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2023-01-08王春霞

智库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群文群众活动

王春霞

(泰安市老年大学)

文化是民族进步的重要根基,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结合我国乡镇人口比重较大这一基本现状,国家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对乡镇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同样给予高度重视,力争通过夯实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切实提高农村人口文化层次,推动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一)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助力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化自信的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越来越重要。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能够有效推动广大群众对民族文化形成更加多元的认识,为文化传承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积极发展群文活动从宏观角度讲,对于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文明社会的构建提供契机

群文活动的组织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艺术鉴赏力与文化素质,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文化水平。在群文活动的影响下,广大群众能够过上健康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进而为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以及构建文明社会提供良好的契机。

(三)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有效的群文活动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促使其拥有良好的文化体验,同时在带动当地经济建设中具有的促进作用也比较显著。通过发展群众文化能够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而提升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所以,重点关注群文活动的组织策划,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规范地开展和落实相关群文活动十分有必要。

(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方面和安全方面的需要,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品质化需要。

当前我国城乡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城市的“市民文化节”“外来青工文化节”等活动参与者众多、覆盖面广,为人们展示自身才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舞台。每年春节期间各地开展的“乡村春晚”活动既是展示乡村群众文化智慧和艺术才华的舞台,也是其乐融融的乡村社交空间,成为乡村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化盛事。此外,各地文化馆也纷纷借助迅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城市和乡村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拓宽了城乡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途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体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专业人才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基本保障是具有专业化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现在,从事群众文化活动的工作人员队伍基本上由全职工作人员和文化志愿人员组成,一部分退休人员也对此有很高的热情。但工资待遇、晋升机制等因素导致群众文化人才流失严重,目前的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导致群众文化工作面临许多困难。

(二)活动资金不足

现在,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和渠道较为单一,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需要资金的投入,这些资金大部分是依靠政府资助,缺少社会资金的参与,因此,导致很多群众文化活动因为资金受限不能正常进行。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还需要群众自行准备道具、场地等,这从根本上限制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

我们看到,一些群众文化活动无法对年轻群体产生吸引力,究其原因,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活动内容与形式设计上过于单一,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大部分是集体民族舞蹈和合唱等,各个地区几乎千篇一律。年轻群体喜爱的拉丁、瑜伽等项目基本上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看不到,导致年轻群体无法参与到活动中。因此,必须不断更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要大胆结合当下时代的潮流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广大年轻群体参与进来。例如,一些地区尝试开展人们较为喜闻乐见的体育类项目,如篮球赛、自行车比赛、徒步走等,受到了人们的一致欢迎。

三、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一)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推出了“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活动以“云上群文风采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为全国各地极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活动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经过各地申报和遴选,最后共有24个省(区、市)的71个群众文化活动被纳入“百姓大舞台”的平台,并在经过统一的包装和策划后,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上线。“百姓大舞台”不仅是老百姓的舞台,更是全国群众文化活动最优秀的品牌活动舞台。我们不仅开展了网络直录播、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还进行了人气活动推选,通过线上专题活动和线下各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影响力。通过开展“百姓大舞台”活动,将如珍珠般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优质群众文化活动串成了一串美丽的项链,梳理成了“全民广场舞”“好歌大家唱”“乡村文艺秀”“达人嘉年华”“欢庆中国节”“区域大联欢”“时代新风貌”“明星闹村晚”8个版块,使广大群众能够在网上享受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文化盛宴。

(二)鼓励创新,凸显特色

一方面,要注重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创新,基层文化馆要充分发挥人员技术优势,结合群众需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进行创新,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品文化活动。同时也要加强与各类群众文化组织的沟通和互动,分享文化活动创办经验,举办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在人民群众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提升基层文化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基层文化馆要充分发挥其公益性职能,将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作为工作重心。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对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借鉴和吸收其他基层文化馆的经验和优点,查找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监督和组织能力,让群众文化活动真正起到教育引领作用。此外,要积极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特色化。基层文化馆在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应从本地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不断吸收和借鉴其合理因素,将其融入到区域群众文化活动中,做到既能够展现出本地区的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蕴,也能够唤起人民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的影响力。

