚至极端的网络政治言行,因此迫切需要辅导员的有效引导。从客观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和新方式,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很多辅导员在学习并熟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分配,比如微信公众号的运用、短视频的制作等,在丰富网络政治引领的手段和提升网络思政引领的成效上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实施路径

面对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和“0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点,传统的说教式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高校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政治素养和人格魅力,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政治引领工作实效,从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提升人格魅力并举,丰富自我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的首先要从政治理论学习着手,强化政治引领的理论素养。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看原文、学原著、读懂、研透,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论精髓自觉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只有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才能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确的发展方向。其次,辅导员还要提升人格魅力,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发扬高尚师德。在学生工作中对待学生公平公正,真心关怀学生,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被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和感染,对辅导员产生认同,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引领力[7]。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注重自觉学习,厚植理论素养,并且将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工作实践,最大程度做到“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学生,以科学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高尚的品行感染学生”。

(二)完善规章制度,突出政治引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通过辅导员的管理制度,辅导员的“多重身份”得以明确,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履行的工作职责也远远超过了“九大职责”的范围,陷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偏离了政治引领的初衷。因此为实现政治引领的首要职责,应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一要进一步界定辅导员作为“政治引领者”的角色内涵和职责,把模糊不清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制度形式转化为量化可行的工作标准,为辅导员政治引领工作提供遵循。二要以不断完善的制度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就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给予明确清晰的界定,帮助和引导辅导员逐渐走出事务性工作困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归还”给政治引领工作。

(三)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实现精准引领

作为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遵循“00后”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了解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工作,提升政治引领的实际成效。首先以“三进一访谈”为抓手,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等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思想动态,精准进行思政引领教育。其次牢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注重调查研究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要经常性倾听学生的心声。如时不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活动,了解学生对最新的方针政策和热点时事的态度和认识情况,以便从整体上把控学生思想动态,为开展思政引领工作提供事实依据。最后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依据不同群体学生的现实需求,制定相应工作方案。例如,辅导员可以安排活跃的学生与参与不热情的学生结对子活动,共同进行学习,帮助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反思自身存在的差距[8]。通过分类管理,有力提升辅导员开展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创新政治引领工作方式,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活跃。迫于现实的需求,辅导员的政治引领工作也要不拘泥于时空限制,逐渐拓展到网络中,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提升政治引领能力,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可尝试从如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学习使用新媒体工具,开展网络思政引领,如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学生经常使用的APP,辅导员要每天抽出时间浏览,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二是保持政治敏感性,及时发现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答疑解惑时要以科学政治理论为指导,以充分的理论底气果断鲜明地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坚定政治立场,以理服人,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在熟练使用大学生常用APP的基础上,尽快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网络政治引领工作方式,在恰当的时间节点主动发表对热门网络公共话题的观点,实现对网络政治引领的正确方向,突显对大学生政治引领工作的活力和亲和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新特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切实提升政治引领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高校辅导员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职责与使命,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品行修养,抓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以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创新大学生政治引领内容与方法,才能全面提升政治引领工作实效,最终培养出能够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