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2023-01-08张鸿娜

智库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培育

张鸿娜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有助于满足经济发展中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在社会用人标准发生巨大改变的当下,职业院校也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在就业创业中的竞争实力。因此,应该明确思政课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风尚和品质,达到当前社会的岗位用人标准,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然而,当前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和思政课教学工作的融合度仍旧不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应该逐步创新培育方法和模式,体现思政课的阵地优势,发挥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体现了一个技能型人才精益求精与追求完美的精神,在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受到广泛关注。为了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应该从标准制定和制度设计中进行控制,落实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使产品趋于完美。除了产品的精益求精外,工匠精神还体现在匠人的执着精神当中,同时体现了对产品细节的关注[1]。无论在什么行业当中,都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保持耐心与爱岗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也体现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能够增强对本岗位工作的认同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培养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工匠精神代表着匠人恪尽职守的职业品质,能够在工作中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以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体现出自身的社会担当。此外,工匠精神也代表着创新和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丰富教学课堂。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职业院校对于思政课教学的关注度不高,以专业课教学为主,没有发挥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同时,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枯燥性的特点,学生对其的兴趣不高,会给学生留下“假大空”的刻板印象。而工匠精神和思政课教学的密切衔接,则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及趣味性,运用学生所在专业的案例讲解思政知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落实思政教育的要求,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职业人才。其次,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以思政课教学为依托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很多岗位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具备良好的德行和创新精神,能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追求更高的品质[2]。工匠精神的培育真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做到了与时俱进,体现出了职业院校办学的特色性。最后,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工匠精神和思政课内容的融合,使得学生在走向职业发展道路之前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了教学工作、育人工作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自信,使其在未来发展中保持强大的发展动力。

三、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

(一)认知程度不高

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不高,是影响人才培养效果及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长期致力于思政课教学中,对于思政内容的了解十分全面和深刻,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思维及模式。然而,教师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施创新,不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及融合方式,导致形式化问题严重,难以做好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造成资源浪费的状况。教师自身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无法运用学生所在专业的内容引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现实价值,无法切实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也是决定培育成效的关键点,部分教师常年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造成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思政课以理论内容为主,教师只关注自己的讲解,未能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氛围沉闷乏味,不利于工匠精神的渗透及应用。尤其是老教师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时没有发挥先进技术手段的作用,使得教学任务的推进遇到巨大阻力[3]。

(三)评价体系缺失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仍旧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不符合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难以发现学生的巨大潜能。由于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认知程度不高,因此在评价中缺乏全面性,没有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和品质等,无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也没有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在明确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认识到现代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提高工匠精神的融合效果,为学生的将来就业奠定可靠保障。在课堂中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够在思政知识的引导下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发展保持高度协同,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思政知识的基本含义,更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运用本行业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外延,在学科融合当中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4]。为此,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思政课教学目标,以引导实践工作的有序推进。教师要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行业变化特点,充分挖掘思政课教材中的工匠精神素材,在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培育工匠精神。

(二)优化课程体系

健全的课程体系,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应该以工匠精神为核心,逐步优化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使其保持多元化和先进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课程建设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评估工作,了解不同行业内对于人才的岗位要求,以便在课程内容和方法设计中更具实效性,做好思政课内容和工匠精神内涵的衔接,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等,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重新认识工匠精神的价值,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目标[5]。在课堂体系建设中,思政课教师应该与专业课教师做好密切沟通,了解专业课教学的目标和方向,确保在工匠人才培养中保持良好的协同性,避免出现冲突性问题。

(三)融入实践活动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阶段,而是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操作水平,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荣誉感。教师应该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通过企业实习等方式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运用思政知识和先进思想解决岗位工作中的问题,在提高思政素养的基础上,使工匠精神的培育更具实效性。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培育工匠精神,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加显著,使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保持强大的动力[6]。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志愿服务等,深入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及行业趋势,体现思政课理论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路径,从岗位工作中凝练工匠精神。

(四)拓展第二课堂

传统思政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是影响工匠精神培育成效的主要因素。为此,应该以先进技术手段为依托,加快第二课堂的构建,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培养工匠精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效果。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打破第一课堂的限制,使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从而对工匠精神加深理解和感悟。为此,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利用混合式教学整合育人资源,将抽象化的思政知识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工匠精神[7]。尤其是能够将行业先进人物的案例融入到思政教学中,了解他们在行业中作出的贡献及发挥的价值,使学生在典型榜样的引导下不断成长,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当中。此外,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及时上传优质学习资源,在互相交流和互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风气,使工匠精神的培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健全评价体系

科学而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了解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实际状况,以便教师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除了要关注学生在思政课考试中的成绩以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托构建更加适用的评价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为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具体情况,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进行交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获得更多的评估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发展现状[8]。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够解决传统评价体系下的偏颇性问题,获得更加公正的评价结果。此外,还应该从学生的创新精神、意志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实施评价,达到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六)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也应该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是在思政课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也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职业院校应该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深入学习工匠精神的基本含义和融合应用方式,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提高整体融合成效。教师要主动学习先进思想理论,增强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表述出来,帮助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9]。同时,应该鼓励教师走入一线工作中,深入考察工匠精神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为教学工作提供实践经验支持,避免在融合应用中出现形式化的问题。

五、结语

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该制定有效的融合方案,在培养思政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在教学中存在认知程度不高、教学方法单一和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也会导致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不佳,难以体现思政课教学资源的优势。为此,应该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融入实践活动、拓展第二课堂、健全评价体系和提高教师素养等途径,逐步构建完善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体现出工匠精神在当前人才培养中的现实价值,提高职业院校的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培育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