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预防能力探析*

2023-01-08孙兰镇

智库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用型危机

孙兰镇

(苏州城市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叠加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和诸如新冠疫情等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此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的平稳和谐,已然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关注焦点。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发展而推动建设和发展的产物,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为方向,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是社会的缩影,其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安全稳定关系着整个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构成更加多元,叠加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且日益复杂,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充分意识到突发事件对校园的和谐稳定带来的威胁,认真研究本校突发事件的特点,总结过往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和教训,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上层设计、群策群力,探索有效提升突发事件预防能力的科学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突发事件的特殊性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突然发生,涉及师生员工,可能影响师生的切身利益、身体健康、财产安全,对校园环境、教学条件及学校硬件设施设备造成破坏性后果或人身伤害,破坏高校的稳定发展秩序,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的相关事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园突发事件一般包括群体性政治行为的失范、人身意外伤害事件、心理健康引发的相应事件、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事件、消防安全事件等。相比普通的社会危机事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突发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之所以称之为突发事件,首要因素即是事件的突发性特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突发事件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性质、要素和后果破坏力方面都不好预测。主要体现为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场合不确定,宿舍、教学楼、实验室、体育馆、食堂甚至校园内的道路河流都有可能是突发事件发生的场所,大学生的时间相对自由和宽松,任何时间段都存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发生的诱因不确定,政治、经济、社会、家庭、学校、社团群体、个人等各类因素均有可能诱发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而多个诱因的叠加往往更容易诱发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破坏力不确定,突发事件是发生在个人还是群体中,发生在教师还是学生中,是客观事件还是人为事件等都无法预知,发生的是什么类型的事件,事件的规模大小、影响几何、是否会继续扩大化等均具有不确定性。

(二)突发事件发生的对象群体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园人员较为密集,少则几千人,多则数万人,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也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和承担管理任务的行政人员,还有各类食堂、宿舍等工勤人员。不同的群体有着多元化的利益,更有着群体性的利益。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妥善处置,容易让本来只涉及个体或极少数群体的事件扩散,引发原本跟自己无关但为了维护自身群体利益者的共鸣,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发群体事件。一旦引发为群体事件,各类资源将会形成推波助澜之势而一发不可收拾,在突发事件的破坏力和影响程度上都将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将事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突发事件发生的舆情聚焦性

当前社会已进入全面大数据和自媒体的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的身份也凸显特殊性,整个社会对高校和大学生的身份保持非常高的关注度。“某某高校”“某大学生”“某某大学教师”等字眼往往成为媒体和舆论爆炒的热门词汇,发生在高校的突发事件极易引发社会关注。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让无论是校内的大学生还是校外的社会人员,都可以随时就某一事件在网上发声并迅速传播,一旦高校出现突发事件,传播速度极快,成为社会和舆论热点,加大突发事件的破坏力和处置难度。

(四)突发事件的结果破坏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无论事件的恶劣程度、规模大小如何,持续时间多久,都会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威胁师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换言之,只要有突发事件的发生,都将对高校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应树立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

应用型本科高校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对高校的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考验,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突发事件的管理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从危机的生命周期角度入手,提出了危机管理的4R模式,即危机事前的危机缩减(Reduction)、危机预备(Readiness)、危机事中的危机反应(Response)和危机事后的危机恢复(Recovery)。危机缩减是指管理的核心,主要从环境、结构、系统和人员等方面实施相应的工作,降低危机带来的危害和风险;危机预备是在危机开始前,通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建立预警体系、增加应急演练等手段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危机预防在整个危机管理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突发事件管理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将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防患于未然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重视的处事理念,作为为国育才的高校更不例外。高校突发事件的首要特征是不确定性,这让学校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变得非常困难,但高校突发事件也具有潜在性的特征,加之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其诱因的,这让高校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有迹可循。虽然诱发校园突发事件的原因不确定且大多叠加多重因素,但归纳起来无外乎是事关人、事关物或者两者兼具的不安全因素,这些都可以通过各类培训学习和演习来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危机应对技能,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危机应对技能,构建危机预警系统,以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突发事件管理处置能力,科学合理地干预突发事件进程,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降低突发事件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和破坏性。因此,高校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将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重点由应对突发事件转为预防突发事件,从事中应对、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坚持预防第一的原则,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才能将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初期及时介入预防,可将突发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突发事件管理中普遍存在预防能力偏弱的情况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般都没有专门设置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大都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成立临时性的突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也多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及学工、保卫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由于成员来自各工作条线,在资源整合、沟通渠道、工作效率方面均存在明显短板,在应对复杂、紧迫、多样的突发事件时会显得效率低下,反应不够迅速,缺乏日常的预防能力训练,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管理能力不足。

