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08刘娜
刘 娜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领头人,他们技艺精湛,具有开拓进取的职业精神,是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更需要被弘扬和传承。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政府越来越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在中国被传承了数千年的工匠精神,在如今的新世纪又被注入了新的血液,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伟大。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成为每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职业素养。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承的意义
工匠精神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分工协作,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匠人,即工匠。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在提高,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工匠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工匠们将手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从而形成了浓厚的工匠精神底蕴。工匠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这种独特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是工匠对技术、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一种完美和极致精神的体现。
首先,它是一种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爱岗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对工作全身心投入、认真专研的一种精神。而敬业是对工作的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爱岗敬业是对工作的认可,并且深感自豪和骄傲,这也是“匠心”。爱岗敬业是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其次,它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在当今的社会中,更需要这种职业态度。政府也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劳动者要树立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就需要从业者在面对工作时,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严于律己,高标准完成工作。[1]
二、以培养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科学思路
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政教学的核心,从而对教学进行改革,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给予指导。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课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发挥教学改革中主人翁的作用,通过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将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入到思政教学系统中,从而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案。其次,加强顶层设计。虽然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了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缺乏对课程整体的设计和考量,其教学内容过于分散,没有体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这时候,就要对思政课程进行全局的规划,要将工匠精神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然后纳入思政教学体系中。其次要对思政课程进行全面的调整,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虑持续发展。将工匠精神和思政课程相融合,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它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改变。但当前高职院校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少了实质落实和长效机制。因此,必须要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不断优化整合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一)高职思政课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相互融通
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先进与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不断深化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使高职学生的个人素养及发展方向,能够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长期培育下,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等。而工匠精神在培育人才方面,比较注重于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等,不同于高等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培育出的人才,比较偏向于技术型人才。从此方面而言,工匠精神所注重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很多方面和思政课内容相互融通,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态度,有利于有效推进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改革。
(二)高职阶段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佳时机
进入到高职学习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高职学生,无论在世界观方面,还是在个人素养方面,没有养成稳定的个人发展观。同时,处于高职学习阶段的学生,也是学生接受理论化与技术化学习的阶段,众多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让学生明白了解个人的发展方向。在此阶段,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可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首先,培育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一个循环渐进的长期过程,需要在众多的课程培养上,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内化个人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个人素养。在此重要的发展阶段,若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过于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个人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专业态度与能力的提升,则会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个人发展方向比较迷茫,或是没有良好的工匠精神。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在高职思政课培养的同时,注重工匠精神的融入,以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
(三)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待开发资源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比较偏向于各种思想理论,过于重视学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培养。但就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而言,国民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学生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引导较多,仅靠思政课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而不同于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新的思想层面,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深入融入工匠精神,需要多方面开发资源,这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利于深入培养学生的思想。高职院校职业化的设置,使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能够帮教师提供大量案例资源,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资源的使用方式,可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并且,也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在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基地资源,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加之,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内容,利于学生在探索个人发展导向过程中,树立更正确的人生发展观。
四、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坚守着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自惟妙惟肖的兵马俑、臻于极致的四羊方尊,到现代社会的“大国工匠”,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中一直传承着工匠精神,从而成就了我国的百业兴旺。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影响下,社会风气逐渐变得浮躁,也使工匠精神的影响力有所下降,我国想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的,就需要重新激发出工匠精神的价值和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却过于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缺乏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想和意识,对于思政课堂的改革也没有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改革重点。因此想要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内化学生的价值追求,使其成为社会和我国需求的技术人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堂就必须做出改革和创新。
工匠精神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的工匠精神有了不同的定义。如果想让工匠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提升人才教育水平,让学生愿意加入职业学习中。目前国家对这类职业技能培训较为重视,各部门正着手将校园和企业紧密联合,培训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化思政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倡导在系统化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新时代提倡的工匠精神需要注重学生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首先,思政教师要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单一和固化的知识结构,在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教学基础上,融合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加上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工作项目,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方案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将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划分为几个步骤:基础阶段,要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和爱国敬业精神,要将职业理想和人生信念作为核心思想;技能进阶阶段,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善于开展创新的职业内涵;实际操作和训练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道技合一”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3]。
在职业认知阶段的实践教学中,思政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并结合思政课程所起到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职业发展方向。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工匠精神设计到各个不同的岗位技能中。在实操和实训阶段,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在实操阶段让品德和技能双向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以工匠精神为基石,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最好方式之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追求的是对学生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学模式在创新过程中需坚持两大原则,首先要坚持基本概念的传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直观的教学感受,将“线上教学”和“线下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其次,工匠精神的传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课内课外并重学习的原则,在实践工作中要体会工匠精神所包含的职业价值;最后,需建立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运用技能和掌握最新行业动态的平台,从而展示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当中。思政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生价值观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教学,让学生融合技术与社会,进而使得技术学习与理性认知做到统一。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开展爱国主义和崇高人生信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案例相配合,列举本行业内的优秀工作者和职业道德模范作为案例,帮助学生提升爱国热情和职业品质。另外,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价值观念时,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用真实的案例来教导学生,或者采用竞赛、任务驱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工匠精神。[4]
(三)以工匠精神为引导,打造思政教学队伍
现阶段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更是飞速进步,目前我国对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需求较大,所以需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体现在专业素养上,以工匠精神为引导,打造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给予学生更好的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课堂上,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教学核心,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求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带有实践工匠精神;另一方面要引进一批优秀的工匠,为学生们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工匠精神。
首先,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思政课程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第一,教师本身要加深对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内涵领会,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工匠精神的体会传达给学生,从而有效落实思政教学任务。第二,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高职院校要制订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或者邀请专家和工匠代表对教师进行培训,让工匠精神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其次,校企联合共建专业教学队伍。学校可以邀请名匠进入课堂,把自己的工匠精神讲给学生们听,同时给学生们传授技艺,让学生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工匠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还要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这是极为重要的,要培养学生树立“以技立身”的价值观,这对于思政教学的创新以及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四)以工匠精神为目标,营造思政教学氛围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地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还要树立远大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工匠精神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观念。教师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政教学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课堂教学氛围,氛围的营造主要围绕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比如,在班级内举办优秀职工代表的工作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还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宣传工匠精神,定期举办工匠精神宣讲会,让每位同学都上台去宣讲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工匠,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工匠精神。还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感受一线工作者爱岗敬业精神,通过榜样的力量,达到精神的传递,从而让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创新的职业素质。
(五)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明确未来职业目标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在教会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思政课程作为思想教育学科,更应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肩负起责任。以工匠精神作为思政课的核心教学任务,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并且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成长。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专业缺乏认同感,导致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引导他们,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科学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各个行业中的工匠人事迹去鼓励学生,从而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五、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面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和推进,更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的核心就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思政教学中,需充分利用工匠精神作为教学内容,对目前思政教材不断进行完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创新和应用技术,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