(三)积极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根据前文所述,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善、活动目标不明确、形式过于僵化等情况,这些问题追其本源都是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因此,要想推动群众文化工作持续性开展,就必须重视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具体而言,就是基层文化机构应积极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侧重本地区文化匠人的挖掘,鼓励社会艺术工作者重新就业,并大力支持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培养。在对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培训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其对当前党的方针政策的把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文化工作者能够将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日常工作中,以此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向公众传播专业的文化艺术知识。最后,鼓励工作人员重视创新,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来适应当下的变化,从而使群众文化工作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在活动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群众的兴趣也大不相同。以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枯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参与群体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时代的变化、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创新,不能一味地为应付检查而组织活动,要使群众文化活动变得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同时将娱乐性融入其中。首先,要以群众文化发展为导向,遵循因地制宜的方针,进行有针对性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当地的人文特色,以满足不同地域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基础开展文化活动。我国不仅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传统差异也很大,群众在文化活动方面的偏好各不相同。因此,要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群众文化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预期效果。例如,陕西省的国庆主题文化活动将当地的舞蹈、戏剧、鼓乐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活动中,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受到了群众的一致欢迎。再如,在东北地区,可以将当地人喜闻乐见的二人转、地方戏曲等表演形式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在说唱表演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做会产生比生硬宣讲更好的结果。

(五)突出活动主题,丰富活动类型

相关部门应本着主题明确的原则,对群文活动进行科学规划。根据活动所包含的基础文化要素,确定实施的主题和方向。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群众的具体诉求,对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多元化设计与创新,这样能够全面扩大活动覆盖面,切实满足各层级群众在活动方面的实际需求。以弘扬传统节日为例,相关部门可以结合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合理设置主题活动。围绕“传承节日内涵,建立文化自信”科学搭建主题,然后通过情景创设、案例分析、活动拓展等多种方式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节日文化活动的探索中,并通过各项习俗活动的实践体验,让群众进一步加深对节日的理解和情感认识。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结合不同主题组织专题讲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和宣传功能,结合不同主题设置多元化的专题模块,引领广大群众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六)创新文化载体,丰富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文化需求,也满足不同人的个性化文化追求。创新文化载体主要体现在文化活动上,可以对当前群众比较喜好的活动进行推广,同时增加一些新的文化活动项目,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实现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当前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兴趣较高,加强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开展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民间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依靠自身的智慧和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文化成果,这种文化的积累带有鲜明的文化印记,对民间文化进行传承,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对人们进行精神熏陶。对此,各地可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以民间文化为载体,定期开展文化活动,如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等,传递民族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在民族文化中体会到民族情感。此外,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会帮助一个人改善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有助于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新时期,要将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提升群众的道德水准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育,对一些社会正能量事件进行传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递,陶冶群众的情操,提高群众自身文化素质,并且不断激励群众,促使群众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

(七)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环境

群文活动因为包含的要素丰富、涉及的服务对象和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在具体实施时需要良好的环境和设施作为支撑。因此,相关部门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以及包含的要素,引进先进的服务设施和文化载体,为深入、高效地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撑。此外,相关部门要针对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维护和管理机制,遵循预防为先的原则,根据设施应用和活动实践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机制,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维护,这样能够保证整个群文活动内部环境的安全性,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基本利益。

四、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原则

(一)公益为先

群文活动与其他常规的社会活动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公益特点比较显著。通常在组织相关活动时,要依托公共文化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扶持资金。对于群众来讲,因为活动本身的免费性质,能够有效调动全民参与活动的热情,也能够切实保障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以群众为主体

群文活动,顾名思义所服务的对象以群众为主体,所以,在具体实施相关活动时,要遵循以群众为主体的准则,切实关注和综合分析广大群众在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然后科学地进行资源整合以及活动的规划设计,这样能够全面提高群文活动的实时性以及与群众需求的适应性,也能够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

(三)制度依托

群文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所包含的要素比较丰富,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在具体实施时应遵循制度为依托原则,根据具体的群文活动开展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撑相关工作人员对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与规划,以全面提高整体的执行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提升其整体的精神文明境界和人文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一步构建,也能够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群文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明确其现实意义,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全面了解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根据全面准备、完善机制、目标定位、征集建议、整合资源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保证群文活动的整体推进更加细节化、规范化、制度化。

猜你喜欢

群文群众活动
“六小”活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文活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