其次,应用型本科高校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者并未真正坚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突发事件的预防流于形式、挂于嘴边,开大会做报告时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却没有落实实际措施,真正提升学校在突发事件管理方面的预防能力。大部分学校只有辅导员和保卫部门比较清楚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流程,其他职能部门或教师毫无相关意识和技能,在发生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且需要全员配合、多元治理的突发事件时,往往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

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当前我国高校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因素对校园内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可以发现社会因素对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影响,从而及时介入处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但目前各高校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方面比较薄弱,或流于形式或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另外,虽然各学校都基本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但存在照搬其他学校、方案陈旧不适用的情况,加之各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不够充足,在应急预案和实操方面均存在较大漏洞。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突发事件预防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呈逐渐加快的态势,无论是政策支持方面还是学校教育自我改革方面,均推动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快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校园突发事件复杂多发的情况是与自身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但当前各高校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在突发事件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在预防为主的预防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平稳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

(一)以专兼结合的形式设立常设性的突发事件管理机构

在新冠疫情来袭时,各高校均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整合各部门资源,持续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良好成效。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将此类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设为常设机构,持续开展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能力建设。通过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形式,组建突发事件管理常设机构,机构可以挂靠校办、学工或保卫等职能部门,由分管副校长担任主任,聘请专职机构秘书,负责日常机构的运行,聘请宣传部门、学工部门、团委、保卫部门、心理教育中心等及各二级学院分管副书记或专职辅导员担任机构成员,给予相应的兼职津贴。突发事件管理常设机构负责制定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及应急预案,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全校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校园安全宣传,开展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方面的技培训和考核,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定期召开校园突发事件防控研判会,指挥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总结提升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经验。以常设机构的形式开展常规工作,时刻保持联动,对有可能诱发校园突发事件的蛛丝马迹及时介入处理,方可防患于未然,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二)整合广泛协同的力量,强化校园风险管理意识

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者应摒弃官本位思想,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高校工作的全过程,摒弃重救轻防的错误观点。高校应依托突发事件管理常设机构,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将风险管理、风险防控的意识灌输给全校师生,而不仅仅是保卫部门或辅导员,要人人都有风险防控意识,人人都为校园安全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结合自身区域性、地方性发展的特点,积极协同社会各界,发挥校内校外资源的合力作用,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突发事件参与机制。与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部门及城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社区团体、校友等保持紧密联系,建立定期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听取他们对学校突发事件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在学校遇到棘手突发事件时也能需求他们的帮助。建立高校、社会机构团体、政府职能部门联动协同的突发事件管理预防组织架构,有效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突发事件预防能力。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突发事件防控预案,开展常态化风险防范演练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依托突发事件管理常设机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且适用于本校的突发事件防控预案和应急预警系统。各高校总结过往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地域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包含指导思想、人员构成、处置流程、事后恢复措施等在内的完善的预案系统预案和适用于高校的应急预警系统,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全校所有师生员工,确保遇到突发事件不慌不乱,有章可循。同时,应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如开学季、毕业季、全国消防日、法制宣传日等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开展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各类应急演练,如消防演练、防灾救灾紧急疏散演练、急救知识演练等实操性较强的应急演练,切实提高校园师生的实践能力。

(四)充分发挥一线辅导员在突发事件管理预防中的关键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主要任务的关键环节,是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中也是处于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的存在。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充足的危机预防与应对能力。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无论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还是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都隐含着突发事件预防能力,任何一项职责的有效履行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最常用的谈心谈话,如方法运用得当,结合其他方面了解的情况,可以第一时间洞悉突发事件的诱因,进而及时干预,做到预防为主。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突发事件预防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用型危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危机”中的自信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